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访者到底是如何被改变的

 渡心人 2023-07-23 发布于陕西
心理咨询只是针对理性层面的心理教育,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起效的是情感部分的链接,而不是理性的对话,理性的对话,完全可以去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对话。

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会呈现以前的关系模式,来访者本身很强的理性(警惕性)对来访者是一种保护,可是会让咨询推进受到一定影响,有时候会推进比较慢。
理性层面来访者比较着急解决自己几十年的问题,并且会把这种感觉带给咨询师,咨询师真的加速起来,那样是会影响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口是心非”,在亲密关系中也非常的常见。来访者只是意识层面做好准备,可是潜意识并没有完全信任咨询师。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来访者花钱咨询不算是信任吗?

可是往往这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任,来访者总是在顾忌或者很多时候什么也想不要,很可能是潜意识没有做好准备。
很多来访者以前就没有感受到过爱,从来没有感受到关怀,从来没有人重视自己,从来没有价值感,体验更多是无价值感这种感觉尤其在生命早期,就是我们还无法表述自己的内心时候,已经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很多来访都是与妈妈的情感链接比较差,或者家庭环境比较糟糕,父母没有能力关注、爱孩子。

来访者过去的伤痛的感觉,一直会在。

那么咨询师该如何提高来访者的自尊感呢?
来访者开始信任咨询师,自己的感觉、感受慢慢出来的时候,咨询师非常重视和好奇,用心的聆听和感受那时候来访者的内心感受,来访者可以体验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也就是自己是重要的。这种感觉是心理咨询中的体验,如果没有这种体验,有可能只是一种高级陪聊。

咨询师不断的呈现来访者的内心情绪,让来访者进一步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他的内心状态是什么,来访者可以理解为什么自己当时的想法,以及为什么自己这样去想。

咨询中体验到价值感,就像大学毕业证的钢印,被认可之后,自己的确就属于“大学毕业”,所以体验是心理咨询的重要一部分,缺少体验就可能影响咨询效果。
来访者做咨询并不是需要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具体方法网上都会有。咨询中需要来访者放下解决“问题”,而是用心去体验,让自己的情感成分尽情出来,来访者的问题就是情感层面压抑太深,情感和理性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被描述成两个小人打架。

情感和理性各有自己的领域,如果关系、情感层面一直理性,会显得很无趣并且比较僵硬。

很多压抑的好人,就是比较生硬,他们的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比较少,更多时候会比较焦虑、认真并且常常内疚、自责,而他们眼中的“坏人”活得有滋有味的。
情感和理性是需要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割裂,情感和理性没有优劣之分,更多是我们常常压抑情绪,可是冰山下的情感并不是消失。

在释放情感的过程中一种要慢一点儿,毕竟在过去经验中释放情感意味着受到惩罚。咨询师一定考虑来访者现有问题本身是对来访者的重要保护,我们在消除他的问题时,必须给他一些时间,让他在充分安全的情况下去掉“保护”。

另外谨防过度的释放情感,可能对于来访者现实适应有害,一定要结合来访者本身的资源的能力,制定出个性化咨询方案,每个来访者的咨询方案都会有些不同,就像中医中的因人而异一样。

尽可能让来访者把那些“攻击”朝向咨询师,咨询师要有能力消化这些负面的感觉,这的阶段也是意味着咨询开启效果,对于咨询关系也是重要的考验,释放攻击或者表达自己并没有得到惩罚,而是被稳稳的接住,这种感觉你是以前不曾体验过的。

最终来访者整合理性和感性,心智化水平提高是咨询的重要目标。

好人专栏第一期——讨好型人格

好人专栏第二期——识别“好人”

好人专栏第二期——好人们自救

那些“好人”标签让我抑郁痛苦,寸步难行

得抑郁症的都是好人

中国好人

说说心理咨询那点事

接受精神动力学咨询到底是怎样的体验呢?

资深心理爱好者的心理疗愈之路!

想要做心理咨询,建议你务必看完这篇文章——深度好文!

通过文字可以心理自救吗!

心理咨询师到底起什么作用?

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曾奇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