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基础》简答题,材料分析,辨析题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07-19 发布于海南

材料分析题

一、为了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课堂记录,减少课堂作业、课堂吵闹等不良现象,本学期小张老师在班里的“红星榜”上增设了“黑星榜”,规定学生违反一次班规就记上一颗黑星,一颗“黑星”罚款两元,累计十次,罚款20元,罚款充公做班费使用。她观察了2天之后认为这种做法十分有效,因为“黑星榜”上没有出现一颗黑星。

1.    请用观察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小张老师的做法。

答:(1)小张老师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观察法的步骤为:制定观察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小张老师针对课堂记录混乱这一现象制定了一个增设“黑星榜”的计划,但并未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也没有做出记录,所以我认为她的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2)小张老师这里使用到的观察法有一下几种:自然观察法、参与式观察、结构观察间接观察和系统观察。

2.    阐述你认为应该如何对“黑星榜”效果进行观察才能得到相对合理的结论。

答:(1)第一步,制定观察计划。老师针对班级纪律混乱增设了一个“黑星榜”,违纪一次罚款两元,累计十次,罚款充公做班费使用的计划。(2)第二步,详细按计划实施观察记录。比如说观察的项目:按时交作业、上课无退到、按时上课等等进行观察记录,有违反纪律的记录下来。(3)第三步,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小张老师制定的计划是累计十次的罚款计划,那么就每隔一段时间就整理一下观察记录,如果有十次违纪的行为就要按照计划实施具体的惩罚。并把情况告知班上的同学。

 

二、李明担任民用飞机机长已经20年了,每次夜间飞行前,他和副驾驶员都会在黑暗的座舱里度过30分钟左右,オ宣布起飞。

1.    为什么飞机在起飞前,机长和副驾驶远要在黑暗的座舱里待上一段时间呢?

这是因为人的视觉的暗适应,它指视觉停止或由亮处进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人进入黑暗的地方时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黑暗中的物体,这一过程约30到40分钟。暗适应的原因是,在黑暗的地方人眼睛中的视锥细胞处于不工作状态,只有起感光作用的视杆细胞起作用,在是杆细胞中有一种叫做视紫红质的物质,它对弱光敏感,在暗处可以逐渐合成,巨眼科学家研究,在暗处五分钟就可以合成60%的视紫红质,约30分钟,便可全部生成。因此,暗适应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左右。机长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飞行的安全。

 

三、晓东在背诵课文时总是发现。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背诵起来比较轻松,也不太容易遗忘,但是在课文中间的段落却很难记住,就算花了很大的功夫记住了,也比较容易啊遗忘。

1.    如何运用记忆的相应知识对晓东背诵课文的现象进行解释?

答:(1)晓东背诵课文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比较容易记住,是受到记忆材料系列位置效应影响,主要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所影响。(2)课文中间部分难以记住,遗忘的速度较快,主要是因为受到第一段课文的前置干扰和最后一段课文的后置干扰,以及课文不同内容的多重干扰,因此比较难记住,或记住后遗忘速度较快。(3)综上所述,晓东背诵课文时应该在中间部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次长时间重复记忆,减少前后段课文干扰。

 

四、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一张白纸的用途时,小宇回答:“写字、画画、写作业、打印”晓颖同学回答:“写字、包装、用作书签、剪纸、做漏斗、叠纸鹤、揉成球。”

1.    小宇和晓颖两位同学谁的创造性思维更好?为什么?请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晓颖的创造性思维更好。晓颖同学的思维具有变通性和独创性。她克服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它打破传统和习惯,不按部就班,从与众不同的新视角来考虑白纸的用途。而小宇同学则按照一贯的思维框架去考虑白纸的用途,所以晓颖的创造性思维更好。

2.    结合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产生的环境,即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改变传统教育评定观,具体的措施应该是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科技小组、兴趣小组等等;(2)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例如头脑风暴,老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们去尽可能的想出更多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多引进这种方法。除了头脑风暴之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等等;(3)作为老师当然还应该重视创造性个性的培养,主要就是培养一些学生的好奇心、灵活性等。

 

五、有的人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得一针不错;有的人能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有的人能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打电话。

1.    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答:这一现象属于注意分配:是指在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完全可以做到“一心二用”。

2.    达到这种现象的条件有哪些?

答: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的分配不是自然就能实现的,注意的分配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实现:(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六、在一个多月以前,小明吃饭的态度问题一直令父母不快。

1.    材料中小明爸爸妈妈使用的“代币制”应属于哪一种学习理论?

答: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观察小明吃饭态度这些一系列问题以后,小明父母就根据小明的兴趣出发去诱导小明改正这些坏习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侧重强调学习中外部因素的作用。父母为小明设计了一系列的奖励制度并为小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小明为了自己旅游的目标,改变这些习惯,也正是这一体现。

2.    阐述用“代币制”对小明行为进行改善的过程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1)理论基础。有了“代币制”这一理念,那从这一理念对小明进行诱导管理。(2)有意义的学习观:“小明喜欢旅游”就作为小明学习的一个有意义的点,“小红花奖励、成绩单贴在醒目的地方、旅游”这些就是小明进行学习改正坏习惯的一个动力,一个兴趣。(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父母在吃饭的时候并不是赶超小明,而且还适当放慢速度,激励小明,那一切都是需要靠小明自行去完成,父母只是引导,以小明的学习为中心,最后帮助小明改掉坏习惯。

 

七、小李进入初中学习后,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总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考试题目题难了,而不是自己不努力。

1.    请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小李的归因属于哪种类别。

答:根据纳的内外源理论,小李将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归结于考试题目难了是属于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小李都没有出现太强的情感反应。

2.    请阐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八、苛勒所做的“小鸡(幼儿)觅食实验”是其学习迁移理论的经典实验。实验者首先训练被试(小鸡或3岁幼儿)在两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先让被试对深灰色纸和浅灰色纸形成分化性条件反射,即对深灰色纸产生食物条件反射,对浅灰色纸不发生食物条件反射。经过多次反复,被试学会只有从深灰色纸下面才能得到食物(小鸡需要400-600次、幼儿需要45次才能学会到深灰色纸下面找食物)。然后,改变实验条件,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如果被试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就证明迁移是由于共同要素的作用;如果被试是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即到黑色纸下面寻找食物,就证明迁移是对关系的反应。结果表明:小鸡对新刺激(黑色纸)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强化物(深灰色纸)的反应是30%;而3岁幼儿则100%选择黑色纸。

1.    苛勒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

关系转换说的学习迁移理论。

2.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    苛勒认为,个体越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而对关系的发现、理解又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顿悟是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

(2)    该理论认为对情境中关系的理是学习迁移的关键。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中发现或顿悟到的关系,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情境。这一过程就称作关系的转换,关系转换的过程就是迁移的过程。

(3)    关系的转换(即迁移)是顿悟的结果,即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的关系,从而把两种情境联系起来。

(4)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关系(要素之间的整体关系、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5)    迁移的产生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两种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二是学习者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和顿悟,关系转换说强调了学习者本身的作用,尤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理解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3.    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

关系转换说认为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是学习迁移的关键。

4.    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在教学中,根据苛勒的关系转换说,合理安排学生学习课题的难度,提高原先学习课题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必要的练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理解事物关系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这是苛勒的关系转换说学习迁移理论对教学的主要贡献与启示。

 

九、课堂上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个长是10米,宽是8米的长方形。

老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将长方形变为长9米,宽8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长是8米,宽是8米,它是一个什么图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为什么?

学生:它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8*8=64平方米。

学生: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它的边长。所以它的面积=边长x边长。

1.    根据以上教学情境,请使用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分析老师的做法。

答:在维果斯基看来,“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1)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既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2)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也就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因此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十、西晋的时候,有个人叫乐广。

1.    请用学过的情绪理论解释这个故事。

上述故事可用情绪的认知理论加以解释。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情绪产生于认知评价。具体而言,情绪的产生源于情境事件,但刺激事件并不能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最终受认知评价的影响。也就是说,从刺激事件的出现到情绪的产生,必须经过对刺激事件的评价。

乐广一直认为自己喝酒时吞下了一条小蛇,于是才产生了担心、恐惧、焦虑、紧张等复杂而综合负性情绪反应,进而影响了自己身体,病倒了。当乐广认识到自己原来的认知评价是错误的时候,先前产生的诸多负性情绪也就一扫而光,病也就随之好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心病终需心药医”。

2.    在上述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情绪的产生是受主体认知评价的影响,以是否符合满足主体的期望、需求为中介。满足是积极情绪,不满足便是消极情绪。

情景事件------评价------情绪产生。

当遇到大狼狗挡道时,我认为它会咬我,对我造成伤害,当时我情绪的主观体验是紧张,情绪生理被唤醒例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外部表现为手抖、脚软,眉头紧蹙。恐惧的情绪就产生了。

 

十一、肖平、王东、高力和赵翔喜欢踢足球,也喜欢看足球比赛。但他们在观看足球比赛时的情绪表现非常不一样。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踢出一个好球时,肖平立刻大喊“好球、好球”并兴奋得手舞足蹈;王东也挺激动,叫好并鼓掌,但不像肖平那么狂热,有时还劝肖平别喊叫,高力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这球踢得不错,有水平”;而赵翔始终沉默无语,只是会心一笑。

1.    请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

肖平(兴奋性强,反应迅速)一一胆汁质;

王东(易动感情且体验不深,热情直率)一一多血质;

高力(镇静、自制力强、不尚空谈)一粘液质;

赵翔(兴奋性较弱,情感细腻,不易外露)一一抑郁质

2.    请说明这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1)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容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2)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却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3)    粘液质的特征: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话少,表现出内倾性,同时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4)    抑郁质的特征:有些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3.    请说明老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气质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影响着个体活动各方面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对于人才培养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每一种气质都存在向某些积极或消极性格品贡发展的可能,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应刻意地改变学生的气质,而是要注意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品质,克服消极品质。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可以分别采取各种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品格。教师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要注意从学生的气质出发进行教育。①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的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锻炼他们的自制力,让他们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②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他们意志的坚忍性、情绪的稳定性。对于粘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逐步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③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教师只有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十二、小萌,女,十四岁

1.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萌在青春期存在的问题。

小萌的行为是因生理和心理发育,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性意识的萌芽而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有意识地爱慕异性,出现了中学生“早恋”问题。这种早恋现象是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陷入恋爱关系的青少年,十分敏感,害怕被家长、老师和同学知道,所以往往是私下偷偷地接触和往来。由于早恋带有幼稚性、盲目性、朦胧性和幻想性,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在浪漫的接触中无心学习。

2.    ①个别会谈。教师经常与小萌进行轻松谈心。从关心小萌的生活入手,真诚赞美她的优点和长处,教师也主动谈自己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答应她谈话内容绝对保密,让她放心。这样让小萌逐渐敞开心扉,主动讲出自己的烦恼,教师在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况后,和她一起认真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认识自我,制定计划,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并发挥其文艺特长,让她担任班级文艺委员,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

②争取家庭积极配合。教师与家长交谈时,首先肯定小萌的特长、优点,使交谈从愉悦开始,在谈及小萌的一些行为时,避免用“早恋”等名称,启发诱导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以知心朋友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帮助孩子解除青春期的迷惘。

③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找好自己人生的坐标。启发引导小萌正确对待认识自己的行为,教育女生要懂得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男生要懂得尊重女性。让学生知道,早恋固然不妥,但一旦发生早恋,也并非是做了什么坏事。一个人爱别人和被爱都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正处于求学时期,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的条件。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另一个人,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已成就一番事业,为对方创造各种通向幸福的条件,抓住自己青春期记忆力好,易于接受新事物这一- 大好时期好好学习,培养创造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成就大业打好基础。同时,还教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从而避免进入情感误区。

④写日记。鼓励小萌坚持写日记,锻炼自己的意志,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写日记进行自省、自纠,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已不断成熟。

⑤读好书。推荐小萌在假期读一些积极向上的好书并写读后感,让她在一种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走向成熟。

⑤挖掘个人潜能。给小萌各种表现机会,鼓励她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增强荣脊感和自豪感。

 

十四、在河南新安县高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学生。

1.    这则案例揭示的主要纪律问题是什么?

答:一个淘气的学生在上课时依然玩自己的横笛,不专心听讲,有时还会影响课堂进度的正常进行。在老师发现并暗示他以后该情况并没有好转,他马上装模作样,使同学们都不能认真进入状态学习,打断了课堂的正常进行和老师的教学工作。

2.    王老师和赵老师对待这位学生的态度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鲜明的体现了教育机智和课堂问题处理策略与方法上的差异性。王老师采取的是非言语行为以及接近控制,而赵老师则采取了迂回策略,对其进行间接指导的方法,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正确的对其引导,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明了和谐沟通策略的重要性,和谐沟通策略操作实施:(1)理性用语。教师减少使用责备、要求、说教、贬低和恐吓学生的非理性用语,应针对问题情境,描述与学生问题行为相关的事情。(2)向学生表达感受。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避免气急败坏地胡乱辱骂学生,攻击学生人格,而应该告知学生教师此时的感受,告知学生教师的期望。(3)与学生合作。教师应认同学生的需要、情感和期望,提供给学生自治的机会,体验独立的机会,邀请学生一起合作而不是一味服从。(4)接受并承认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辨识自己的感受,不要将教师的意志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应尽量承认接受学生的感受,减少学生的混乱、矛盾。(5)避免直接诊断学生的缺点。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应避免诊断与预告,诊断会伤害学生,预告会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的成长和成就,循循善诱,启发引导。(6)引导学生。教师应当指出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做出相应行为。(7)不要讽刺学生,讽刺只能带来伤害。(8)适当地赞美。

3.    在处理这一问题上,你还有什么其他好方法吗?

答: (1) 为了让学生做的更好,教师必须抛弃就有的观念。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他们确实做了错事,不要说些伤害学生感情的话或认为羞辱学生会改变他们的错误行为。(2) 教给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及个人责任感,当学生认为自已在为班级做贡献时他们就会产生归属感。(3) 如果你感觉很生气时,必须在面对学生之前使自己冷静下来,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说出自己可能说出的所有不好听的话,当然这些话不能被别人听到,当你发泄完所有的怒气并做好与学生交流的准备之后,再有礼貌地接近学生。(4) 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发生冲突时应保持尊重,将重点放在纠正学生错误行为而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上。(5) 及时的长处鼓励学生,使他们感觉自己被接受,有能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6)教师应向学生详细具体地说明对他们的希望,使学生充满自信。

 

十五、晓东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男学生

1.    应该采取哪些教育措施帮助晓东解决自卑心理问题?

晓东所表现出的厌家、厌学,害怕同学议论,必然有其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评价过低,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应从以下方面来帮助晓东解决自卑问题:

(1)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多鼓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搞好家校联系,与晓东父母积极沟通,给予学生家庭温暖,减轻晓东的心理压力。

(3)    鼓励同学积极交往,互相关心,建立和谐的班級氛围,让晓东同学体会到班级同学的温暖。

(4)    对晓东同学进行耐挫力培养,引导他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促进心理上的平衡。

 

十六、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

1.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将收到哪些启发?

本题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抱着对学生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将这种期望转化为一定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定会得到迅速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的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