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活出个性,方是人生

 冬歌文苑 2023-07-24 发布于北京

活出个性,方是人生

个性又叫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通俗点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独有的、不同于他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论语·先进》中记录,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围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对他们说:“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就不敢在我面前随便说话,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所以得不到重用。’那么,现在我问你们:'如果有人想重用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三年工夫 ,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于是又问:“冉求,你怎样做?”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样做?”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夸口说能够做到怎样,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的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接着问曾皙,“曾皙,你怎么样?”这时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慢了,接着铿地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通过孔子的一句问话,以及弟子们的回答,孔门的这几位弟子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子路的直率与鲁莽,冉求的的谦虚谨慎,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平静淡然,都呼之欲出,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机遇,也都会有厄运,但个性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子路后来的惨死,冉求的聪慧有为,公西华的“乘肥马、衣轻裘”,曾皙的狂放和进取,都能看岀不同个性对他们后来人生道路的影响。

人的个性形成既有遗传基因的因素,也跟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有关,而且后者的影响对个性的形成影响更大。

在过分严厉而缺乏关爱、专制而缺乏民主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卑感往往比较重。我从记事起几乎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肯定和表扬,父母太多的指责和训斥,造成我对犯错误有种神经质的恐惧,这严重影响了我的心理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童年乃至少年时的不堪经历,甚至影响到我一生对世界的看法。

步入社会后,我很长一段时间内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无法滋生并培养悦纳自我的情感体验,毫不夸张地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来治愈自己内心的强烈自卑。

除了自卑,我还有十分内向和叛逆的个性。但我人品中正直善良,刚正不阿的一面则更多来自于后天的自我养成。我少年时嗜书如命,七十年代末刚参加工作时,每月仅50多元的工资,差不多一半都被用来买书,阅读过的大量古今中外书籍中对正义和真善美的弘扬,成为完成自我救赎、三观建立和个性养成的重要因素。

我的自卑和妄自菲薄,让我错失了人生的许多机遇;我的正直、嫉恶如仇,使我在社会上遭受了不少坎坷和挫折。

现实社会中,一个人要想坚守自己的个性是很难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职场,你若锋芒毕露,必遭打压。你若棱角未磨平,前途必将暗淡。能在职场中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的人,并不见得有多大才能和水平,往往是些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唯上司马首是瞻、毫无个性的人。真正有个性的人,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持自己做人的准则,即使在现实中弄得遍体鳞伤,也无怨无悔。

我始终学不会八面玲珑、溜须拍马、曲意奉迎这种人格低下的事。或者说我根本不屑于这样做。明知以自己弱小的能力,为了心中的正义去和社会风气抗争,无疑于螳臂挡车,但我的个性就是是非曲直、泾渭分明,绝不委曲求全,愿意为坚守心中的正能量去承担最坏的结果。

我退休多年后,有一朋友告诉我说,有一上级领导同他讲,我若不是因为个性太强,职业生涯还应该有更好的结果。也有一起共过事的朋友问我:如果岁月能够重来,你还会像以前那样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地处理一些问题吗?我认真思考了一下,答道:“还会”。我不会惧怕权势和一些丑恶势力而违背自己的初心,或者说做人的良心。也有朋友说我是“恃才自傲”,其实不然,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才,我的履历也足以证明我是个才疏学浅的人。

但我认为,人活着总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如果活得失去了自我,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那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和一些朋友和同事们在聚会时,席间他们经常讲一些我在工作中因个性太强让一些脑残上司下不来台的趣事,他们当我面讲这些,当然并无恶意,言语中甚至还流露着赞赏和敬佩。我对他们说,别向我学,讲好听了那是个性,讲难听了那是缺乏修养,是“二百五”,是情商低的表现。我在说这话时心里却想,人要是真的修养得宠辱不惊,是非不辨,同恶相济,清浊合流,那还活个什么劲儿。

明末清初有个大文学家名叫金圣叹,他能诗善文,为人孤傲,狂放不羁,常常率性而为。他不仅是一个文学批判大家,更是一个将个性挥洒至死的人。

他原名本叫金采,因崇尚自由和洒脱,对孔子弟子曾晳不愿为官的态度十分欣赏。因孔子曾赞叹过这个弟子,金圣叹由此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圣叹”。

金圣叹早年参加科考,因其恃才傲物,随心由性地发挥,结果可想而知,当然落了个屡试不中的结果。

比如有一年科考,考题是“如此则动心否乎”。金圣叹洋洋洒洒、挥毫泼墨,却在结尾写道:“空山之中,黄金万两,露白枷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

阅卷考官数了数共有39个“动”字,恰好把试卷填满,便愠怒地问金圣叹:此为何意?

金圣叹回答:“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可见三十九岁之前肯定动心。再说了,荒山野岭看到钞票和美女,换作是你,你会不会动心?”这位考官顿时被气得脸红脖子粗,不用说金圣叹落榜了。

其实金圣叹只是说了千古大实话而已,时代在变迁,腐败官员贪婪的本性没有变,你看当下那些贪官,既使不在荒郊野岭,一个个见了钞票和美女还不都是心动不已。

诸如此类的科考黑色幽默,金圣叹经历过好几次。在另外一次科考中,本县的教谕和训导(相当于县教育局局长和副局长)想教训他一下,专门给金圣叹出了个《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的考题。

金圣叹没多费脑子,洒墨挥毫,几分钟就交卷走人。教谕和训导急忙翻看试卷,只见寥寥几行字:“禽兽不可以教谕,即教谕亦禽兽也;禽兽不可以训导,即训导亦禽兽也。”这两位官老爷当然被气得七窍生烟。

在这个处处装正经的年代,金圣叹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不需要正经。

我也曾认识一个特别有个性的领导,他特立独行,思维超前。他在任单位主要领导期间,摒弃一些管理中多年不变的陈规陋习,大刀阔斧进行用人和管理制度改革。这当然会触及到很多人的既得利益,因而得罪了许多人,单位一些人对他恨之入骨。后来上级只好把他调到其它单位工作,职务也由过去的行政一把手改做技术工作。我到他新的工作单位出差曾专程去拜访过他,席间有人对他说:“Ⅹ总,脾气该改改了。”他说:“改了,我就不是Ⅹ总了”看看:多么有个性的一个人,多么有个性的一句话,我就佩服这样宁折不弯、个性十足的人。

个性并不是一个人刻意的表现,一旦形成,它会一直存在骨子里。个性也是不需要蓄意去追求,刻意追求的东西从来就不是什么个性,个性也不需要专门去培养,培养出来的往往都是共性。

个性弥足珍贵,但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容不下有个性的人,位尊权重的人更喜欢唯唯诺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小人。某单位有个高层领导信佛,“楚王爱瘦女,满城皆细腰”。于是下面中层干部都以信佛和懂些佛教知识作为投名状,一时间许多中层干部都在办公桌前摆放本佛教书籍,不仅平时在生活中以能引用几句佛学经典句子为荣,而且在单位一些正规会议上发言时,也都以能用佛学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而邀宠。在这种庸俗低劣的风气和氛围下,这些人都热衷作出同质化的思维与行为,活生生把其父母生下来本是一个个原创的人,活成了盗版的,或者说是山寨的人,这让人既感到可笑又感到悲哀。

世间万事万物因有个性而完美,草有草的个性,树有树的个性,山有山的个性,芸芸众生因有个性而永恒。个性构成世界,个性形成风格,个性成就卓越。没有个性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沉闷堕落、毫无希望的社会。

保持个性,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越是有个性的人,越懂得做自己。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个性都是你最真实、最珍贵的东西,千万不要把自己活得随波逐流,没了存在感。

中外历史上,凡是有独立思想、能活出人生精彩的人,都是个性十分鲜明的人。因为没有个性,就没有敏睿的洞察力,就不会有独到的见解和判断,也就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

这里我们再来说说桀骜不训的金圣叹,公元1161年2月,清顺治帝驾崩,消息传到苏州后,有一百多位书生借着在文庙哭灵的名义,为民请命,请求罢免和惩治贪官任维初,这就是当时震惊朝野上下的“哭庙案”。清廷下令捉拿此案首犯共十八人,统统予以斩首,金圣叹正是这十八人之一。面对死亡,金圣叹毫不畏惧,临刑前所写的《绝命词》,没有一个字是提到死的,最惦记的只是胸前的几本书。根据《清稗类钞》记载,金圣叹被斩首前,还让狱卒给妻子带了一份家书,而家书的内容也很简单:“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

把人生的苦难,幻化成精彩和传奇,只有金圣叹做到了极致。纵观金圣叹的一生,无疑就是狂放不羁、逸趣横生、志存高远、始终保持自己独特个性的一生。

保持个性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和气节。陶渊明嗜酒如命,做过彭泽县令。彭泽县令依法享有三顷公田,陶渊明竟然吩咐全部种上酿酒用的高粱,声称只要能常醉于酒,就心满意足。后来只是由于太太的强烈反对,才同意拨出五十亩改种粳稻。可惜陶渊明并没能等到高粱成熟,因为上级机关派来了巡视督邮。

督邮来到彭泽时,下属提醒陶渊明:大人得穿戴整齐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前去拜见。陶渊明受不了这窝囊气,当即解下官印和绶带离职走人。并且留下了一句名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这让我想起那年我在昆明工作时,一日我所在单位一高层领导乘零点班机抵达昆明,昆明各下属单位领导悉数前往机场恭迎,我则认为他那么晚到,也不会再有公务活动,昆办或业务有关单位派人前去接机即可,没必要大家都蜂涌到机场恭候,拒绝一同前去接机。该领导午夜下机后,在机场数十名中层干部的簇拥下,志满意得。但环顾四周,人群中唯不见我的踪影,于是心生不悦,便让人通知我第二日八点前到他所住宾馆去见他。

我没有陶县令“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胸怀,他老先生即使辞职归乡,亦可采菊东篱,耕半亩方田,照样活得悠哉悠哉。我在这家企业已工作了大半辈子,家乡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不能像他那样可以潇洒的挂冠而去。出于无奈,也为了生计,第二日凌晨我只好在车水马龙般拥堵的昆明市,匆匆由城南赶往城北到他所住的宾馆去见他。

保持个性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气和不屈。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李白是很有骨气的一个。尽管他热烈地向往功名,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必须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李白决不屈服权贵的强烈个性的宣言。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这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都是一脉相承的。

保持个性就是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做人底线,坚持正义,不畏权势,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坎坷。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坚持自我、执着理想,即使平凡一生,也要活成独有的平庸。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任何人都小瞧不了你。历经万水千山,只要个性未泯,梦想还在,你就是精彩人生。

狭隘卑劣的人总想扼杀打压别人的个性;钻营取巧的人总是随意改变自己的个性;只有坚强刚毅的人才能处处展露自己真实的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三观的外在表现,是自然流露出来的独特魅力。一个社会、一个团体,如果大家都迫于权势和利益,表达一种声音,墨守一个成规,社会就不可能进步,民族就没有希望。你看中国的四大名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眉秀,各有特点和魅力。险、雄、奇、秀就是不同的个性。山如此,人亦然,只有活出个性的人,才不枉来世间一遭,方是真正人生。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子非滋,陕西人,现居四川成都。年轻时在一家央企曾短暂从事过宣传工作,后沉于冗务,远离文学。晚年重提拙笔,用朴素文字记录过往,用素笔抒发真实情感,我以我笔写我心,我用我心观人生。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