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古籍鉴赏:明崇祯虞山毛氏汲古阁本毛诗注疏

 黄山五星 2023-07-21 发布于江苏

       毛诗注疏二十卷,(汉)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 (唐)陆德明音义,明崇祯三年(1630)虞山毛氏汲古阁刻十三经本。盛宣怀旧藏。版式:

       正文半页9行21字,小字双行同,白口,无鱼尾,左右双边,板框17.8x12.5cm。板心上端镌“毛诗疏,下端镌“汲古阁

      “毛诗注疏”,又作“毛诗正义”。“毛诗”,汉代毛亨、毛苌辑注的《诗经》。“正义”,以注文解说经史的正确含义。唐时孔颖达对前人关于《诗经》的注解进行疏理,成《毛诗正义》。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司马迁认为《诗经》由孔子对当时流传的诗歌进行删定而成。在《诗经》的流传过程中,有明确记载的最早传人是孔门七十二贤者的子夏。历经秦始皇“焚书坑儒”,至汉代,传承“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燕人韩婴、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四家。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毛亨作《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是《诗经》最早的注文。东汉时郑玄为“毛诗”作笺,鲁、齐、韩三家“诗”渐废。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汉代经学大家。曾对《毛诗》、《三礼》、《周易》、《尚书》、《论语》作注。《毛诗故训传》为单行本,郑“笺”则是直接附于经文和“毛传”之后,是三者合一的著作,分为二十卷。

       唐贞观十四年(640),太宗李世民为提倡儒学,诏命孔颖达等编纂《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五经”的统一注本,作为士子学习的标准,成《五经正义》。孔颖达(574-648),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唐时曾为国子博士、司业。《毛诗正义》原为单行本,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黄唐始将其散入《毛诗郑笺》之中刊行。南宋中后期,刘叔刚一经堂本又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毛诗音义》附载于经注之下。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唐时拜国子博士。著《经典释文》三十卷,摘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十四种儒家经典正文和注文中的单字,考证字音,辨别字义。其中《毛诗音义》三卷。至此,《毛诗正义》已是经、传、笺、疏、音五合一的著作,成为“毛诗”的经典注本,直至清代,依然是官方认可的《诗经》教科书。

       据本书卷首孔颖达撰《毛诗正义序》,其书本为四十卷。今所见通行本,则采用以《毛诗》郑笺的二十卷分法为基础,各卷又下分若干小卷的形式。全书卷首有郑玄《诗谱序》。正文各卷先为《诗经》正文,次列毛传、郑笺及陆德明“音义”,其下则为《正义》之文,以大字“疏”以示区别。

      该书诠释《诗经》的基本原则是“疏不破注”,即完全依照“毛传”与“郑笺”的解释。最常见的句式是“毛以为”如何,“郑以为”如何。若毛、郑两家之说不同,则仅指出“郑笺”与“毛传”的不同之处,基本没有独立见解。清人袁枚因此认为“孔颖达真郑康成之应声虫”。然《毛诗正义》引用了不少汉以后唐以前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为后世相关研究保存了颇为珍贵的史料。

     《毛诗正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敦煌唐写本残卷(斯四九八号),存《大雅·民劳》注疏三十六行。最早的完整本为两种元刻明修本,一题《附释音毛诗注疏》,一题《毛诗注疏》。清代以来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本,其中公认的最好版本是阮元等人的校勘本。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的藏书楼,在原常熟横泾昆承湖南七星桥,即今常熟市沙家浜镇毛家宅基,现已无存。毛晋(1599-1659),初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名晋 ,字子晋,别号潜在,晚年改号隐湖、笃素居士。家富。嗜藏书。为广泛搜集珍籍秘本 ,曾公开贴榜,高价收购,以页论值。藏书达84000册。家有“汲古阁”、“目耕楼”等藏书处。尤其是汲古阁,规模宏大,所藏多宋元珍本。据明末清初学者陈瑚《为毛潜在隐君乞言小传》:“其制上下三楹,始子讫(迄)亥,分十二架,中藏四库书及释道两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毛晋友人长洲王咸(字与公,号拙庵)崇祯十五年(1642)所绘《虞山毛氏汲古阁图》,画上王咸题曰:“子晋社主结藏书阁于隐湖之滨,颜曰汲古。次以甲乙分以四库,非宋元绣梓不在列焉。牙签玉题,风至则琅琅有声也。予寓读湖斋遂盈一纪,所得于翻阅者迨半。壬午秋,子晋出鹅湖素绢,命予作图,因绘此以赠,并系一诗,聊补点染之未备云尔。”诗曰:“杰阁閟深树,不许凡庸跻。藏书比石室,一一函绡绨。甲乙列四库,古香溢缥题。居恒每共登,鱼亥相雠稽。推窗眄绿野,瓜畴接粳畦。百城真自雄,丙夜吹青藜。为君写其照,东壁光应齐。” 从中可略窥其面貌。

王咸《汲古阁图》

       毛晋“以藏以刊”,藏书多用来校勘或作为刻书的底本。汲古阁后有楼九间,楼上储放书板,楼下两廊及前后为工匠居住和刊刻之处。雇佣工匠最多时达数百人。早期毛晋刻书署“绿君亭”和“世美堂”号,汲古阁建成后,遂成为固定名号,所刻书版心下端多镌有“汲古阁”三字。毛氏刻书四十余年,所刻书达六百余种,积书板十万余片。其中著名的有“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宋六十家词》等。毛氏刻书多聘海内名家校勘书稿、书写版样,“鸠集良工,从事雕镌”,加之定造佳纸刷印,故所刻书品质极佳,“天下购善本者,必望走隐湖毛氏”。

       馆藏该本即为毛氏汲古阁所刻“十三经”之一,卷末有牌记镌“皇明崇祯三秊岁在上章敦牂古虞毛氏绣镌”。汲古阁书板在毛晋去世后被后人或转卖、或毁坏,使得存世藏本愈显珍贵。

文:郑晓霞

排版:王央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