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人越“傻”?

 九州好人 2023-07-17 发布于辽宁

我们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新的概念、定义和定理层出不穷。

每一门专业都有不同的理论,每一门理论都有系统的基本模型和概念、定义。任何一门专业都能细分出非常多的领域和基础。

人若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很可能是不断地刨根问底、刨根问底的过程,最后甚至问到不能再问,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超出当前人类能解答的范畴了。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人越“傻”?

很多问题其实背后有相通的地方,一个普适性强的道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牛顿定律。

这也是为什么对一位博士说“你不是博士吗,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是很无知和不礼貌的行为。术业有专攻,到达博士领域之后,每一个问题都非常细分。同为化学类博士,问他“怎么做出某样东西”和“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东西”是根本性的两个问题。

专注于某方面的知识,大脑会调整结构来适应这种状态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根据你对它们的运用而改变。因此,通过清醒的、刻意的练习,以我们期望的方式来塑造大脑,包括你的大脑、我的大脑以及任何人的大脑,都是可能的。——Anders Ericsson

大脑会根据我们的使用习惯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这种状态。

我们在新接触一样事物时,大脑会感觉到兴奋。你有可能会觉得困难、头痛,这是因为大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神经细胞正在形成新的突触。

“孰能生巧”,因为你不断地给予大脑这种环境。一个总是玩游戏的不学习的人,一接触学习总容易发呆、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学习,几乎不打游戏的人打起游戏来也有很多“游戏细节”他们难以兼顾。

学习多的人,大脑处于一种“学习状态”,这种状态下他们理解新事物,思考其中内部联系的能力比起普通人更强。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人越“傻”?

和“书呆子”聊天,他们反应似乎慢半拍,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慢条斯理,理顺前应后果,并不急着带入自己的思考。在正常人看来,就像“傻子”一样。他们适应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思考。

因此学得多的人并不是“傻子”,这是因为他们认真学习,大脑做出的相应调整

学得多的人,越不轻易发表言论,不轻易下结论

一个问题在没有完全搞清楚前急于表态,这是不成熟的做法。在同一语境下,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可能是单方面的。在这种条件下做出的判断很有可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在统计学中,单次测量的偏差是无穷大的。做人只听同一方面的声音,做出的判断很可能是不全面的。

学习学得多的人,在思考问题中不断否定原先的主观判断。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对事物初次形成的认识和判断很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在继续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原先错误的思考我们会将其否定、有理的部分我们会继续延伸,这是人类认知的客观过程。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人越“傻”?

读书读得多的人知道这一点,能认识到自己的认识很可能不够全面。因此他们不会轻易表态,否则容易“见笑于大方之家”。

因此和他们聊天时,你会感觉他们总是说“不一定吧”,“我也不太清楚”,这种短句,因为他们在认识清楚前不会轻易下结论。而不懂得的人会觉得他们“没有立场”、“没有态度”、“不会思考”,觉得他们像傻子。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人越“傻”?

思考得越多,越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认识到所有人的渺小。在某一客观面前,人类群体都很渺小。做好我们自己,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对他人的善意,便是大道至简,为人之乐。


生存需要理性,生活需要感性。

欢迎各位读者点赞关注,为大家提供优质内容是我们的动力和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