分享

痞证第一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一得斋主人 2023-07-12 发布于山西

94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课前思考:

1.吴谦说:“濡字上当有'不’字。若按之濡,乃虚痞也,补之不暇,岂有用大黄泻之之理乎”?柯琴曰:“濡当作硬。按之濡下,当有'大便硬不恶寒反恶热’句,故立此汤”。此心下痞到底按之硬还是按之软?

2.《金匮要略》:“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心气不足为什么用泻心汤泻之?

3. 大黄黄连泻心汤中有没有黄芩?

9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按之濡”,第98条对结胸与痞证作出定义:“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结胸与痞证都位于心下,结胸满闷发硬疼痛,痞证满闷但不痛。《正字通》:“方书不痛者为痞,满痛者为结胸”。寒热错杂的心下痞与结胸共同之处是都有心下胀满、发硬,不同之处是没有按之痛。“濡”是软的意思,主要是与“硬”作比较,就是按压心下时,腹肌柔软不硬,说明心下没有水饮、宿食等病理产物,就是单纯的气机不通畅,这是痞证中的气痞。吴谦按:“濡字上当有'不’字。若按之濡,乃虚痞也,补之不暇,岂有用大黄泻之之理乎”?柯琴与之观点相近,柯琴曰:“濡当作硬。按之濡下,当有'大便硬不恶寒反恶热’句,故立此汤”。这两种观点值得商榷,心下濡不等于虚,常人的腹肌柔软不发硬,不能说我们都是虚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胃气虚的话,胃内就会出现水饮等病理产物,就会硬满。“按之濡”与上条“按之自濡”都属于气痞,心下没有水饮、痰湿、瘀血、宿食等病理产物,病在气分,用麻沸汤水渍大黄黄连,薄煎取气,不存在泻下的问题。寒热错杂痞、痰气痞、水痞,心下有水饮、痰湿等病理产物,就会痞硬,病在血分,黄连、黄芩不但要煎煮,而且要去滓再煎,久煎取味,苦以坚阴,即使是下利日数十行的甘草泻心汤证,也不会因黄芩、黄连寒凉而泄泻。其次,伤寒以通为补,痞证是寒热气机不通畅,不是五脏六腑气血亏虚,不存在补泻的问题。古人将本条置于太阳篇而不是阳明篇,说明不是阳明病,阳明病也不等于大便硬,不等于不恶寒反恶热,治疗不恶寒反恶热用的是白虎汤,没有用大黄、黄连,故柯琴所顾虑根本不存在。

“其脉关上浮者”,吴谦注:“然其脉,关上不沉紧而浮,则是所结之热亦浅,未可峻攻也”。注家大多将“关上浮”解读为热结较浅,值得商榷。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30条:“浮为在外”,第58条:“脉浮者,病在表”,浮脉是太阳病的标志性脉象,浮主病在外或病在表,不能因为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就认为浮主热,不然便失去标准。伤寒脉法与后世脉法不同,寸关尺不区分五脏六腑,只为阴阳虚实提供依据,不能说“关上”主胃或主中焦。寸为阳,尺为阴,关为阴阳之关。心下痛,按之石硬,关脉沉是热邪与水饮等病理产物互结,结胸病热实证,陷胸汤治之。心下痞,按之柔软,关脉浮是热邪结滞,心下痞虚热证,寸尺不浮,关脉独浮代表阴阳气机不畅,没有病理产物与热邪互结,泻心汤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神农本草经》:“大黄: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大黄黄连味苦性寒,大黄可治寒热邪气,黄连可主热气,以麻沸汤水渍二药,取薄气以清虚火。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热痞的机会不多,多用于其他证候,《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这里的“心气不足”在《千金方》中为“心气不定”,心烦不安,明显是心火太盛所致。普及一个概念,火与气是一体之两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火盛则食气,食气则气弱,故“心气不足”;少火就是小火,少火则生气,生气则气盛。所以泻心汤泻的是心火,生的是心气,故可治“心气不足,心气不定”。《辅行诀》中小泻心汤就是三黄泻心汤,“治胸胁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黄连、黄芩、大黄各三两,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去滓,顿服”。心气不足就是心气不安,心气不安就是心中跳动不安,就是心动过速,黄连、黄芩、大黄味苦入心,色黄入脾,心火生脾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古人讲的虚是正气虚,实是邪气实,心火是邪气,心气是正气,泻脾土就能泻心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脾土为心火之子,泻脾土就可以令心母实,故可治“心气不足”。其次,大黄黄连泻心汤“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金匮三黄泻心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辅行诀》介于二方之间,“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去滓,顿服”。虽然也是水渍,但“一食顷”是一顿饭的功夫,大约十几分钟,介于气分与血分之间。三黄泻心汤加了黄芩,善清三焦,是少阳专药,小柴胡汤的灵魂药物,故可以治疗“胸胁支满”,真正治疗“心中跳动不安”的是黄连。

陈修园注《十药神书》讲到吐血:“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其效在生大黄之多,以行瘀也”。刘渡舟刘老肯定了陈修园的观点,并拓展了使用范围:“既然有火热之邪,这个人要心烦,所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一个主要的证候还有心烦,心的发烦。另外,小便发黄,大便通,大便不是秘结。因为它是气痞,大便虽通而不爽,总像拉不完。这样的心下痞,伴有心烦,舌头红绛,大便虽通而不爽,小便发黄,才知道它是热痞。这是一个方面,也有的患者在心下痞的同时出现衄血和吐血……我喜欢用这个方子,在临床没少用。治鼻子衄血、牙疼、吐血、心下烦、睡不好觉,就是用点儿大黄、黄连,砌一碗茶,泡一会儿,喝一喝,效果非常好”。虽然刘老用水渍的方法治疗吐血、衄血,但从三个泻心汤的主治来看,气分病心动不安,心烦,水渍效果好,血分病吐血、衄血,大便不畅,水煎效果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