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老年常见病症的危害和调理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7-15 发布于河南

中老年常见病症的危害和调理

1、脱发、牙齿松动

“肾,其华在发。”毛发的荣衰和肾有关。肾气足,头发浓密,乌黑,有光泽;肾气不足,头发稀疏、易脱落、发质干枯、分叉甚至

变白,毛发的生长脱落,反映肾之盛衰。

凡肾气足者,过百岁仍鹤发童颜。故治疗脱发的根本是补肾。“发为血之余”,补血养血可助毛发生长。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气充足,脊柱自然挺直,体形轻松挺拔;肾气亏虚,脊柱无力挺直,重则骨质增生;肾气充足,牙齿坚固,白而亮,年过80可完好;肾气虚,牙齿松动,年过40左右可脱落。

凡牙齿松动者,或因肾虚出现头发易脱落者,或发质干枯甚至变白者,可酌情选用【黄精杞豆】、【茯苓豆桂】进行调养。一般调养7到9天见效,个别慢者需21天左右;发白变黑一般需要1到3个月。人到中年出现骨质增生或牙齿松动时,不要急于手术,应从补充肾气入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住牙齿。

2、听力下降、耳鸣

“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听力好。“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肝肾足者,耳聪目明;肾气虚者,易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甚者耳聋。听力下降、耳鸣者,调养之法如上。

3、尿急尿频、夜尿频多

“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水,是人体调节体内水代谢的重要器官,故肾有水脏之称。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肾气虚时,肾调节水不利,会遗屎、尿急、尿频,有些老年人因肾气不足一夜小便达七八次之多。肾气足,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这两项功能才能正常。

夜尿颇多者,可酌情选用【茯苓豆桂】来调养。快的5-7天就

见效,调养1个月至一个周期左右多数可正常,夜里平均50分钟小便一次者,经调养可逐渐减少为夜里小便一次。

有人主张小便失禁做膀胱手术,患者一定要慎重。从哲学“个体包含着整体”的角度讲,膀胱松弛,体内其他器官也随步松弛,手术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据目前情况看,多数患者调理一两个月后,不但小便失禁可调好,肾下垂、子宫下垂等也可同时调好或改善。可见只有提高人体脏腑功能,使其整体恢复到正常状态,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小孩先天肾气不足,十几岁了还夜夜尿床,经调补肾气,快的十天左右就可“痛改前非”。

“肾开窍于二阴。”肾气足,二便正常,肾气虚易导致小便失禁;肾阳虚,命门火衰,导致凌晨便急、便稀(即五更泻),在生活中可发现,有些老年人穿了一天的内裤就有尿骚味(小便轻微失禁,不自觉少量流出体外),或莫名其妙流眼泪而不自知。这就是肾阳衰微,阳不统阴(尿液、眼泪均为人体之阴)的缘故。肾阳虚严重者,男女下阴处均易患各种炎症。

肾气虚时还会造成体内该排掉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造成腰部以下虚胖。补充肾气,人的腰围可减小,但体重可能不减,这是因为“肾主骨”,肾气足了,骨质密度随之增加,体重也会增加。故肾气足,人到中年不虚胖。“十个胖子九个虚”,中年胖者,往往意味着元气虚弱,身体气化不足,容易滋生各种慢性疾病。

4、冠心病

冠心病古称胸痹,俗称心脏病。非常危险,发病率非常高。冠心病有五大症状:

一是呼吸困难、胸憋、胸闷、气短,劳作或登高时加剧;二是心绞痛;

三是心悸、心慌、焦躁不安,典型症状是恐惧。心主神明,心血不足则神志不安。胆小是冠心病的症状之一;

四是头晕,经常头晕目眩或眼前发黑,甚至突然晕倒,这是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所致;

五是舌头和口唇发紫,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脏供血不足,都会嘴唇发紫,舌头伸出来也是绛紫色的。

有上述五个症状中两个以上,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冠心病,应马上开始积极防御和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进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元气充裕则身体健康,元气不足或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找到了生命的原动力是元气,我们就不难理解,冠状动脉为什么会硬化?冠心病为什么会发生?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年轻时,人体元气充足,血液流动强劲有力,血液中杂质就不会沉淀,血管硬化也不会发生;年过三十,元气由盛转衰,血液虽然还在流动但力度会越来越不足,血液中的杂质就会逐渐分离出来,附着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硬化。

正因为如此,40岁到60岁人群有5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70岁以上人群血管硬化更是高达90%以上。冠状动脉硬化严重者就成了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本质是人体元气亏损引起的衰老退化症。

我们观察一个实验:桌子上放一杯水,水中有沙子,用筷子搅动水。搅动快时,沙子不会沉淀;搅动慢时,沙子会沉淀:沙子为什么会沉淀。与沙子的成分有关系吗?没有!与水的成分有关系吗?显然没有!与杯子的材料有关系吗?也没有!沙子沉淀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筷子搅动水的动力不足了。

杯子里的沙子很像血管里面的沉淀物一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管硬化了,其原因和甘油三脂、胆固醇没有直接关系。遗憾的是,全世界西医都在和甘油三脂、胆固醇作斗争,和一个不是病因的病因在作斗争。

中医理论认为:阳气虚方使邪踞胸中阳位,冠心病如不补阳气,什么药都治不好。冠心病多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即气虚,标实即血瘀,气愈虚而血愈瘀,阳气足则血瘀自解。补阳气方是康复冠心病的正确指导思想。

传统中医对冠心病调理一般以补肾健脾、益气扶阳为主,同时辅以柔肝养肝、流通气血、活血化瘀。通过整体调养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这样调养的好处是既调好了病,又增强了体质。

对冠心病我们一般使用【陈茯桃仁】,结合【茯苓桑竹】、【黄龙大茯】进行调养,十分契合冠心病人群身体需要,改善各期冠心病体内的环境气候,达到调理平衡之目的。

用上述方法进行调养,多数人10-20天相关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体质明显增强;心绞痛可明显减少发作次数或不再发作;调理一至两个周期,多数冠心病可自然消除,且体质增强。

特别强调的是,症状完全消失不等于冠心病完全康复,仍要用【陈茯桃仁】、【茯苓桑竹】调养一段时日才可防止病情反复或复发。如此好的调养效果,西医认为不可能,然而却是事实。

现代人心脏安放起搏器、金属支架的越来越多。从病理学角度,心脏衰竭安起搏器,血管狭窄放支架是合理的。但以整体观来看,除脏器损坏者外,大多根源是气血不足,内环境遭到破坏所致。例如,一个手电筒灯泡若明若暗是电池快没电了,电池充上(补充阳气)灯泡又亮了。一些原本打算做手术的人,经调理得以康复,家属千恩万谢以为神奇,其实道理就如同电池与灯泡关系一样简单。

5、高血压

高血压是现代常见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原发性高血压占90%以上,本文所讲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古老的常见病,中医古称眩晕,会发生中风、偏瘫等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产生的关键因素就是血液循环过程中的阻滞与障碍,引发人体高压机制的启动,是人体的应急措施。

血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升高?血压的作用无非是维持一定血流量。人体组织器官需要一定血液来供养,单位体积内,每分每秒都需要有一个血供量,达到这个量新陈代谢就可得到保障。

人体血压升高了,大大超过正常值,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单位体积内供血量发生了改变,血供量不足,达不到原来的正常量,怎么办?只有启动血压这个调节机制,通过升高血压来维持原有的血液灌注。

正常血压下,单位体积内血供量为什么会下降?为什么达不到原来需要的那个值?很显然,是运血的道路出现了障碍,如:血管壁硬化变厚,血管变窄等等。

那么血液为什么会瘀堵?根本原因在于阳气不够旺盛,在于元气不足。阳气旺盛的人气化能力就强,即使饮食起居不是很注意,问题也不大。这就是为什么一家人都吃的很咸很油腻,结果老人有了高血压,小孩、年轻人就是没事的原因所在。

人到中老年元气开始虚弱,这时如不注意保养,不懂得日常养生,身体就会阴虚,血液循环也容易瘀堵,高血压容易产生。

很多原因都会造成人体阴虚,如熬夜、房事、喝酒、喝浓茶等,其中一条就是过多摄入食盐。我们往各种肉类上抹食盐,马上会看到脱水现象,我们吃进过多食盐,身体内组织分子脱去结合水而发出警告一口渴,造成身体阴虚。我国居民从南到北,口味越来越重,食盐摄入量越来越高,高血压发病率就从南到北一路高升。

要注意的是:凡精气足者饮食必然清淡,嗜咸者定是脾肾两虚。脾虚则会饮食无味,由于不能品尝食物天然滋味,吃味道浓厚的食物才觉得有滋味;肾虚者一定嗜咸,因为肾“在味为咸”。脾肾两虚是造成嗜咸的主要原因,而啫咸又使高血压病人血液浓度提高,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治疗高血压的根本办法不是降压,压降下去了还会重新升起来而且会升得更高,因为要解决血供不足的矛盾就必须升压:所以西医降压要你终身服药,不是一个好办法。而且西药降压后,由于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往往会形成血栓。很多病人老老实实吃西药,最后仍然发展到脑栓塞、偏瘫等地步,道理就在于此。那么根本办法是什么?就是温养阳气、滋阴活血、滋阴潜阳、疏通经脉、整体调养。把人体阳气补足,消除血液瘀堵,血液循环过程中的阻滞与障碍没有了,不需要很高压力就可顺畅流通,血压自然就降下来。把产生高血压的根源去除了,血压就能长期得到控制。有了高血压,可根据情况选用【佛明芷蛎】进行调养。多数人调养十几天后血压就会平稳下降,相关症状也会明显改善。一般调养一到两个周期后,60%左右的人血压可得到长期控制;调养一年时间,约80%的人可望康复;约有不到20%的高血压患者调养效果不佳,需长期少量服用养生产品控制病情,其中原因不明。停用【佛明芷蛎】,建议服用一段时间【黄精杞豆】(一般一个周期就可),以求培元固本。按周期科学调理,多数人血压有望得到长期控制。

6、高血脂、脂肪肝与肝病康复期

脂肪肝与高血脂,是以肝为核心的造血机制气化功能失调,不能把营养气化为血而成为脂肪。无论吃素吃荤,只要以肝为核心的造血机制气化功能失调,就容易得脂肪肝及血液高脂肪症。

吃喝应酬多的人平素饮食失节,过食甘肥之品(酒、肉等高热量之物)。久则必困扰脾胃,使脾胃运化乏力。饮食不化精微,加重了肝的负担,易出现脂肪肝或高脂血症:肝属木,脾属土,肝气旺盛,首乘脾土,所以《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调肝必健脾,此为培土荣木之道;肝肾同源,肝木得肾水之涵养则荣,失之则萎。故调肝还应补肾(肾阳要足),此乃水旺木荣,肝肾同治之理。

对高血脂、脂肪肝的调养以健脾为主,调和肝、肾。通过整体调养,把肝气补足,使肝气条达,内环境改善,血脂就自然正常,多数脂肪肝也可不治而愈,逆转为正常;严重脂肪肝虽不能一时逆转为正常,但调养一段时间后,服用者都可明显感到症状改善、精力旺盛,坚持服用均有望康复。有了高血脂、脂肪肝后,可用【苡金紫草】进行调养。多数高血脂调养7到15天可明显改善相关症状,高血脂人多数需调养一到两个月就可消除;脂肪肝一般约调养21天可收效,多数脂肪肝调养一个周期可康复,很少有失败的例子。个别严重的脂肪肝要延长调养周期。

凡慢性肝病患者在恢复期可酌情选用【黄玉百莲】用于日常保健,各种慢性肝病患者恢复期见肝区胀痛、肝脾肿大、轻度肝硬化,或精神萎靡易疲劳者,可用【甘黄百合】调养21天左右就可明显改善相关病情,旺盛精力、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肝脾肿大者多数调养45天就有明显效果,可见肿大之肝脾软化回缩。这就是寓治于养、培补人体气血的好处。

目前,社会上针对脂肪肝、高血脂的药品、保健品很多,多数是植物提纯,有很好降脂效果,服用初期效果很好、很快,但到后来效果都会逐渐减弱,由于不能从根本上调养身体,多数不能解决问题。

7、糖尿病

古代医籍中没有“糖尿病”这个名词,但认识却很早:《黄帝内经》就记载有“消渴”、“肺消”、“膈消”等病名,是我国医学界关于糖尿病的最早论述。我国是世界上记载糖尿病最早的国家。

祖国医学千百年来对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大宝库,许多治疗方法和疗效是西医西药所不具备的。社会上有人说“中医不能治疗糖尿病”、“中药不能降血糖”,这些都是偏见,只能说明他们对中医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与西药控制糖尿病相比,中药有以下两方面优势:

①中药不仅控血糖,而且控制并发症

人体所有疾病都是阴阳失衡的结果,糖尿病同样如此。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人阴阳失衡后的一个具体表现,西医把眼光盯在降糖上,中医目标在于恢复人体阴阳平衡。阴阳平衡解决了,血糖和并发症问题自然都解决了。

②中药不会出现继发性失效

服用西药控制血糖患者需要经常换药,这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西医传入中国时间并不长,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光盯在降糖上;

所有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后,10年之内无一例外都要产生并发症;但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不仅能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明显减轻症状,而且能解决西药继发性失效的问题。

糖尿病是以肾、膀胱为主体的水循环系统气化功能失调所致。对本病调养,要把肾阴虚内热的“热”降下来,把肾阳虚外寒的“寒”去掉,人的血糖、尿糖就容易恢复正常:要注重对肾的调养,以温补肾阳为主;同时要注意滋阴活血及健运脾阳,整体调养、培补人体元气,恢复人体平衡。有了糖尿病后,可酌情选用【黄精杞豆】或【茯苓豆桂】调养。调养5天后(慢的8天)血糖可逐渐平稳下降,等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时,糖尿病人就可逐渐停用西药类降糖药;持续调养一段时间后,随着人体体质的改善,多数人【黄精杞豆】的服用量亦可逐步减少,这与西药越吃越多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并发症也会明显改善,调养效果之好出乎多数人的预料。

关于糖尿病的日常调养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用饮食调节血糖,饮食要讲究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粗粮、蔬菜应大量食用,但尽量不要吃高淀粉(细粮)、脂肪、糖类等高热量食物。

②尽量不要使用西药降糖,西药降糖对肝肾不利,降低胃气(胃气恰恰是生存的首要条件),无形中会减少自然寿命。这就是连续使用降糖药多年后,多数人体质下降的原因。

③西医治疗糖尿病以降糖为主,中医讲究调养,以“补元气、调平衡”改善体质为主,两者结局完全不同,西医降糖的结局多数还是发生冠心病、脑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而中医在自然降糖的同时,还增强了人的体质。

8、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顽固难愈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及肺心病,中医称之为咳喘痼疾。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咳喘痼疾是以肺为核心的循环系统失调所致。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咳喘痼疾病灶虽在肺,根源其实在肾。调养咳喘痼疾重在充盛肾气以资五脏。调肺的另一个重点是健脾。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脾胃正常,肺的功能才能好。通过培补脾胃调理,中医称之为“培土生金”法,故对咳喘痼疾的调养重在旺盛脾肾元气,使人体本气充足、强盛五脏,咳喘痼疾可不治而愈。

古人讲:“哮喘专主于痰”,“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产物,既可因病而生,也可停积致病,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病理因素,故被现今医学界称为第二病因。然深究之,毕竟“痰非病本,乃病之标,必有所致之者”,痰的产生,主要是因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宿根”,会因各种诱因而产生。

对此,古人有精辟概括:“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说明了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造成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脾肾阳虚,特别是肾阳衰惫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所以健脾化痰,温养肾气是本病的治本大法。肾气充足,脾胃健运,其痰自化,哮喘自愈。

当然,在补肾健脾为主的情况下,辅以润肺养阴(养肺阴)、化痰止咳还是需要的、传统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及肺心病的调养以补肾健脾为主,辅以润肺养阴(养肺阴)、化痰止咳,通过整体调养、恢复人体平衡、激发人体正气,咳喘痼疾就能自行消除。

常年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病人群可选用【苡金紫草】【百玉青莲】配合【黄精杞豆】或【茯苓豆桂】,一般按法调养10到15天,咳喘、多痰、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可明显减轻;调养一个月后食欲大增,体质增强,不再轻易感冒;调养一个周期(个别需两个周期),随着人体逐渐调理平衡,多数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这一陈年痼疾可逐渐自行消除(其中肺气肿及肺心病大多可控制病情)。经调养,大部分原本早衰的中老年朋友,不仅咳喘痼疾得以康复,而且有的还出现了白发变黑,牙齿不再松动、脱落,已松动的渐渐稳固,面部皱纹消失,体力充沛,性功能恢复等现象。

凡病史在5年以上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者,在第二年、第三年夏至节起再用【苡金紫草】进行调养,时间为60至100天。其意义在于:一是拔除可能潜在的病灶,巩固效果,杜绝复发;二是强化五脏功能,培元固本、益寿延年。之所以选在夏至起调养,乃是遵守春夏养阳之理,借天阳以助药力,以期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益。

9、颈椎腰椎病、肩周炎

肾主骨,对各种骨病的调养当以调肾为本。肾主藏精、生髓,督脉隶属于肾,总督人体全身阳气。肾气虚弱,肾精虚少就不能上承于督脉,致使督脉空虚,出现腰背酸痛、抽挚僵硬的情况。时间长了就容易在颈椎腰椎处产生病变,最常见就是骨质增生。

针对骨质增生人群,我们的调养总则是:以调肾为主,辅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如此调养,就可逐渐改善骨病人群体内的环境气候,达到调理平衡之目的。

肩周炎古称肩凝症,又称“五十肩”。人到50岁左右时,已是气血渐衰,此时如遇风寒外袭,乃成本病。患肩周炎者,大多肩部呈现骨质增生,同时伴有颈椎腰椎部位不适或病变。肩周炎的调养与颈椎腰椎病变的调养要点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肩周炎患者要辅以化痰散寒及加强对肝的滋养。有了肩周炎与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后,要酌情选用【茯苓桑竹】来调养。一般一周内可收效,调养一个周期后(轻的一两个月即可),多数可调理平衡不治而愈。凡康复后,均建议酌情选用【黄精杞豆】、【黄玉百莲】养生,可进步增强体质,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在调养期间,最好禁止房事!

调养好后如能节制房事,坚持运动,可保不再复发。

10、各种痹症(风湿、类风湿、痛风)

风湿、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均属传统中医痹证范畴。痹者,闭也。致病之因在内为正气不足,在外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导致气血闭阻,经脉不通。对此《黄帝内经》早有定论。《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凡痹证患者均元气虚弱。

中医历来对此证调理以扶正固本、温阳益气为本,辅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散寒为治本大法。通过整体调养,激发人体正气、恢复人体阴阳平衡。

有了风湿、类风湿、痛风等风寒痹症后,选用【茯苓豆桂】进行调养。针对不同痹症,采取不同的产品组合: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晚服【茯苓豆桂】,中午服【苡金紫草】;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早晚服用【黄精杞豆】,中午服用【苡金紫草】,调一到两个周期后,如症状已经消除,可逐渐停服(类风湿病人的调养周期要适当延长)。

停服后,类风湿病人要服【黄精杞豆】养生,一般建议连续调养一到两个周期。如此调养,多数类风湿病人可不治而愈。关节已严重变形者,不能使关节完全恢复正常。用【黄精杞豆】养生善后,目的在于旺盛肾气,重建人的免疫系统,防止疾病复发。各种风湿骨病之所以产生,除生存环境等外在因素外,内在根本原因就是元气不足。

痹证患者在调养期间,最好禁止房事!调养好后节制房事,坚持运动,避免久坐湿地,可保不再复发。有条件者可常服【黄精杞豆】养生。

采用养正疗法调养痹证,不仅使多数人关节组织功能有望逐步恢复正常,而且提高了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让多数患者重新回归到正常生活状态。

一般来讲,痹证患者不宜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痛风病人特别要注意应禁食一些食物:

①不吃海鲜,尤其是鱿鱼、墨鱼、虾、螃蟹。②少吃肉类,尤其是动物内脏。

③不再喝酒,尤其是啤酒点滴不沾。11、前列腺增生、肥大

前列腺增生肥大是现代男性常见病,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小便点滴不出或淋漓不净、小腹部会阴胀痛、腰骶部酸胀刺痛、性功能下降等,古称“癃闭”。该病发生原因在于肾阳不足,以致三焦气化失常,紊乱。

人年轻时元气充足,很少得此病;30岁后元气开始由盛转衰,此病便可能发生;50岁后人生过半,元气不足,此时若纵欲过度或保养不当,元阳过度亏损,多半会得此病。

人体阳气衰减主要是肾阳不足引起。肾居下焦,为先天之本,气化之根,内寓命门真火,主温煦万物。此火一衰,下焦阳气不足,阴寒就会阻滞膀胱气化。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三个现象:

一是小便困难,严重的还会使膀胱水液“冰结”,欲出而不能;二是小便次数特别多、但尿量不大,往往喝水不久就急着上厕所;三是性功能亦随之下降。所以,对前列腺增生、肥大的调养要以扶下焦阳气(肾阳)为根本。肾阳充足、命门火旺、气化蒸腾,阴凝自解。

脾胃居于中焦,为人身气化升降之中枢。胃气不降,诸经之气皆不得降;脾气不升,诸经之气皆不得升。若因不知保养以致伤脾胃元气(如劳倦伤脾,寒凉败胃),使中焦升降出入机能紊乱,则清阳之气不能输布,后天之精微无所归藏,饮食水谷精徽不能摄入,废浊之物不能排出,则诸证丛生,甚则大小便不能排出(湿热蕴聚下焦,无由化解)。故《黄帝内经》讲:“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此即中焦气化之要。肺居上焦,为五脏之“盖”、水之上源。肺气宣降正常,水道通调,下输膀胱而出。脾属土,肺属金,人若脾肾阳虚,便会出现土不生金的局面,使肺气虚弱。肺气虚弱则宣降失常,便会致使水道不调,闭下窍膀胱,小便就会出现淋漓不通的现象。

故对癃闭一证调养,在整体调养的同时,当以顾护脾肾元气为主,调三焦气化使之正常。可惜的是,现代很多医生不明三焦气化之理,一见前列腺增生、肥大者,便一味消炎杀菌、清热解毒,或一味活血化瘀,以致伤脾胃元气,败命门真火,使脾肾气虚。虽取一时之效,终留无穷祸患。

故见病治病乃医家之大忌!以人为本,照顾整体,顾护脾肾元气,方为第一要者,万病皆然,不独此证。

我们平时对于慢性前列腺增生、肥大者一般选用【茯苓豆桂】进行调养。有的可酌情配服【黄精杞豆】、【干黄百合】,效更佳。

经上法调养,一般5到7天见效,慢的10天左右见效;继续调养,多数人可在一个周期内消除所有病变及不适,凡按法调养,不仅疾病可自行消除,而且多数人体质可明显健于往年。

但要注意,其中年老体衰及刚服用过西药的患者症状改善会慢一些,年老体衰者,正气虚弱;刚服用完西药者,则阳气受损(西药多为苦寒之品,必损人体阳气,故服西药者人易疲乏),调养起来要多费一道功夫。

12、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症有一个发展规律,一般由记忆障碍开始,(表现为记不住东西,说过的事一会就忘,做事丢三落四),并逐渐发展到神志障碍,严重时连亲生儿女名字也不知道,居住几十年的家也记不住。

“肾主蛰,主封藏,主藏精:”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的精华为肾所藏。肾的特性之一就是贮藏。为什么老年性痴呆从记性差开始?这是因为记东西的过程是一个贮藏的过程,与肾主蛰、封藏相应。故记东西的过程由肾所主,所以当人肾气不足、肾元有亏时,表现之一便是记性变差。作为老年人,如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出现神志障碍,也就是老年性痴呆症。为人子女的,当自己年迈父母出现了记忆障碍时,一定千万要小心。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和脑的兴衰发育皆由肾所主。在中医看来,老年性痴呆症根源其实就是肾虚,治本大法在于补肾、整体调养。

脑为髓海,补肾即是健脑。各类脑系疾患、老年性痴呆可用【黄精杞豆】进行调养,调养百日(快的1个月)以上,大多见明显改善,并使体质增强,症状轻的可不治而愈。严重老年性痴呆症之所以要百日以上方见明显改善。这是因为人体精化气、气化神需百日左右,这是人体的一个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