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柳士镇丨偏离事实而致误的病句

 新用户79795753 2023-07-13 发布于贵州
图片

(本文约4298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句子本身没有语法错误,也没有歧义,甚至难以指为不合逻辑,问题只是在于与作者想要表达的客观事实不符。这样的句子该不该算作病句?假若属于病句,又该如何归类?且看以下对于两个疑似语病的例子的分析。

这是18年前的一件旧事,当时只是随手记下这则语料,并未形成分析文字。谁知此后不时遇见类似情形,使用者不以为语病,阅读者习以为常。这里只能吹毛求疵,揭示症结,以期规范语言文字表达,还读者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2005年9月24日某知名晚报副刊登载《老校长苏步青》一文,怀念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先生在数学教育上的不朽业绩,特别是他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的卓越贡献。文章第三段开头说:“有幸的是,苏步青当校长的几年,正好是我在复旦大学读书的几年,也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前两届。”这句话是作者介绍自己与苏步青校长在复旦大学时的交集,说明“苏步青当校长的几年”,恰巧是作者“在复旦大学读书的几年”。如果单纯从时间的重叠来看,这种表述当然没有太大问题;但作者在说及这层意思之前,却冠以“有幸的是”引出下文,于是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综观全文的文意,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能在做学生时遇上苏步青当校长而深感有幸。但根据作者的文字表述,“有幸者”却是苏步青,意思就变成苏步青在当校长的几年能够遇上作者做学生是一件幸事。这当然有悖于作者“有幸”的原意,而按照字面来理解文意的读者当然也就摸不着头脑了。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有幸的是,我在复旦大学读书的几年,正好是苏步青当校长的那几年,也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前两届。”
“有幸”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形容词,基本意义是“很幸运,有运气”,通常置于动词之前充任状语,例如“我有幸当选为工会主席”之类。作为形容词的“有幸”,构词上属于动宾式合成词,紧接主语之后,十分顺畅,是很常见的搭配,故而“有幸的”往往就是其前的主语,这是“有幸”一词用作状语时的基本意义与常见句式。
倘若叙事时以“有幸的是”引出下文,其后通常利用句子形式来表示“有幸的”是某个人或某件事情,以说明“有幸”的原因与根据,结构也就变得复杂起来,可以分为后续成分是单句或是复句两种情况。如果后续成分以单句充任,情况相对简单。例如,“有幸的是,我当选为工会主席”,或者“有幸的是,大家选举我为工会主席”。通常情况下,作为后续成分的单句的主语即是“有幸者”,如前一例中的主语“我”;不过也有例外,如后一例,由于难以准确判定单句的主语即为“有幸者”,那么只能根据“有幸”的具体语义,以“运气好者即是有幸者”的事理逻辑关系来进行判断。据此,此例中的兼语“我”才是“有幸者”。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运气好”,包括从某事中得益,以及在某事上可能受损而未受损或受损减轻这样两种情况。
如果“有幸的是”的后续成分以复句形式充任,情况就要复杂一些。偏正关系的复句可以充任后续成分,例如以转折复句为后续成分:“有幸的是,虽然少了几票,我还是被选举为工会主席”,或者“有幸的是,虽然有几个人不同意,大家还是选举我为工会主席”。通常情况下,转折复句中正句的主语即是“有幸者”,如前一例正句中的主语是“我”;而在难以准确判定正句的主语即为“有幸者”的情况下,同样只能根据“运气好者即是有幸者”的事理逻辑来进行判断。据此,后一例正句中的兼语“我”才是“有幸者”。联合关系的复句也可以充任后续成分,例如以顺承复句为后续成分:“有幸的是,我被选举为学校工会主席,又被推荐为省人大代表候选人”,或者“有幸的是,大家选举我为学校工会主席,又推荐我为省人大代表候选人”。通常情况下,顺承复句中起句的主语即是“有幸者”,如前一例起句中的“我”;而在难以准确判定起句的主语即为“有幸者”的情况下,同样只能根据“运气好者即是有幸者”的事理逻辑来进行判断。据此,后一例中的两个兼语“我”才是“有幸者”。复句充任后续成分的情况甚为复杂,难以穷尽类型而又列举用例以作分析,但若据“运气好者即是有幸者”来仔细甄别,则有望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有时“有幸者”并非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指众人、群体,甚至更为广泛,连所指范围都较难确定。例如:“有幸的是,这头逃窜出动物园的老虎并未伤人”,或者“有幸的是,这次'甲流’并未广泛传播开来”。在这里,“运气好者即是有幸者”的事理逻辑仍然适用,不过“有幸者”的所指范围不能确定,具体人群不明,只能将这两类人笼统地描述为“老虎如果伤人就有可能伤及的人”,以及“'甲流’如果广泛传播开来就有可能感染的人”。
现在再回到《老校长苏步青》中的句子:“有幸的是,苏步青当校长的几年,正好是我在复旦大学读书的几年,也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前两届。”“有幸的是”的后续成分是一个并列复句,主语是“苏步青当校长的几年”,两个分句是“正好是……”“也正是……”。从句式上看,“有幸的是”后紧接着出现了主语“苏步青当校长的几年”,文意也聚焦“苏步青当校长”,后面的两个判断又直接分承“苏步青当校长的几年”,说明原因与根据,苏步青不只是遇上作者“在复旦大学读书”,而且还遇上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前两届”,故而字面意义上明确显现出苏步青就是“有幸者”。而从当时人们的共识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来看,“有幸者”不可能是主语中的“苏步青”,根据“运气好者即是有幸者”的事理逻辑进行判断,“有幸者”只能是第二分句中的“我”。如此看来,作者原文的表述恰好颠倒了事实上的主客关系,又与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相背离,整个句子因偏离事实而致误,这无疑是个病句。当然,这个句子如果单纯从形式上着眼,排除当时背景下的固有含义,又倘若当时校长并非苏步青,只是一个无名之辈,而作者就读时已是头带光环、名扬一方的青年才俊,撰文时又已是具有广泛影响的领袖人物,那么“有幸者”则为当时平庸无能的校长,整个句子也就没什么毛病了。如此看来,语法分析中语义的作用就是这样的重要,语言的表达就是这么的神奇!

下面说一段在我国乒乓球界与乒乓球球迷中广为流传而又习非成是的文字,是对连续三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亚军王皓的戏谑。这里稍作分析,希望能还王皓一个公道。
文中写道:“除了奥运金牌,乒乓球其他大赛的金牌王皓都拿过。”意思是,王皓只拿过奥运会之外其他大赛的金牌,未拿过奥运会的金牌。这句话本身没有语法错误,说它有问题,也是因为偏离事实。这里把它拿来详加分析,还是因为使用“除了……”这一句式时,常常只需变动后面一处似乎无关紧要的地方,意思就会悄然出现反转,只是看上去不像加一个否定副词“不”那样简单明了而已。
先说这句话符不符合事实。王皓的乒乓球职业生涯长达16年,总共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三大赛事中获得18块金牌,其中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赛的1块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赛的1块金牌。只是因为王皓在三届奥运会的男子单打决赛中先后负于韩国柳承敏(2004年雅典,本届未设男子团体赛项目)、我国的马琳(2008年北京)与张继科(2012年伦敦)以致三次屈居亚军,故而视乒乓球为国球的球迷戏称其为“千年老二”。由此可以确定地说,王皓是拿过乒乓球奥运金牌的,出现误解的原因在于,文中的“奥运金牌”不恰当地缩小了概念范围,排除了男子团体金牌,变为专指男子单打金牌。
前文说到,那句戏谑的话表示王皓没有拿过奥运金牌,但只要改动一处似乎无关紧要的地方,意思就会反转成为拿过奥运金牌。这个改动就是在文中“都”字的前面加上一个表示类同的“也”字,改成“除了奥运金牌,乒乓球其他大赛的金牌王皓也都拿过”。同时还有另一种改动方式,将“都”字换成一个表示进层的“还”字,改成“除了奥运金牌,王皓还拿过乒乓球其他大赛的金牌”。这两种方式不但不排除王皓的奥运金牌,而且将他获得的其他16块乒乓球大赛金牌全都包括进去了。当然,加上“也”字与换成“还”字,二者语义的侧重点又稍有不同:“也”字表示类同,说明前后的情况有相同之处,句中语义强调的是“金牌”;“还”字表示层进,是内容上对前面的添加与补充,句中语义强调的是“乒乓球其他大赛”。须特别注意的是,这类格式中使用“也”字表示类同,很容易因为前后概念所指不同而出现差错。仍以乒乓球比赛为例。近日关于2023年德班乒乓球世锦赛动向的新闻报道说:“除了王楚钦∕孙颖莎之外,新生代球员林诗栋∕蒯曼也将首次参加乒乓球世锦赛的男女混合双打比赛。”由于用上了表示类同的“也”字,“也”字之后所说的事物或情况就必须与“除了”所排除的事物或情况具有相同之处,故而“王∕孙”组合的经历也应受到后文表述的制约,必须是“首次参加乒乓球世锦赛的男女混合双打比赛”。而事实上,“王∕孙”组合不仅参加过上届休斯敦乒乓球世锦赛,而且拿到了金牌,这次将以上届冠军的身份参加本届世锦赛。因而这句话中的“首次”涵盖不了前后两组球员,是致误的赘余表述。由此可见,汉语表达是多么的细密严谨,多么的奥妙无穷!
介词“除了”的基本意思是“排除”,即充任宾语的内容不计算在内;可以同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句子组合。“除了”的主要用法中,有两种是密切相关的。一是表示引进的事物不在说明范围之内,要说明的是其他事物,后面常用副词“都,全”呼应其他事物。例如:“马琳除了乒乓球世锦赛男子单打金牌,其他大赛的金牌都拿过”,或者“王励勤除了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其他大赛的金牌全拿过”。二是表示引进的事物虽在说明的范围内,但不是要解说的重点,后面常用副词“还,也”引出重点。例如:“王楠除了乒乓球世锦赛女子单打金牌,还拿过其他大赛的金牌”,或者“张怡宁除了乒乓球世锦赛女子单打金牌,也拿过其他大赛的金牌”。对于上述两类句式,也有人从是否计入“除了”后宾语的内容着眼,分称为“排除式”与“包容式”,此说形象生动,便于记忆,不失为一种辅助学习的方法。
此外,“除了”还有一种常见用法,与“就是”搭配,构成“除了……就是……”的格式,表示二者必居其一,别无选择。例如:“乒乓球运动员的专业任务很单调,除了技战术训练,就是参加比赛。”有时出于修辞上强调的需要,甚至采用趋于极致的表达方式,构成“除了……还是……”的格式。例如:“乒乓球运动员平日里非常辛苦,除了训练,还是训练。”这就表示没有其他选择,已有的选择也是唯一的。
现在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及的是否病句的问题,答案已经很明确,当然属于病句。应该如何归类呢?如果名之为“表述失当”似乎过于宽泛,很难与其他类别匹配;而具体到这里所举两例,分别属于对关键词语“有幸的是”与“除了……”的理解使用不当,应该归类为“词语运用错误”。


(柳士镇南京大学文学院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3年5月(上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张兰)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