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人生中最好的教育

 新用户1390qs39 2023-07-14 发布于安徽

​蓝白相交的天空,依然阴沉。空气中满满的热浪,抬眼望向窗外,偶有飞鸟掠过,我却是没有勇气到外面去走走的,虽然太阳一直躲起来,但我还是害怕被热到。

呆在空调房里,最好的消遣便是看书了。于是,我从书柜里特意拿起一本书,这是最近我们“小桔灯”读书群要共读的一本书:这本书是由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所著,书名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我看书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先看一下作者简介。在作者简介里,我看到了一个朴实无华的校长,他的课程观,教育观,都让我深深的想要去了解和认识这样一位有影响力的校长,他的成长,他的见解,他的洞见,吸引着我寻着这本书去找寻答案。

本书的楔子部分,取名为不是教育的教育。在这里,李希贵校长告诉我们: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李希贵校长在书中直言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的长辈和亲友中没有人做教师,没有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的生长。

读到这一段时,心中颇感共鸣。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氛围的融洽,父母的品格情操,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就像春风化雨般润物无痕。

不是教育的教育,来自师长,来自父母,来自朋友,来自工作体验,来自阅读等带来的影响,却深深的为人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成长篇章,让人生受益无穷。

李希贵校长用朴实的记录,如讲故事般,真诚而又美好的给读者讲述了爱书的爷爷,父亲和母亲,鼓励的效应,连环画的魅力,工地上的体验,亦师亦友,这些对他的影响,正是这些不是教育的教育,成就了李希贵校长。

在爱书的爷爷的篇章中,李希贵校长这样写道:随着阅历的增加,反倒越来越多的审问自己一些原本不曾考虑过的问题,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奇怪的是,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爷爷。李希贵的爷爷没有上过学,却靠自修能够读书读报。书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每次阅读时,爷爷总是要认认真真的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双手捧出手抄的书本,带上老花镜,一字一句认真阅读。老人对书的虔诚包含着对文化深深的尊重和皈依。也正是爷爷朴实无华的行为,无声的给幼小的李希贵校长传递了一个信息: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它比金钱,粮食都重要。热爱阅读,热爱文化的种子就在李希贵校长幼小的生命里萌芽了。

在父亲和母亲的篇章中,从李希贵校长的笔尖里,我看到了一个要强的母亲,一个做事讲效率的母亲,一个做事风风火火,总是会说:“明天还有明天的活儿呢”的母亲。我还看到了一个沉稳淡泊,待人宽厚,乐观豁达的父亲,一个凡事由孩子自己做主的父亲,一个对新事物十分包容的父亲。幸福的家庭,融洽的氛围,让李希贵校长想到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

在鼓励的效应的篇章中,李希贵校长提到了他五年级挺辉煌的一年, 那年的升学考试,语文和算术成绩,李希贵校长都是全学区第一。而这些,与他那位从来不打“X”的老师有很大关系。读高中时,又因为被不苟言笑的政治老师褒奖,因为获得别人的认同,而感受到了力量,对一切都充满自信。还有高中时和校长一起办公的经历,让他年轻的心灵感到十分的骄傲和快活。李希贵校长在文末这样写道: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开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时候,也就是他自觉开启心智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在连环画的魅力的篇章中,因为韩老师的爱文及人,遇到雨雪天气,韩老师就把李希贵校长留在家里吃饭,对一个孩子而言,这是最高的礼遇。正是这样一些细微的温暖,让李希贵校长喜欢上了语文课,因为一些细微之处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让孩子爱上自己的老师,也就让孩子爱上了这门学科,成为热爱学习的开始。冬日的一个月夜,因为韩老师的一次家访对父亲说的话:“希贵这孩子好学,你应当去县城给他买点书看。”正是因为这句话,让向来敬重老师的父亲骑上自行车,在一个雪后的上午,带着李希贵校长专门到几十里之外的县城买了一本连环画《奇袭白虎团》。这本薄薄的连环画,把一个年轻生命潜在的探求新知的欲望,把一个少年阅读文字的兴趣充分的点燃和释放出来了。李希贵校长说:大容量的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的生息增值,实实在在的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

工地上的体验篇,建筑社张主任很不经意对李希贵校长说的几句话:“我们就是靠这些人吃饭的,没有他们,哪有我们;没有他们,要我们干什么!”这几句平平常常的话语给李希贵校长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当天晚上他就怀着愧疚的心情记下了这段经历,并特意用粗黑的笔记下了这几句话。后来他做了校长,就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下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师当做学校的主人。

亦师亦友篇,李希贵校长这样写道:每个朋友都是镜子,每个朋友都是老师,相处的过程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这不就是最好最自然的教育吗?每逢困境时,韩老师的那句:“不信这事就没有办法”,就会让李希贵校长心里顿觉释然。当李希贵校长,在刚刚升入大学那年,表现出对古文典籍激进式的热情,而有点小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探求时,他无拘无束地乱侃,难免话多有失,自然瞒不过李储恩先生这样一个极有思想人的眼睛,但他却没有吭声。而是在恰逢春节的时候给他送了一副春联,是从《红楼梦》里选来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而他们就是这样春风化雨般的影响着李希贵校长。

读完这些篇章,心中感到这些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人生中最好的教育。就像李希贵校长所说的,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