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谁是教育家

 栖屋 2013-01-09

谁是教育家

《当代教育家》杂志发刊词

 

教育家,如今成了一个热词:从总理到基层教育部门领导到媒体,都在大声疾呼教育家办学。

但是,我们有一个发现,教育家在当下的中国,似乎越来越成了一个颇为敏感的称谓。

你看,文学、艺术、医学等其他领域的佼佼者,人们可以很自然地称其为作家、艺术家、歌唱家、医学家……他们本人也可以坦然地接受这样的称谓,并无不妥。

到了教育界,情况就有些微妙:除了那些一两千年前的先哲前贤诸如孔子孟子和近现代蔡元培、陶行知等公认的大家,称他们为教育家不会有什么争议;生活在当下的,正在教育大地上耕耘着的人们,无论耄耋老者还是青年才俊,如果有人称其为教育家,一定会有人质疑:他们能当得起教育家的称号吗?现在中国有教育家吗?教育家是这么随便叫的吗?而那些被誉为教育家的人,也一定是再三婉拒、连连谦让……

数量达千万之众的庞大的教师群体里,居然没有公认的教育家,这不能不说是这个职业群体的悲哀,当然也是教育的悲哀,甚至,还可以说是民族的悲哀。

在这个现象背后,隐含着这样的潜台词:教育家是神圣崇高的,教育家是伟大非凡的!在这种语境下,教育家已经被神化,其分量自然就非凡人所能承受。

所以,当《当代教育家》杂志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审批,正式创刊的时候,很多朋友颇有些疑惑地问:你们的杂志办给谁看?现在中国有没有教育家?

这份全新的杂志,就从厘清教育家的概念,开始了自己的成长之旅!

谁是教育家?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教育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平凡的课堂上。他曾深情地回忆自己的小学老师:“这位乡村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我们。听到我们的朗朗书声,他开心地笑;我们犯了错误,他焦虑失眠;春天来了,他和我们一起野外踏青;下大雨了,他把路远的同学带回家里吃饭……他不但深爱学生,而且教育教学艺术高超,改变了无数农村孩子的命运。我想,这样的乡村教师,就是真正的教育家。”

我们更乐意接受李希贵校长对教育家的这一定义——它让教育家接上了“地气”,有了鲜活的“人”的气息,有了人间烟火气。

而当我们请专家翻译《当代教育家》的英文名称时,发现李希贵的定义与西方语境中的教育家概念居然高度吻合。专家给出了两个和中文教育家相对应的英文单词,一是:educator,意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家;二是:educationist,意为教育学家,教育理论家。显然,这两个单词都和被我们神圣化的教育家概念大不相同:后者更多的是指学者和理论研究者,而前者就是指普通教师——也就是说,在西方语境里,教师就是教育家,教育家就是教师,并无二致。

有了这样的视角,我们会发现,在乡村,在城镇,在都市;在身边,在当下,那些人格高尚、默默耕耘、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们,就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让教育家从神坛走向人间,从云端落到大地,这是中国教育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有了这样的视角,才有了《当代教育家》这本杂志诞生和存在的理由:推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唤醒更多校长和教师的教育家梦想推,分享教育家的智慧和思想! 

    因此,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携带着与传统教育期刊完全不同的基因——

    她不仅仅努力办刊,还将努力“办学”:打造帮助校长和老师成长的“研修学堂”

    她不仅仅致力于发现好的文章,还将致力于发现教育大地上那些隐于山川丛林的不被人知的非凡人物,提供舞台,提供机会,让草根教师和校长能够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创造。

    我们期待着,从这本杂志的诞生开始,我们能够更正我们流行已久的关于教育家的定义,我们能够从身边、从课堂、从教育田野发现千千万万个教育家!

    这不单单是一本杂志的使命,更应该是整个教育的使命、整个社会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