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润明|闲聊吸烟

 夏德明 2023-07-19 发布于山东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吸烟的习惯。吸烟是一种嗜好,吸烟者男多女少。

烟的种类繁多,吸烟的方式也五花八门。
农村的老人通常吸旱烟。春天,自己在田园里撒上烟种,育好烟苗;夏秋,摘下烟叶,捆扎成串,放在阳光下晒干或者用火烘烤;然后,挫成细沫裝进烟荷包。抽烟时,把烟末放入烟斗(俗称烟袋),点燃后喷云吐雾,乐在其中。
这种烟,虽然毒性不大,但吸多了,容易导致肺病或气管炎。

吸烟有诸多好处。烟能提神,睏了,吸上几口,人马上有了精神,不再磕睡打肫。干活累了,吸上一袋烟,可以解乏。吸烟人,虫蛇不敢近身,因为吸烟人身上带有一股强烈的烟味,虫类闻到,自然避开。

烟斗和烟杆内有浓厚的褐色烟油子,现代人称尼古丁,尼古丁有毒。你若逮着蜥蜴或蛇,在它口中抹上一点烟油子,它会马上全身颤抖,瞬间死掉!

其实,吸烟最大的好处还是协调人际关系。

路上相遇了,在一起相聚了,初次相识了,“来,吸(抽)我的”,烟雾拉近了心理距离,增强了私人情感,缓解了尴尬和紧张。

《红灯记》里阿庆嫂说“胡司令,抽一支!”,就是这个理。

烟斗多半是自制的,由烟斗(俗称烟dai锅)、烟袋杆和烟嘴三部分组成。烟嘴是铜制的,头大,脖弯,有长有短。烟杆或用细竹或是木条制成,中间有孔。烟嘴多半是玉制品,也有铜的。

外国人的烟斗与中国人的不同。有木制的,也有象牙和玉石的,头很大,身子短,脖有弯。通常都是黑色的,也有褐色的。

还有一种水烟袋,可装水,吸烟时水起过滤作用,以减少尼古丁的吸入。
再一种就是大烟枪。本人未见过实物,也未亲眼目睹吸烟的实况。只是从影视中见过一些镜头。

七十年前,老百姓钱少,吸烟人舍不得花钱买火柴,就土法上马,自制打火工具。这种工具有些原始,由三样东西组成:火镰,火石,纸焾(nian)。火镰是一钢片,大约8厘米长,4厘米宽,1厘米厚。火石是天然石头,能打出火星。纸焾(nian)是由焼纸挫制而成的长条,直径约2,3厘米。事先把一头点燃烧,烧成灰状备用。
吸烟人一手持火石和纸焾,一手持火镰,快速用火镰磨擦火石,产生火花,点燃纸焾。这种器具,早已废弃。恐怕年轻人,闻所未闻,见所末见。
解放前人们称火柴为洋火,那时中国自己不能造,靠进口。八十年代,有了打火机,不怕风,不怕潮,用来方便。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


前边说了旱烟,现在再讲大烟。大烟又称鸦片,是一种毒品,对人体危害极大,人吸入后,会失去理智,完全丧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任由别人摆布。
甲午战争,英国人把大批鸦片贩运到中国,毒害中国人民。湖广总督林则徐发现后,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实施禁烟运动,在虎门销毁大批鸦片。惹怒英国人,发兵大举侵犯中国,迫使中国割地赔款,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把外敌入侵,归罪于林则徐的禁烟,把他削官降职,充军伊梨。自此以后,中国百余年一直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

一些中国人由于吸大烟,身体孱弱,被洋人称为东亚病夫。


除了以上提到的旱烟和大烟外,还有一种烟,叫香烟,亦称烟卷,也有人叫包烟。这种烟,现代人司空见惯。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最长见的烟卷,有丰收牌,大刀,小刀,老刀,大雁塔,小雁塔,哈德门,金杯牌,菊花牌,琥珀牌,大前门牌等。
丰收牌2角钱一盒,老百姓称为干部烟。这种烟虽不贵,但一般群众抽不起。大前门4角钱一盒,常人轻易不敢光顾。老百姓最常吸的廉价烟是经济牌,8分钱一盒,质量不好,气味很差。         


近些年,高低中档香烟,样样俱全。高档烟有大中华,黄鹤楼,泰山,云烟等名牌。
一条大中华几百元至上千元,黄鹤楼牌、泰山牌等几种,一盒也都在几拾元以上,大都为高官富豪所用,平头百姓只能望烟兴叹。一般群众能吸上红双喜一类的利群烟就不错了。
现代的年青人好多都吸烟,他们知道的烟名比我知道的多,所以不再赘述。

原来我也有过吸烟的历史,而且特别喜欢吸劲头大的东北烟。
看电视,读书报,都提倡戒烟。中年时期我也试图戒烟,但没戒住。戒烟的滋味很难受,烟瘾上来,挨靠不住,竟然把自己扔掉的烟蒂再捡起来点燃,猛吸上几口。后来,终因胃大部切除,才痛下决心戒烟。自己知道吸烟不仅对气管,肺部有所伤害,也还刺激肠胃。所以硬逼着自已不再吸烟。


现在电视,网上,经常讲吸烟的害处,甚至香烟盒上还带有吸烟有害的字样,可是有几人戒了?更何况,现在社会上仍有人在走私贩毒,人一旦吸上白粉(鸦片),那就麻烦大了,极有可能染上艾滋病,危及生命!
更有甚者,境外毒枭还有军队,国家的武警部队都难以对付,很难彻底把他们消灭!
幸运的是,我们国家对麻醉品,尤其冰毒和鸦片,控制得很严,贩毒团伙,沒成气候,应该说这是我国政府的一大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