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律才有自由

 虚空济 2023-07-22 发布于山东

任何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改变自己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因为要打破过去的习惯,过去的认知,尤其是习惯,非常难改变。我们的某个行为,或者做一件事情,都会按照过去的那个习惯去做,这时要想打破和改变那个习惯,一定是痛苦的。

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生活得很累?就是每天都在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不是内心真正渴望的,都是为了做而做。比如说为了让别人说我孝顺,为了让别人看到我很努力,为了让同事赞美我一句,领导看得起我,所以我努力工作。这都是活在别人的眼中,一定是很累的,没有一件事情真正的是为了自己而做的。

去锻炼身体,是我喜欢或者我想要,跟别人看我好不好看没有什么关系。学习圣贤文化,是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喜乐、更从容、更自在,是跟别人觉得我有没有文化没有关系。

《论语》讲,“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为己。我们做任何事情实则是为己,但是这个为己不是自私,是我们要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就会变得更有动力,也会变得更有持续性。不过找到了内在的那个力量后,不代表可以做得到,这时就需要克己的功夫了。

《论语》当中提到的颜回、蘧伯玉,那么多人都在克己,都是在克服他自己的问题,克服自己的习惯,这是个必经之路。

严格克己和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做事矛盾吗?其实不矛盾。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我真正的想法,什么是我的惰性,什么是我的欲望,这个很重要。为什么要学习?就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否则就不是随心而为了,是任性妄为了。

有人说了,有时候分不清,认为不明显是我们不懂得“就有道而正焉”,就是我们的价值观的评定标准不够准确,所以就会显得界限模糊。其实任何一件事情都很清晰,我们内心永远都知道哪件事情该做,哪件事情不该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打不过那个习惯,打不过那个欲望,打不过我们自己所产生的那些惰性。

如果我们细细地去拷问自己,每件事情的对错,我们都是知道的。《孟子》讲,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怎么会没有呢?是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所以看不到。

我们要先学习,然后才能保证心里所想的东西是正确的。没有了这一步,就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不就成了任性了吗?先接受教育,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可以去做什么事情,我应该做什么事情,有了这些,才知道我内心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事情,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有的人说,我不需要学习,就按照我内心想法做事情就好了,这样做事情基本上做的都是错的。

比如学茶道,一开始要学如何泡,不同的茶叶适宜何种水温,何种器具,待学完手法纯熟之后,才可以随心而为,一上来就随心而为可以吗?泡出来的茶没法喝。比如打拳,得先学一些发力的姿势,然后不断地练习,到一定程度后,随自己的心去打就好了,但是一上来随意发挥能行吗?

所以,要先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基础,有了基础后,这时的随心而为才是正确的。比如开车,熟练以后,把步骤放下,怎么舒服怎么来,随心。写字画画,有一定的基础和水平之后,可以肆意挥洒,随意发挥,怎么写都好看。但没有那个基础,随便写,怎么能好看?

所以,我们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没有一定的基础和水平之前,要严格克己,不能妄为,经历了这个过程后,就可以随心而为。其实,人要做好一件事情,最后完全凭的是感觉,但是这个感觉一定是在我们建立了扎实的基础上才能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