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小柴胡颗粒》

 临渊日课 2023-12-26 发布于河北
今天有点空闲 ,来跟大家一起聊聊小柴胡颗粒。说起这个药普及程度可真的是太广了。别的不说,家里有小宝宝的一般常备的两种退烧药,一种是西药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还有一种八成就是中成药的小柴胡颗粒了。

处:出自《伤寒论》的少阳病篇,第96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在这里补充一点汉代的度量衡的问题,目前考证而言,汉代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5.625g。而汉代的1斤对应的是16两,半斤也就是8两。所以这里柴胡的剂量大约是125g。这么算下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别慌古人的剂量也有对应的煎煮方式。古代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结合煎煮方式算下来。顿服柴胡的剂量大约在40g左右。当然目前在医院里面我们是很难开到这个剂量的。不然肯定中药房的老师得吼着过来,让我们双签字。其次,这肯定超过药典的用量。若有差池,后患无穷啊!所以真的也就跟古人那种覆杯而愈的效果无缘了。
效: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热入血室证,症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临床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当然咱们很多家长朋友,最常用的还是给仔仔退烧了。其实细心的家长内心可能有一个疑问,就是用了美林之后,小朋友可能很快就能出汗,然后伴随着体温的降低,虽然过一段时间还会复热,但是最起码当时退热很快。但是应用小柴胡颗粒之后,反而会有一个体温的缓慢升高过程,之后才会慢慢下降。比如用之前是38℃,用了之后体温居然奔着39℃去了。很多家长这时候内心就会犯嘀咕了,没底气的甚至会紧急加袋美林。这里容我卖个关子,先讲个故事。
去年年底大面积流行的时候,各地的省卫健委都有适应当地物候的协定方。等高峰过去之后,当时国家卫健委牵头组织各大省级中医院的重症病房的大佬们一起开了个碰头会,来反馈当地协定方的实际应用效果。其中广东省中医院的一位李老师的发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讲期间他最常用的方子就是桂枝汤合小柴胡汤。样本量差不多有9000+。绝大多数都可以做到一剂知二剂已,症状缓解的很快。不过需要提前告知患者的就是,服药之后患者的体温会有一个缓慢升高的过程,然后全身会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体温会慢慢降到接近正常。解释的原理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都是和解剂,人体为什么会发热,其实是为了抗邪。体温的升高其实更有利于人体的免疫应答。中医大夫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人体一把,帮助人体尽快完成体温升高打败病邪的过程。而不是起手来盆凉水,直接退热。抗邪过程完成后,人体自然会从体温上有所体现。
当时我刚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真的是从床上跳起来,颇有种拍案惊奇的感受的。
当然再好的东西也肯定不能滥用,因为没有东西是万能的。中成药不辩证使用,产生的副作用一点也不小。同样举一个例子:日本的小柴胡颗粒导致间质性肺炎事件。20世纪70年代,一个日本的医学教授研究发现小柴胡颗粒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相关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同时声称长期服用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一时间小柴胡颗粒声名大噪,很多药厂因为生产小柴胡颗粒而赚的盆满钵满。很快悲剧发生了,1994年1月一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随后就是各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各种中药肝肾损害的言论甚嚣尘上。

其实客观的角度来讲,为什么上述的悲剧会发生。非常重要一点就是,日本人的汉方药走了一个西医指导中医,去医存药的路。很显然,中药或者说汉方药的应用,辨证论治仍然是根本的路子。虽然曾有悲剧发生依然不妨碍小柴胡颗粒是个非常好用的中成药,只要辩证得当,合理控制剂量,效果仍然非常值得肯定。
感想:日本和韩国目前在国际上注册了9成以上的,伤寒论经方的专利。而且他们两个国家,几乎占有国际间中药利润的绝大多数。但是,这仍然不妨碍,疫情期间日本和韩国的中医药界“集体摆烂”,整体交“白卷”。对应的咱们国内涌现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方子:“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等等。最根本的是我们仍然坚持,中医思想决定中医实践的路,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对的,很大程度上没有辜负老百姓的嘤嘤期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