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语

 新用户2720az7u 2023-07-17 发布于甘肃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

     今天是7月15日,星期六,跟各位讨论“冬病夏治 ”  。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夯实传统中医理论、采撷现代医学资讯,种树培根,雅俗共赏!做新时代的“中医人”!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冬病夏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来源:

    冬病夏治的说法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从明清时候就已经开始成型,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其意思是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中医的理论认为,“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天地”,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每一个节气的交替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的气血运行变化。

     根据《内经》天人合一的学说,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一致,即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所言:“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计。”一年的气候变化中, “夏至” 与“冬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到了夏至,阳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从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储备阳气;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

       夏季三伏天冬病处于缓解期,此时人体脏腑功能相对稳定,病情亦稳定,但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皮肤腠理相对疏松,采取审因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采用扶助正气,运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热敷、拔罐、熏洗等外治方法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缅怀圣贤,诵读经典!

珍惜时间,不负韶华!

今日轮值  王兆宏   甘肃   天水

                       2023.07.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