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两部治湿热患者的顽固性口腔溃疡

 音圆 2023-07-23 发布于湖北

图片

郭大夫,中医内科学硕士,执业中医师。记录我的中医人生,临床看病、读书心得、所思所感,冷暖人生,不敢自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但也是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坚持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图片

图片点开关注!看看更多精彩内容

顽固性口腔溃还要分阶段治疗?!

再来看一个前段时间看的一个口腔溃疡案例!

如下:

段某,女,45岁因舌边溃疡,先后用黄连上清丸等清热泻火的中成药和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无效而就诊。

患者自此次口腔溃疡已经持续40,主要是前额疼痛,脖子以上发热,胸闷,食欲差,舌上灼热,进热或冷食均感疼痛,嘴巴发,口里时吐白涎,大便溏软,小便色黄。

诊:其舌上有多处绿豆大小溃疡,其中左侧一白色溃疡,边缘色淡红,苔白腻而厚,脉不详网诊无法把脉

图片

患者后补充道本病已多年,时常反复,此次是淋雨受寒感冒后发病的,感冒好了,口疮一直没有好!

四诊合参,考虑患者的口疮是湿热夹痰导致法当清热化湿祛痰。

我选择三仁汤做底方,又加了三味药:茯苓、苍术、甘草!

药用:

滑石粉15g(包)薏苡仁15g,藿香叶白蔻仁通草、苍术、甘草各6g,杏仁、茯苓、川厚朴淡竹叶法半夏10g。

复诊,诉服药后饮食好转,进食疼痛较前好转,胸闷减轻,视其舌上溃疡面已缩小2/3,基底变浅,舌苔薄白。药已中病,守方去通草、苍术、白蔻仁。

,诉头痛大减,胸闷消失,灼热感减轻,口黏消失,小便不黄。舌尖处溃疡呈薄黄色,边缘淡红,舌质红,脉细数。

痰热虽解,但是阴虚之象已露,法当引火归原。

方选六味地黄丸加牛膝、滑石粉、玄参、肉桂、细辛。

药用:

生地25g,茯苓、泽泻、丹皮各10g,山药、山萸肉、牛膝、滑石各12g,玄参15g,肉桂3g,细辛2g。

,进食疼痛感已大减,溃疡边缘红色消退,舌质稍红,少许薄白苔,脉沉细。守方5剂药后病愈。

老规矩,我们来复盘一下这个案例!

看看能学到什么?

这个患者的口疮痰湿遏于外,虚火郁于内治疗应该分两个步骤:先化痰湿,后补阴虚。

阴虚火旺之证,按常法当用滋阴清火或滋阴潜阳之剂,但是而未必有效。

本例患者口疮日久,耗及真阴,阳失阴涵,火不归原而势必上炎。

明代医家王肯堂论火分阴阳时指出,阴火得湿愈焰,遇水益炽。这正是本例口疮“滞水”后加剧之故。(患者此次是淋雨受寒感冒后发病的)

“滞水”所致之痰湿不除,则虚火无从治疗,这也是本例先标后本,分两步走的原因所在。

对虚火的治疗,王肯堂谓要以火遂之,要升治之,要从治之。

“以火遂之”即引火归原之谓也,指在大队滋水养阴药的基础上少佐辛温药今用六味地黄丸滋养真阴为主,使肾水充足则火得以潜藏。加肉桂温肾,“据其窟宅而招之”,则同气相求,引火归原,达到导龙入海之目的。

因为不是实火,故前医用黄连上清丸苦寒直折无效,所谓“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即指此而言。

升治者,“火郁发之”之谓也,加细辛之意在此。

从治者,反治之义,即以热治热,肉桂、细辛之用即是。

久病阴火之患,考虑其水火每有格拒,故在壮水制火的同时,加入辛温之肉桂、细辛,有热因热用之妙。

玄参滋水降火,俾虚阳有所依附,乃以热治热、凉以行之之意,是“甚者从之”的具体应用。

加牛膝既可引火下行,又可引药下行

加滑石者虑其湿热未清也,使湿热从小便而出。

因此,全方养阴为主,助以清热,佐以辛温,攻补同施,标本兼顾,故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