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明白阴阳就理解了中医

 医之大者 2023-07-20 发布于吉林

如果阴阳的概念都搞不清楚的话,中医的理论是无法从根本上去深入理解的,五脏六腑、气血经络都无从谈起。

如果单纯地讨论阴和阳,即便是学中医的大学生也很难听得进去。因为不仅拗口而且很难去理解,如果能结合临床实际的话,那就好理解多了。

记得当年在考试的时候,《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的概念以及运用是最容易犯错的。

但是作为中医最重要的概念,阴和阳在黄帝内经中经常以很长的篇幅去论述。

在门诊上,几乎每天都有很多的患者问我,医生,我这个肾虚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肾阴虚而吃了补肾阳的药,只会让人更加上火,如果肾阳虚吃了补肾阴的药,那么寒湿的症状又会更重。所以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阴阳的不同,所以即使进补,也不能乱补,否则适得其反。

阴阳的概念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

大家一定要知道。如今我们看到的阴阳鱼一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太极图形成以后,阴阳的概念就比较能全面的表述出来了。即便是作为某个国家的国旗图案,但人们都知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阴精和阳气两者之间,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阴精的功能特点是藏蓄于内,但它却又作为物质源泉,不断地支援在外的阳气。阳气的功能特点是保卫体表,但同时也起着保护阴精,使它不至于泄漏损失的作用。

阴与阳之间,不仅互用,而且互制,如果阴不能制约阳而阳气亢盛,那么就会出现血流急速,脉象疾数而搏动有力,假如这种亢盛的阳热之气,再影响到心脏、胃腑等部位,还会引起发狂。

反之,阳不能制约阴而阴气过盛,就会使五脏之气失调而不能平静,以致九窍也闭塞不通。

所以,精通医学道理又善于养生的人,能够调和阴阳,使两者之间相互平衡,而无偏盛偏衰,从而达到筋脉舒和、骨髓坚固、气血畅通。

这样,就能够使人体内外阴阳协调,并且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不受邪气侵害,耳聪目明,体内的真气始终保持充沛不衰。 

中医的思维是辨证的(不是辩证),而不是逻辑的,所以中医并不能像现代医学这样去发展。

如果人们要了解中医,并去应用中医,那么还需要在中医的思维模式下进行,否则,就变成了不伦不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