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人无教育

 新用户69504EuS 2023-07-22 发布于云南

 *千年前* 

钱穆先生给我们呈现的的汉代,教育是稀缺品,学识和书本是价比黄金贵的资本,其后世代经学,贵族传袭。有钱,教育才可发生。

 *百年前* 

《蒙田随笔集》中,蒙田告诉我们,应该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应该为了谋求职位而学习。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图利,而在于丰富自己。

 *当今现代* 

塔勒布说:“课堂教育并不会带来财富。而是有钱之后,人们才会接受教育(一种副现象)。”

以上观点似乎都指向同一要旨——穷人无教育

当我第一次碰见这样的观点时,困惑又失望。因为我是穷人,但我想接受教育。

其后接二连三再见,则心有戚戚焉。

先来说说,什么是穷人?

一、  什么是穷人

 1   没钱的穷

物质的匮乏确实会带来认知上的穷。

别歌颂贫穷,穷就是穷,穷就是硬伤,穷就是会限制人的想象力。

穷还会传承,比富不过三代更可怕的其实是世世代代的穷。

穷得只能像牛一样拼命劳作,没有闲暇,何来的教育。

古代是穷人接触书籍的机会都没有,即使到如今,优质的教育资源依旧昂贵,多少小康家庭的教育也不过只是为了讨口饭吃(找份好工作)。

教育,在穷面前是何等的奢侈。

去看看从古至今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创造者、文化精英、大艺术家,几乎都出自于贵族和地主家庭。

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后再通过笔把社会问题表现清楚,或是寻求问题的答案,他们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2   有钱也穷

除了没钱是穷人,有钱也极有可能是穷人。

穷知识,穷文化,穷精神。

中国人经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腾飞,很多人摆脱了无钱的穷,却又陷入一种“有钱也穷”的漩涡。

我的家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富了不少人,但富了的那些人不但没有摆脱“穷”,甚至更穷了,用“骄奢淫逸”这个词来形容他们都不为过。

在“穷”富人的带动下,连平民也遭殃,相继染上了恶习。

经济发展在继续。以前是有矿,现在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区,通高铁,发展旅游,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前几年还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一。

从暴发户阶段演变为如今的“共同富裕”(相对),社会的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甚至出现了很多可圈可点的事迹。

现在的家乡,我已无权去评判,虽是挂念它的发展,盼好,但也始终没能为之付出过点滴。

把自己家乡拿出来讲,只想用这个典型的例子说明:穷人无教育不代表富人就有教育,在财富的发酵下,精神会像面团一样,不断膨胀,更好或更糟,只有改变精神本身,财富才会带来真正的教育机会。

看看国内外众多的文学著作中,关于上层社会、贵族阶级的腐朽和坏败描述得还少吗?

所以,精神穷也无法获得教育。

二、  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接受教育,可以让我们成为自己和社会的主人。

穷人无教育,所以穷人成为不了自己和社会的主人。

成为不了主人,那成什么?

对照古希腊奴隶和自由民的区别。

我们现在社会的大多数人,虽然在法律上已是自由人,甚至在经济上也已是自由人,但就精神层面,依旧是奴隶

古希腊的奴隶,很多并不是文盲,他们也接受教育,但所学的都是谋生的技能。他们可以成为管家、家庭教师、乐师、画匠,妥妥的一名社会白领。

但不管奴隶的物质生活水平怎么样,是否有经济收入,奴隶就是奴隶,成为不了自由民。

只有自由民才具有社会主人的心态,去学习自由民才要学的知识,具备社会主人所需的素养。

如何区分自由民和奴隶呢?

方法是看他们是否接受过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和挣钱的技能无关,不能带来财富,不能因此获得执业证书或是升职加薪。但是通过通识教育能够让人成为精神上的自由人,并把自己当作这个社会的主人。

我们很多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毕业后也获得了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但在精神层面也依旧没能成为自己和社会的主人。

当我们的教育不再那么功利,当父母们不再说:“好好读书,以后找一份好工作”,生长自由民的土壤才算准备就绪。春雨一来,茁壮成长。

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说:“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里说的好像还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劳动者,但这样的劳动者具有从奴隶变成了自由民的可能性。

三、  我们能做什么?

 1   努力挣钱,摆正金钱观

钱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选择权。

有了物质基础才不会把自己完全淹没在无尽的劳作里,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时间冗余,有了时间冗余才能去思考那些“没用”的问题。

有钱很重要,但问题是,我们要挣到多少钱才能跳出金钱的禁锢,让自己进入到一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状态。

我们已经摆脱古代那样只有有钱人才有接触书本的机会,但到如今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依旧昂贵,不是一般人可以获得的。

宽敞而高大的教育之门,过去这扇门紧闭,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在门上开了一个小小的口,从这小口射出一道耀眼的光,光洒在地上,变成一本本书籍,这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以低成本获得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捧起书本,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来接受教育。

变得有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教育资源(包括时间)的问题,但别忘记,那束光很公平,打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努力获得财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金钱观,避免在金钱的漩涡中迷失自己,知道那束光始终存在。

 2   自我教育,终身成长

有更好的物质基础,会增加我们接受教育的概率,但并不能确保我们能够接受教育。

再有钱,再有时间,如果只会将其用于满足物质上的虚荣、对他人及社会的抱怨(与理性指出问题不同),那永远也只能沦为奴隶。

我们得建立自我教育、终身成长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再不断训练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们甚至可以在物质还没有足够富足之前,精神状态先提前过上“有钱人”的生活。

不是贵族,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实践贵族精神。

不是精英,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实践精英思维。

自我教育、终身成长,不但是自己的事,我们还能在此过程中建立起自家的家庭文化,使好的价值观得以言传身教,让孩子拥有胸怀远大志向和视野的可能性,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3   高文化觉悟,肩负社会责任

通过自我教育、终身成长,不断提高自己及家庭的文化觉悟,并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这条主线中,我们终于成为了自己及社会的主人。

这个话题也许很大,但我们有责任去思考它,不能事事看着别人。

我们被无数文明之光感动过,例如鲁迅,例如托尔斯泰,千千万万的过来人,他们以主人的心态,让人类文明和精神世界得以继承和升华。

他们提出问题,或是寻求答案,他们的付出也许带有某种天赋的存在,但没关系。作为小小个体的我们,除了崇敬他们,我们也可以采取行动。

即使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努力做一个对文明发展有用的人,退而求其次,做一个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拖社会后腿的人也行。

获得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需要很多代人的持续积累,想起网友的一句话:“人家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会败给你十多年的寒窗苦读”。

个人的力量虽微小,微小到连自己都觉察不了,如同熊熊大火中一粒原子大小且随时会熄灭的火星。但没关系,人类会繁衍,可以让下一代继续,如果下一代愿意,他们还有自己的下一代。

几千年来,大小火星的出现让文明得以延续,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所谓的文化自信不是口号,也不能沦为口号,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拥有提高文化觉悟的自觉。

看看那些文明灯塔,想想那些永垂青史的文学巨匠,真要感激他们,是他们共筑了追寻真理和美的希望之光。

提高文化觉悟,肩负社会责任,文明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伸出一只手,我们是社会的主人,不是奴隶。

事实上,中国要崛起,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文化建设才是真正的基础。

吴军在阅读与写作讲义中提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定美国科研国策的万尼瓦尔·布什在提交给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中特别指出全方位进行文化建设对科学的重要性。

而科技政策的研究源于苏联在五十年代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在当时引起了美国的恐慌。随后美国全方位研究了为什么当时的苏联能够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领先。于是有了上面的研究结论。

可以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技领域全面的成功也受益于全方位的文化建设。

远方,尽在当下。

不是事不关己,只是明白任重、道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