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顺散加减治疗慢性肠炎病案一则

 阳主阴从 2023-07-17 发布于湖北

病案回顾:

毛氏性别:女年龄:66岁 就诊时间:2021年10月9日 就诊卡号:412816

主诉:反复解稀烂便10余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因服用药物后出现反复解稀烂便,完谷不化,进食生冷食物后加重,伴中下腹疼痛,呈持续性,怕冷,乏力困倦,汗多,以头部及背部为甚,头晕,无便血,无恶心呕吐,无头痛,曾多次至外院就诊,予以中药治疗后上述症状稍好转,具体药物不详,但时有反复,现为系统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反复解稀烂便,完谷不化,进食生冷食物后加重,伴中下腹冷痛,呈持续性,怕冷,乏力困倦,汗多,以头部及背部为甚,头晕,无便血,无恶心呕吐,无头痛,纳寐可,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改变,舌暗红,苔白,脉沉弱。

既往史:有“肺结核”病史,自诉现已治愈,有“子宫肌瘤”病史、“胆管结石”病史。

月经史:已绝经

西医诊断:慢性肠炎

中医诊断:泄泻—寒湿中阻证(脾胃气虚,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湿浊中阻)

治法:温中散寒,补火暖土,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处方:大顺散加减*7付

  干姜15  燀苦杏仁10打碎  肉桂10 炙甘草10(大顺散原方)

独活10  盐菟丝子15   防风 10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温经通脉,引火归元,散寒止痛

燀苦杏仁:润肠通便,降气止咳平喘

独活:祛风湿,通痹止痛,解表

盐菟丝子:补肝肾,止泻

防风:祛风解表,渗湿止泻)

11月6日二诊

服药后解稀烂便次数减少,1-2次/日,怕冷乏力较前明显好转,腹部疼痛减轻,偶有心慌,纳寐可,小便尚可,舌暗淡苔薄黄,脉沉涩。

处理:守方+ 炒茺蔚子20  荆芥10 黄柏 6防风换成荆芥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炒茺蔚子: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11月13日三诊

服药后大便成形,次数减少,无怕冷乏力困倦,心慌减轻,纳寐可,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涩。

处理:金银花10 玄参20 醋郁金10 当归10 荆芥 10  甘草片10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玄参:滋阴降火,清热凉血

 醋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通脉,润肠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小结: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水样便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该患者就表现为大便粪质稀烂,完谷不化为主的久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湿胜则濡泄。”患者乏力困倦,头晕,则提示脾虚健运无权,湿浊内生,清气在下不能上升濡养头目;《素问﹒举痛论》指出:“寒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患者怕冷,进食生冷食物后解稀烂便加重,中下腹部冷痛,呈持续性则提示寒邪内盛,阳气不足。脾气虚则不能固摄津液,则汗多。久病之后肾阳损伤,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则阴寒独盛,不能暖脾助运,腐熟水谷,脾运失职,小肠无法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化,水反而湿,谷反为滞,混合而下,则发生泄泻。结合舌脉诊断,寒湿为标,脾肾阳虚为本。谢师首诊拟大顺散变方以温中散寒,补火暖土,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大顺散变方中干姜、肉桂散寒燥湿,补火助阳;杏仁、甘草利气调脾,皆辛甘发散之药,升伏阳于阴中,亦从治之法也。燀苦杏仁味苦能降,具有疏通开利、止痛的作用,加盐菟丝子补肝肾,止泻。独活,防风两味祛风利湿之药可进一步开散宣达,其皆为风药,风药轻扬升散,同气相召,脾气上升,运化乃健,泄泻可止,风药尚有促进肝之阳气升发的作用,肝气升发调达,疏泄乃治。

二诊时患者解稀烂便次数减少,怕冷乏力较前明显好转,腹部疼痛减轻,标证得解,本虚同时得以改善,说明诊治方向正确,治疗有效,继续予以守方化裁,加炒茺蔚子清肝以防风药升发肝之阳气太过,去防风改荆芥,两者皆为风药,祛风利湿之效,为防守方中药物太过燥热,予以黄柏清热燥湿。

三诊时患者大便已成型,无解稀烂便,无怕冷乏力困倦,则提示脾气健运,阳气健旺,化湿止泻,治疗正确。结核患者舌脉象,提示患者现热象明显,兼有瘀血,故予以换方治疗,金银花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玄参滋阴降火,清热凉血;醋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通脉,润肠,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