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期读古文1

 错的多美丽 2023-07-19 发布于河北

卷一 周文

《左传》1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初,郑武公【郑,今河南新郑一带,姬姓】娶于【申,今河南南阳一带,姜姓】,曰武姜【武公妻,武公谥号加娘家姓为名】。生庄公共叔段【共gōng,今河南辉县;叔,排行】。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之。共叔段,欲立之,【多次】请于武公,公弗

【评:古之一国,今之一区县而已,却惹来无数权谋祸端。女子名冠夫君谥号加娘家姓,其实无名,可见地位卑微,到后来冠以夫姓的某某氏,同理。一母所生,仅因难产便厌恶亲子,如此母亲有点匪夷所思,而同为亲子,却厚此薄彼,古来有之,不过在君王家室,就多了权谋继嗣之争,可见托生富贵,未必真幸运。】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今河南荥阳西北,又虎牢关】。公曰:岩邑【险要处】也,guó今河南陕县东南】【虢叔,东虢国君】,佗邑【其他城邑】唯命【今河南荥阳东南】,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太叔】zhài【郑大夫】曰:都城过百雉【古城墙丈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大都【大城市】,不过参国之一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不合法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替他安排合适的地方】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待之。

【评:看来武公明智,生前对武姜偏爱小儿事有所克制,清醒地将君位传给了庄公,避免了祸患早生,却不料武姜愚昧,不悟君心,明明大儿已为君王,依然肆无忌惮,明袒私小儿,不但是糊涂母亲,更是急功近利蒙昧无知的臣下。武姜为小儿请制而不许,又请京,已是得寸进尺,为后来大祸埋下伏笔,可见贪心让人一叶障目。

庄公不许制邑,其实已有敲打,先说其地险要,即揭露对方野心,再说虢叔死焉,其实敲山震虎,警示母亲及时收敛,却不料武姜一意孤行。

大夫祭仲进言为忠君,何尝不是在挽救武姜母子?可惜那一对母子利欲熏心,还在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庄公城府初见端倪,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已无亲情骨肉之义,是在讲究权谋筹划,一个“姑”字,表面纵容包涵,内里却是冷笑无情。】

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大叔,臣请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大叔又收【两属的边邑】以为己邑,至于廪延【今河南延津北】子封曰:可矣。将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评:太叔狂妄且愚蠢,大概以为君兄软弱可欺,先是自行扩张封域管辖,僭越君权,再进一步占为己有,逐渐蚕食,野心勃勃,逐渐彰显。“贰”字用得精妙,先有从属二主的尴尬,再有一国不可有二君的大义,前后都在表达太叔的尊大无礼。公子吕的进言,未必不是对庄公心意的试探;子封就老实多了,直接点明后果不堪设想。而庄公始终从容,大有稳操胜券神态,看来早已定计。眼看着同胞兄弟走向不归路,身为长兄,非但不加拦阻警醒,反而隔岸观火,甚至明言对方必然下场,虽然口称大义,仿佛对方咎由自取,但这番刻意的放任,其实就是另一种“捧杀”,寥寥几语,君王的薄情寡义,冷酷阴险,不禁令人齿冷心寒。】

大叔完聚【牢固城郭,聚积粮草】甲兵,卒乘,将郑。夫人之。闻其,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京。京大叔段。段于鄢【今河南鄢陵北】,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厉兵秣马,筹谋叛乱,母亲无视亲情,勾结为乱,兄长运筹帷幄,只待时机,这娘仨儿,实在是千古奇母子,已经全无伦理可言。

这一段动词用得巧,太叔备战:完聚,缮,具,大概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不过还是去“偷袭”,尽显阴谋犯上,上不得台面;庄公早就拭目以待,打算请君入瓮,时机成熟,才派兵平叛,用了一个大义凛然的“伐,而且一伐再伐,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之意,全无顾惜姑息,京城民众一面有伦理大义在心,一面也是见风使舵,阵前倒戈,也在预料之中,最狼狈的还是太叔,终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付出了惨重代价。】

【《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悌,敬顺兄长】,故不言【兄弟】;如二【国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认为】郑志【庄公本意】。不言出奔,【史官下笔为难】之也。

【评:《春秋》一字含褒贬,所谓“微言大义”,也见著者隐恶扬善的敦厚。一个“克”字,已经立场分明,势同水火,却偏偏就是一母同胞,就有了违背常理的史实:为弟不悌,为兄不教,弟不弟,兄不兄,亲情不见,只有权谋进退,实在可悲。一个预谋犯上作乱,一个意在斩草除根,虽然一个巴掌拍不响,到底令人唏嘘深思:是什么能让手足骨肉反目成仇?而这一对兄弟祸起萧墙,并不是史上唯一,可见人性善恶的幽微难测。】

安置,放逐姜氏于城颍【今河南临颍西北】,而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郑大夫】颍谷【今河南登封西】封人【镇守边疆的地方官】,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yī,句首语气词】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告之悔。对曰:何患焉?若jué掘】泉,【从地道中】而相见,谁曰不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xiè xiè,舒畅快乐遂为母子如初泄泄 一作:洩洩xiè xiè

【评:即使亲生母亲,株连之罪不可免。庄公对母亲武姜的怨恨大概由来已久,毕竟这位母亲实在不像一般的正常母亲,她一定给了庄公无数冷落厌弃,给庄公的成长造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加上肆无忌惮地偏袒小儿,甚至意欲推翻大儿,所以造就了庄公身为人子的另一种无情无义。

庄公誓不见母,大概是施行了软禁之罚,但是身为国君,毕竟老谋深算,虽然心里对母亲可能并无好感再生,但是还得考虑悠悠之口,国君形象,民心所向,以及社会价值导向,因此他很快表现出后悔心意,并成功传播出去。这个颍考叔是好心劝和母子,还是跟庄公唱一出双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君臣二人吃了一顿真真假假的情意大餐,为臣者是否惺惺作态,但奉母至孝的氛围十足了,为君者委屈难言,骑虎难下的苦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颍考叔献出妙计,使庄公母子既得和睦,又不违誓言,亲情得以圆满,舆论不留瑕疵,皆大欢喜。

这一段,总觉得人人都是戏精。君臣互诉衷肠,母子其乐融融,虽然情节皆合理,但声张太过,反而有虚。特别是庄公母子从地道中重逢团聚一节,经过那么多爱恨情仇,大概得十分尴尬,各自多有忏悔,怨责,然后抱头痛哭,可是,人家这对君臣母子,经过了生死厮杀,再见面母慈子孝,还得高声抒发,一边:母亲,我见到您,真高兴啊!您真是我的好母亲啊!另一边:儿子,我见了你,也是真高兴啊!你真是我的好大儿啊!然后“为母子如初”,试问,凡夫俗子,能“如初”吗?可能因为为君为臣的母子,已经不同于平庸狭隘的芸芸众生辈了。

所以,读到此处,总是怪怪的,然后就心生惭愧。】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推广到】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的孝心永久不衰,永远给予你的同类】【大概】是之谓乎?

【评:《春秋》《左传》这一段故事,关乎人伦,也关乎道义,前者似乎更强调亲情扭曲后的感慨叹息,后者则强化了“纯孝”伦理,可见史书的情感倾向逐渐走向教化。】

(石老师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