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起落,都在这7首诗里了: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都是酸

 zhp001007 2023-07-22 发布于上海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图片
图片

曾经我以为,日子是过不完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

如今,我就站在自己的未来里,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

唯一不同的是,许多梦想我已经不打算再去实现了。

偶尔会问自己,人生到底是什么样呢?

会不会像我描绘过的,西风碧树、月落乌啼之悲凉景象。

而我,或者我们,故作潇洒地立在浮萍飘荡的风口浪尖上,平静地鸟瞰着红尘浊世。


图片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出自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人在旅途,心有所属,是一种漫长的思念;
心在旅途,人有所属,是一种无边的孤寂;
人在旅途,心亦在旅途,才是浪子的归宿。

公元759年,李白因“附逆永王璘”之罪名,被流放夜郎,此时他已经59岁,距离人生终点还有3年。

关中大旱,新帝唐肃宗李亨大赦天下,李白得以返还,从白帝城顺流直下,一日抵达江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之后,李白再至金陵,登凤凰台,忆往昔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诗。

他这一生,对黄鹤楼的热爱无以复加,然早有崔颢题诗在上头,成为了他毕生的遗憾。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是他最后的愿望,终圆黄鹤楼缺诗之梦。

所以你看,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有时候要学会退而求其次。
图片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出自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人生卧薪尝胆,有的人长卧不起,有的人一飞冲天。

幸运的是,高适是后者。

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秋,高适辞去封丘尉之职,决定投效哥舒翰,从此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于是,高适赴河西,登陇山、至武威、经昌松、至临洮,一路追随哥舒翰的行军轨迹,皆不遇。直至哥舒翰驻西平后,高适才见到哥舒翰,并投上了拜谒帖,得哥舒翰赏识,表荐为左骁卫兵曹、充幕府掌书记。

对于46岁才中进士的高适而言,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因为很快“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李隆基命哥舒翰出潼关迎敌,哥舒翰大败,降。

高适投李隆基,献策平敌,李隆基未予采纳,随后长安失守,玄宗避蜀,高适随驾。不久,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高适又预言,永王璘在江东招兵买马,有乱心。

一语成谶,同年8月,永王举兵东巡,李亨擢高适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前去平永王乱,大胜。永王被赐死,幕府李白以“附逆罪”入狱。

昔日两位好友的命运,在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适作这首诗时,已经在哥舒翰麾下,守凉州,他在这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边塞诗人。

图片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见几次重大机会,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错过了。

遗憾,杜甫是后者。

“安史之乱”后,高适投唐肃宗,杜甫和王维一同被俘,但此时的杜甫官职太小,连安禄山都不打算为难他,只把王维带去了洛阳,囚禁于菩提寺。

杜甫连夜出逃,穿凤翔火线,见到李亨时已经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肃宗感其忠诚,授左拾遗。

时宰相房琯立下军令状,战败后被治罪,杜甫上表试图营救,被肃宗所恶:帝自是不甚省录。

此后,杜甫不再被重用,更是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公元759年,杜甫辞官,拖家带口前往蜀中,在高适和严武的帮助下,于成都建了“浣花草堂”,虽壮志未酬,但总算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公元765年,高适卒、严武卒,杜甫不得已搬离成都,前往夔州投靠大都督柏茂林。

写下这首诗时,杜甫已经57岁,距离生命终结还有两年,尽管如此,他还是惦念着老朋友们和北方的战事。

这份赤诚永远被世人所铭记,并敬重。

图片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出自岑参的《碛中作》

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获得成功,但至少努力过。

无憾、无悔。


天宝七载,公元748年,颜真卿出陇右,岑参作诗相送,此时他已经有了从军之心。

次年,高仙芝还朝,表荐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入高仙芝幕府,守安西。一个大唐边塞诗人的梦就此诞生。

这首《碛中作》正是作于此间。

安史之乱前,岑参又入封常清幕府,有了人生第二次出塞,此时他的诗风已经大成。李亨登基后,岑参前往投奔,在孟昌浩、魏齐聃、裴荐、杜甫、韦少游等人的举荐下,擢右补阙,扈从唐肃宗归长安。

公元762年,岑参改任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随后以关西节度判官身份出征,与天下兵马大元帅雍王李适会师,伐史朝义。

安史之乱风波渐渐平息后,岑参的仕途也开始急转直下,再未被重用。

但幸运的是,他在这乱世里曾建功勋,并写下了诸多经典诗篇,如此足矣!

图片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出自王维的《凝碧池》

这是救了王维命的一首诗。

与杜甫一同被俘安禄山帐下后,杜甫逃走,王维被囚洛阳菩提寺,未降。

756年8月,安禄山称帝,受百官朝拜,并宴饮群臣于凝碧-池,盛奏众乐。散宴后,裴迪往菩提寺探望王维,王维含泪写下了这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次年,长安、洛阳相继被收复,王维被朝臣弹劾,收入狱中,按律当斩,幸有此诗可证清白,加上立有军功的王缙甘愿削籍,为兄赎罪,王维仅做降职罚俸处理。

此后三年,王维电梯式升官,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又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升尚书右丞。

而此时,王维距离生命终结还有一年,所以他辞去了所有官职换弟弟王缙归京,从此隐于终南山辋川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图片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出自孟浩然的《句》

孟浩然是幸运的,他没有赶上“安史之乱”,并未亲眼见到盛唐的衰落,“长安梦”便永远留在了他的诗中。


他也是不幸的,一生求仕却终身布衣,如果他能再晚生十几年,或者再多活十几年,也许就能建功立业。

尽管如此,“孟夫子”的风骨,依然被天下人所敬仰,他是盛唐诗人们的老大哥,是李白最崇拜的人,是王维的忘年交,是杜甫的神往。

他人生的最后一顿酒,就是和王昌龄一起喝的。

这首诗,作于公元728年,科举落榜后,孟浩然大闹太学,作诗叫板,令太学诸子为之搁笔,无人能对。

当李白出翰林遇杜甫、高适时,也许他也会怀念孟浩然。

图片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出自王昌龄的《长歌行》

写下这首诗时,王昌龄正在赴龙标的路上,心中所想所念,依然是这些老朋友。

他一生赤诚,与朋友肝胆相照,可两肋插刀,与子同袍,岂曰无衣。

张九龄被李林甫构陷罢相后,满朝文武皆默,只有王昌龄敢站出来抱不平,也因此被贬岭南。

岭南复官后,他遇见了李白,又去探望了孟浩然,并与孟浩然喝了他人生最后一顿酒。

安史之乱爆发后,王昌龄提刀上马,欲归乡平乱,此时他已经59岁,心依然是仗剑出嵩山时那位少年。

遗憾的是,60岁的王昌龄途经亳州时,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凄凉走完了自己这一生。

大唐盛世也随着这些诗人的故去而烟消云散,埋葬于历史的尘埃中。

盛唐之后,再无盛世,至少再也没有过文化氛围、游侠之风那样浓厚的时代,那是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梦中之国。

作者:槐序姑娘,喜欢写字,热爱古诗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