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庄共舞——自古真人无所待【《逍遥游》5】

 新用户97560OBk 2023-07-15 发布于江西

庄子走了,谁来拯救逍遥。

【原典】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

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

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

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悟读】

山水自在逍遥心,好景才能与人同。

此处庄子描绘了世间逍遥之三个层次。其一,红尘中人;其二,道上之人,如宋荣子、列子等;其三,得道之人,即真人。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全社会之人皆在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之人皆在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这在常人看来,已是了不起的人生境界,可在庄子眼里,他们依然有所待,不过如此而已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意是,有己而忘己,有功而忘功,有名而忘名。达到这一境界之人,超脱功名,去除自我,物我合一,无所拘糜。

东方美先生解读道,庄子同一般世俗的英雄不同,他所谓的“真人、至人、神人”,并没有这种精神的优越感,也没有这种“小我”的观点。也就是他并没有划下一道鸿沟,把自己和宇宙隔开了,把自己和一般人隔开了,这便是真人之境界。

真正的真人,是无所待之人,是达到生命本源之人。他们生活可以落魄,精神绝不会落寞;哪怕一无所有,生命之中也一定不会缺失玫瑰色。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之绝对自由之境界,或许难以达到;但逍遥之追求,却是可以永无止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