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病例分享104∣涎腺脂肪瘤

 Joy2023 2023-07-18 发布于浙江
文章整理:张娜娜    
指导老师:张福志

         图片
图1 大量脂肪组织分布于腮腺实质内,腺泡数量减少,体积变小,呈萎缩性改变,脂肪组织将腺泡分隔成小巢状,伴片状淋巴细胞浸润。

图片
图2 肿瘤由腮腺组织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腮腺组织受压而产生萎缩性改变,可以聚集在肿瘤内或位于肿瘤周边。

定义:
·涎腺脂肪瘤病是十分少见的一种涎腺良性病变,仅占涎腺肿瘤的 0.5%~1.0%。
·是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 
·涎脂肪瘤最常见于腮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先天性涎脂肪瘤, 90% 涎脂肪瘤患者年龄>18 岁。
临床表现与病因
·通常现无明显不适、缓慢生长、边界清楚的、非对称性肿块,可突向周围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质地较软,而腮腺表面存在腮腺咬肌筋膜,因此触诊时,腮腺区脂肪瘤的质地中等,不如颈部及其他表浅部位脂肪瘤的触诊明确,容易误诊。 
·若沿着胸锁乳突肌和咬肌之间生长, 形成上颈部非对称性的软组织肿块;当突向咽旁间隙时,可造成咽侧壁和扁桃体移位。
·一般不累及面神经,不引起面瘫症状,只有在肿物较大时压迫面神经,但一般也不引起面瘫症状。
·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肥胖、糖尿病、 射线、内分泌紊乱、注射胰岛素、激素治疗和创伤等有关。
组织学特点
·镜下可见成熟脂肪组织单独或与涎腺组织混杂一起构成包膜完整的肿瘤结节。
·涎腺间质及实质中弥漫的成熟脂肪组织浸润,涎腺组织受压而产生萎缩性改变。
·无脂肪母细胞或非典型脂肪细胞,脂肪组织内可含有少量厚壁血管及纤维组织间隔。

免疫组化
S100阳性,CDK4和MDM2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
分子标记
无MDM2基因扩增。
特殊染色
脂肪染色示腮腺间质及实质内的空泡样细胞呈阳性反应。

预后
·腮腺脂肪瘤根治切除后,肿瘤不再复发,而脂肪瘤病经局部切除肿大的腮腺后,在长期的临床随诊中发现具有再次复发的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曾有报道认为该病对于18岁以下的患者术后较易复发,且多次复发后可发生恶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