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在千秋话“吴潜”

 君独 2023-07-14 发布于浙江

吴潜,字毅夫,号履斋,为南宋中晚期名臣。 宝佑四年(1256)春,吴潜以观文殿大学士授沿海制置大使、知庆元府。吴潜在庆元(宁波)三年,秉承"渠田相生"的理念,注重水利系统化的建设。伟人毛泽东曾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吴潜是掌控水利命脉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四明谈助》记载:宝祜年间,丞相吴潜来治郡,三年,凡碶闸堰埭,皆为修改,又于郡城平桥南立水则(旧有淳祜二年郡守陈垲立的平水尺),书“平”字于石,视字之出没,为启闭潴(蓄水的意思)泄之准。“水则碑”,位于宁波海曙镇明路西侧平桥街口(原平桥河),明清两代续修,大部分石亭建筑为清道光时所建,保留了南宋的亭基和明代的重修“平”字碑。

  

  

处于它山堰不远的洪水湾,是一道隔绝江河的堤坝。《四明谈助》记载:(洪水湾),去它山堰里许,河流罅(裂缝)而外泄,江潮溢而内攻,溪江合湾之左右,漫为壑,而它山之水始不得东注。民久病之,淳祜年间,尝立石塘以障。已而,水穴其旁边,堤溃如昔。宝祜年间,判府吴潜即其地为坝三:一濒江以御狂澜,一濒河以御罅(裂缝)漏,一则介其间为表里之拓。

洪水湾江堤溃败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北宋时期,鄞县令王安石曾亲赴洪水湾实地考察。《鄞县经游纪》记载:至小溪,以夜中。质明,观新渠及洪水湾,还食普宁院(今洞桥村的“天王寺”)。洪水湾古塘遗址,位于海曙鄞江镇它山堰村,据《鄞县通志》记载:旧时曾于此置碶,宋淳祐三年(1243)秋在此筑堤,堤高二丈,阔一丈二尺、长十二丈、耗工372工,化钱87290文。宝祐三年(1255),制置使吴潜就其地置三坝,一濒江、一濒河、一介其中,后中、外二坝垫于江中,只存濒河一坝,称为洪水湾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咸丰七年(1857)、民国十三年(1924)几次重修增筑,旧塘长105.6米,1924年重修后长达320米,高4.16米,为一条坚固石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因官塘被拆,上下游设障等原因,此塘于1988年在其东侧段改塘为闸,建成洪水湾排洪闸,以提高排洪能力。现仅存西侧石塘遗迹约180余米,均由条石砌筑,上覆石板而成。洪水湾塘历史悠久,是它山堰重要配套设施之一,已列入它山堰保护规划之中。

  

  吴潜在宁波三年,全面系统的治理整合碶闸堰坝:南乡的陈婆渡楝木碶,西北高桥乡大西坝,府城南门奉化江北岸的澄浪堰(当时称“郑郎坝”)。。。这些古老的水利工程,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澄浪堰,历经800年风雨沧桑,为迄今宁波城区仅存的最古老的水利航运设施。

“水利兴,五谷丰”,护佑着一方生命,灿烂了千年岁月。余姚三七市有叫“吴泽浦”的浦河,浦河上有座高大的“无泽桥”,浦河边还有座“吴侍郎庙”;慈江与管山河的交汇处有座“讴思庙”。兴修水利、惠泽万民的的吴潜,世受香火供奉,被永世讴歌怀念。

  

  

  

公众号:君独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