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adiology![张龙江/张俊杰教授团队] 基于冠状动脉CT影像组学技术诊断易损斑块及预测心血管事件

 新用户4064dVjo 2023-07-22 发布于北京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由斑块发生破裂、侵蚀引起。早期精准诊断容易破裂的“易损斑块”对临床风险评估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无创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技术是评估稳定性冠心病的一线检查手段。CCTA影像上解剖学特征能够对斑块易损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但传统CCTA解剖学特征主要依赖医生主观经验进行视觉分析,可重复性及诊断准确性较低。近年来,影像组学技术在医学影像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有望提高CCTA图像上的诊断效能并对临床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

影像组学模型的开发与测试(研究1,回顾性,多中心)涉及开发数据集(Development set,南京市第一医院)纳入22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内部测试集(Internal test set,南京市第一医院)及外部测试集(External test set,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分别纳入43例患者和31例患者。模型预后评估队列(研究2,前瞻性,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包括708例患者。中位随访3年,61例(9%)发生了 MACE,包括14例全因死亡、17例心肌梗死和30例计划外血运重建患者(图1)。模型开发数据集及预后评估队列患者基线特征见表1表2

图1. 影像组学模型开发、测试、预后评估

表1. 研究1(影像组学模型开发与测试)纳入对象的基线临床特征

表2. 研究2(影像组学模型预后评估)纳入对象的基线临床特征

2.2 模型建立和验证

(1)病变特征:模型开发数据集纳入225例患者的419个斑块,其中包含331个易损斑块(根据血管内超声结果来确定,表现为回声衰减斑块或透声斑块 )。易损斑块组和非易损斑块组之间的解剖学特征参数存在显着差异(表 3)

表3. 模型开发数据集CCTA基线斑块特征

(2)影像组学诊断效能:图2显示了影像组学模型、传统高危斑块模型和血管狭窄模型诊断易损斑块效能。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内部测试集、外部测试集诊断AUC分别为0.81,0.75,0.80和0.77。在高危斑块模型中加入斑块定量特征参数(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和坏死核心体积)可显著提高单独高危斑块模型诊断易损斑块的AUC(0.73 vs 0.58;P <.001),再加入影像组学模型后可进一步提高诊断AUC(0.81 vs 0.73)(P < .001)(图3)

图2. 影像组学模型、传统高危斑块模型和血管狭窄模型诊断易损斑块效能

图3

2.3 模型预后评估

(1)病变特征: 在708例患者的1020个斑块中,有438个被分类为影像组学诊断阳性(最佳截断值为0.53),详见表4

表4. 模型预后评估队列CCTA基线斑块特征

(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708例患者中,357例被列为影像组学诊断阳性患者(最佳截断值为1.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5A,结合高危斑块和显著性狭窄进一步分层分别见图5B5C。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像组学阳性/高危斑块阳性患者的MACE风险是影像组学阴性/高危斑块阴性患者的4倍(风险比[HR],4.0;P < .001)。与影像组学阴性/显著狭窄阴性患者相比,影像组学阳性/显著狭窄阳性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大约高4倍(HR,4.0;P < .001)。在单变量分析中,斑块解剖特征(包括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高危斑块、影像组学)与 MACE 相关(表 5)。多变量分析矫正解剖学特征后,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影像组学(HR,2.0;P = .005)和 高危斑块(HR,2.0;P = .03) ,矫正临床因素后结果类似(表5)。当将MACE限定为硬终点(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的计划外血运重建)时,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影像组学阳性患者较影像组学阴性患者预后更差(P <.001)(图 5D)。影像组学阳性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是影像组学阴性患者的2倍(subHR,2.1;P < .001)。矫正解剖学特征(subHR,1.9;P < .001) 和临床风险因素(subHR,2.5;P < .001)后影像组学仍是独立预测因子。

图5

表5. 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等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3)影像组学的预后价值:与传统心血管风险模型(模型1)相比,增加CT 解剖参数(模型 2)改善了模型预测结局的拟合优度:C指数(0.69 vs 0.64;P <.001)(表 6),加入RS进一步提高了模型 2 的诊断效能:C指数(0.72;P = .009)。

表6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该研究基于CCTA的影像组学技术提供了一种较传统CT解剖学特征诊断易损斑块更准确的模型,且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未来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影像组学技术未来有望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帮助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更好的个体化风险管理,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4. 工作感想

建议仔细阅读目标杂志的投稿要求,Radiology杂志编辑部在2022年发表了科学论文的10条建议,相信对投稿其他期刊也会有所帮助,链接如下:http://pubs./doi/10.1148/radiol.229005。

5. 作者寄语

与大家共勉: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