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遍地英雄下夕烟

 冬歌文苑 2023-07-17 发布于北京

遍地英雄下夕烟

2021年7月初的一天,到处是“夏日炎炎似火烧”的烧烤模式,树上的知了因为炎热而鸣叫不停,就连鱼儿也躲入了水底享受清凉去了;人们聚集在大树的阴凉处纳凉;到了傍晚,燕江河里游泳的人多得如同下锅的饺子;39、40的高温晒得柏油马路冒起了热气,如果摊上一只鸡蛋马上就会煎熟。我也被热得烦躁不安,很想找一处清凉之地避暑。这时,接到先生舅舅的电话,约我和先生到家乡一处离城市不远的“农家乐”去休闲吃饭。被热得无处可躲的我接到电话立马就答应了。

我们一行四人:我和先生、先生的舅舅和他的女儿(也就是先生的小表妹)坐上先生舅舅开的汽车就出发了。农家乐在家乡永安城的郊外,离城大约十几公里,周围群山环绕,几栋小屋点缀在广阔的田野中。我惊喜地发现,四周的田野全是成熟或即将成熟的稻子,沉甸甸的稻穗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稻香浓浓沁入心怀,格外地吸引人。从上海回来的先生的小表妹,立即拿起手机,冲出房门,走向田野,走向成熟的稻穗,走向广阔的田野进行拍照,以留下这美好的时光。

深深地吸着田野泥土的芬芳;深深地吸着稻花的清香;埋下身子,双手捧起澄黄的稻穗,眼前浮现起48年前在知青林场下乡的那个个环节,那神奇的一幕幕;所有的一切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出现在我的脑海:“双抢”(抢收抢种称为双抢)的硝烟弥漫,如同收割机般的镰刀上下飞舞,吃力的抱稻动作,飞快地脚踩打谷机脱粒,以及咬牙切齿地挑起稻谷的那一瞬间,当然,还夹杂着丰收的喜悦。

48年前,家乡永安山区的水稻是种双季的,春季插下秧苗收获的水稻,称为早稻。到了7月份早稻成熟,收割后必须立即耘田插秧,此时的水稻称为晚季稻;晚季稻务必在8月立秋前把秧苗插下,10月份收割;如果耽误了季节,水稻收成将大幅减产,甚至绝收。所以,人们习惯性地将同时进行的抢收早稻和抢种晚稻秧苗称为“双抢”。也就是说,要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收割、犁田、插秧;这一个月,也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双抢”的到来,谁也不敢请假,就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是忍着,坚持去田里劳作。知青当中,在“双抢”的时节也是暗自努力加油,表现自己,让自己在农村劳动中表现突出,成为知青中的佼佼者,从而在一年一次的招生招工当中得到推荐。那时候对下乡知青的政策就是在下乡满2周年的知青中推荐上大学、推荐进工厂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下乡的五年中间,除了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也是我下乡的最后一年,为了高考复习而没有参加7月份的双抢。其余四年,在每年的7月初到8月初的这段时间,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双抢。在那如火如荼的日子里,我舍不得休息一天,连续参加割稻、打稻、挑稻谷、晒稻子、挑秧、插秧等农活。那时的我正值青春年华,充满活力,一门心事地就想好好表现,得到农民们的好评,这样就可以获得推荐,实现梦寐以求的上大学的理想。只是后来风云突变,推荐上大学的梦断,一直到了1977年12月恢复了高考才考上师范,得以跳出农门,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双抢”的整个7月,我天天都得参加抢收抢种。那时候,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还不到6点就割了一担谷子回到场里了。吃完早饭接着再干。中午稍事休息,一直干到天黑了,凉爽的晚风习习吹来,虫鸣叫,鸟归巢,才回到家洗漱吃饭忙到晚上9点钟多,赶紧上床休息。就这样,循环往复地过完整个7月,甚至还要更长些。记得,那年7月的一个早上,我的母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母亲会在那天清晨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到我下乡的知青林场来看望我,正巧我挑了一担谷子从山路走出来,几乎与我的母亲撞个满怀。她上前端详着我说:“你回来啦,我问了别人才知道你没有吃早饭就割稻子去了。你的体力变好了,可以和农民一样,割完一担稻谷,回家再吃早饭啊!”她非常高兴我能像一个真正的农民那样,得心应手地割稻谷,有力气把稻谷挑回家;当然,也为了我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适应农村的艰苦生活,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磨砺而开心。

更难以忘怀的是,有一年的双抢,我正在嚓嚓地割稻子,突然,手中的镰刀一晃,锋利的镰刀就无情地把我左手的无名指(右手持镰刀,左手握稻子,所以,被割的是左手。)割开了一道较深的口子,顿时,鲜血直流;而我,由于疼痛,也慌了手脚,不知所措的立在稻田中央;这时,一位当地的农友快速地走过来,看了看我的受伤情况,马上在田里抓了一只小青蛙,剖开它的肚子,除去内脏,迅速地敷在我的伤口上;居然,效果极佳,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只是,从此,在我的左手的无名指留下了轻微的伤痕。

1984年出生的小表妹,听着这一切,好像是天方夜谭,似乎无法理解这一切,也无法将这一切与眼前年近七旬的我联系起来。秋风飘拂,稻浪滚滚,葡萄串串,哈密瓜飘香;远处起伏的山峦,野火烧过的焦黄的森林;公路上疾驰而过的小车;偶尔出现的几个农人,这一切,如此地静谧、美好;如此地让人难以割舍;人们欣赏着美景,咀嚼着美好,久久难以忘怀。

是的,我们这一代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大多数的人已经进入古稀之年,或者接近古稀之年,就如同一个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战士,回到平和静气的城市,在茵茵草坪和五颜六色的鲜花之中,望着远去的硝烟,心潮难平:“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伟人毛泽东如是说。稻花香里,夕阳西下,老牛归窝,小屋炊烟,一群青春似火的年轻人,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辉映着晚霞,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这正是我们当年生活的写照。

让我们双手捧起初升的太阳,在希望的田野上,追赶心中的千重浪;在瑰丽的朝阳中缓缓前行,前行……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陈精,福建大田人,现居永安、北京两地,退休教师,在网络发表诗词等作品。喜欢在文学的花园里徜徉,很享受创作后的快感,更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文友切磋。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