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淮安平桥镇考略

 ha888cz 2023-07-24 发布于江苏

董树华

明清平桥街景

明清时期平河桥镇盛景

乾隆南巡图

清乾隆皇帝品尝的平桥豆腐

明正德《淮安府志·规制》卷五“里图”载:“平河桥村,在辛店南乡”,当时平河桥村隶属于辛店南乡。明朝马麟修《续纂淮关统志》卷之四《乡镇》,则出现平河桥镇,即平桥镇。

清《乾隆淮安府志》卷5《城池》记载,淮安(山阳)城外六大镇即:平河桥镇、车家桥镇、板闸镇、清江浦镇、汊河镇、河北镇。

清《光绪淮安府志》对淮安(山阳)城外六大镇排列顺序有变,即:车家桥镇、板闸镇、清江浦镇、平河桥镇、汊河镇、河北镇。

综上,平河桥镇,明正德年间,只是隶属于辛店南乡的一个村;明朝马麟修《续纂淮关统志》·《乡镇》,出现平河桥镇;清乾隆年间,被列在淮安(山阳)城外六大镇之首;清光绪年间,列在六大镇第四。

一、 因运河而生,缘桥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平桥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悠久的历史。而目前查到最早出现“平河桥”地名的史籍,是日本高僧成寻的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四月二十六日的日记中记载:“午一点,曳纲手出船,离楚州新(辛)店上船……离州三十五里,至平河桥宿。”如此说,应该是北宋年代就架设在平河溪上的桥而得名,故称“平河桥”。

国文中最早出现平河桥这一名称,见于《宋史》。据《宋史·列传·叛臣》记载,南宋绍定三年(1230),为剿灭叛臣李全,“每军过千人,一屯南渡门,一屯平河桥,一屯北神镇,城中、城西各一”。由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史藉称“淮甸之门户”,是淮安(山阳)的南大门。

运河(邗沟)未开通前,平河桥村与平河村本是一块土地,史籍上记载叫平河桥村。明正德《淮安府志·规制》卷五里图中载有“平河桥村,在辛店南乡”。可见,因为运河开通后才使这块土地一分为二,平河溪自然也被拦腰截成两段,河头留在平河桥村的一人巷,成了平河桥桥址。这时的平桥集镇,既紧依运河得南北交通之利,又得溪河东西水运之便,借水逐步繁荣起来。天长日久,运河东岸“平河桥”名,逐步演变为“平河桥村”,运河西岸则延续着“平河村”的名称。

运河东岸主要河段平河溪,久而久之就称为北溪河,也称头溪河。明清时期淮安水利史上有“十洞归溪”之说,也就是从淮安南门外沿运河东堤,先后修筑10座涵洞,分别通头溪河,而平河桥镇就座落在八九十涵洞之间。平河桥下每当洪水来临时,从白马湖起经头溪河,水向东流入射阳湖,其它河湖水流入运河,然后向东流入大海。

乾隆《淮安府志》卷五《城池》记载:“平河桥,城西四十里,宋时建,今废。”之后平河桥又经历了数次复建,最终损毁。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建八涵洞引水入溪河,而溪河头段失去了引水功能,自然淤塞,桥也渐渐被废失去作用。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又开挖了岔溪河,西接头溪河,东接横河,平桥上游河段逐渐废弃,一人巷下的河头段则完全夷为平地,南北连成一片。据此推算,平河桥废弃至今已有250多年了。

二、 朝廷设立多种驻扎机构

明清时期,由于平桥镇地处南北水运枢纽,东西交通之要冲。为了加强地方管理,整治好运河、保证漕粮北运、淮盐南运以及税务督查等事务,朝廷在平河桥设置有:平桥汛、平桥大营、护盐关、巡检司等专门驻扎机构。

平桥是守卫运河的军事要地,明清时期一直设有驻军,称为“平桥汛”。属于河道总督署下的河下营一营,又称平桥大营。设有千总(相当于营级或团级)、把总(相当于连级)、外委(武官)所统率的绿营兵称为“汛”,被巡逻的地区称“讯地”。主要职能有战备训练、检查来往货船、参与地方管理以及守卫疏浚运河等,平桥成为当时重点关口码头。

运河线上,从清口向东再向南至宝应设有3个“汛”,其中从南角楼至黄浦为平桥汛。每个“汛”都备有土埽(用秫秸、块石、树枝捆扎成园柱形),专门用于堆堤堵口或护岸,配有专门砖石工匠。清雍正六年(1728),因水患严重,运河水位居高不退,对运河两岸堆堤不断加高、整修多次。乾隆《淮安府志》中记载,平桥汛曾有一个把总叫邓有功,他管辖战守兵170名、内战兵34名、守兵136名。管理运河东西两岸。

为了加强对盐业的管理,特别是为了杜绝贩卖私盐的现象,在平河桥设立“护盐关”。淮南盐场的海盐运输入射阳湖后,在淮安境内分两路,一路经板闸淮关北上或向西运出,如有南下盐船到了平桥,均要停船验引、细查淮安关发放的税票,核对货物,以防夹带:对偷运木材等货物或在平桥、曹甸等地码头偷卸货物的货船,也要检查过关。另一路为避开淮安关收税盘剥,从射阳湖直接经溪河抵达平桥,再转运河南下的盐船、货船,要一律补交税款。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敕谕天下巡检说:“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限”。明万历《大明会典》载:“关津,巡检司提督盘诘之事,国初设置甚严”。不难看出,关律、要冲之处,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地点。明清时期在平河桥设有巡检司,说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巡检司的主要任务是盘查过往行人;稽查无“路引”(路条)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等。

三、清乾隆帝南巡,往返11次驻跸平桥

平桥镇近千年的发展史上,最值得一书的是清康熙、乾隆爷孙二帝与平河桥的不解之缘。清康熙帝分别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6次巡查下江南,往返皆经过平河桥。康熙帝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两次跟随南巡,作诗《平河桥二首》,其一曰:“千枝万枝岸边柳,三家五家川上村。剪茅盖屋荻编壁,县吏来时轻打门”。到清乾隆帝时,步其爷爷康熙帝后尘,先后6次巡视江南,前4次均奉皇太后旨令。

《清高宗实录》和《南巡盛典》记载,乾隆帝这6次南巡的路线,均乘御舟顺运河而下,每次都要经过宿迁、淮安、扬州、镇江、江宁(南京)、苏州到达杭州,后4次还到达浙江海宁。但乾隆帝6次南巡,往返12次,竟有11次驻跸平桥。

第一次,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41岁)正月十三日,御驾出京,二月初八,渡黄河进入淮安府,二月初十,御舟驻跸平桥。第二次,乾隆二十二年(1757, 乾隆47岁),正月十一日,御驾出京,二月初五,进入淮安府,二月初六,驻跸平桥,返程后,三月二十六日,驻跸平桥。第三次,乾隆二十七年(1762, 乾隆52岁),正月十二日,御驾出京,二月初八,渡过黄河进入淮安府,二月初九,驻跸平桥,返程后,四月初五,驻跸平桥。第四次,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55岁),正月十六日,御驾出京,二月十二日,渡黄河进入淮安府境内,十三日,驻跸平桥,返程后,三月十八日,驻跸平桥。第五次,乾隆四十五年(1780, 乾隆70岁),正月十二日,御驾出京,二月初十,渡黄河进入淮安府,十一日驻跸平桥大营。返程后,四月初七,驻跸平桥大营。第六次,乾隆四十九年(1784, 乾隆74岁),正月二十一日,御驾出京,皇十一子、十五子、十七子随驾。二月初十,进入淮安境内,二月二十三日,驻跸平桥大营。返程后,闰三月十九日,驻跸平桥大营。

更为世人注目的是,乾隆帝驻跸平桥,有感而发写下诗余首。笫一次南巡,直接以《平河桥》咏道:“初驻游龙第一程,平桥骋望绿波平。迎銮黎庶肩摩溢,舟水相关喻众情。” 真实地叙写了自己巡游途中所见、所思、所感。第二次南巡,二月六日到达平桥,这天夜里春雨霏霏,作了《夜雨两首》;二月七日早饭后,起身南下,又作了《晓发平桥三首》,表达对平桥镇貌的感触、对迎驾盛况的感怀、对水舟比喻的感悟。第三次南巡,经过淮安城时,乾隆写了《过淮安城》《赐总漕杨锡绂》《阅淮安石堤叠前韵》,而在从淮安城到宝应县的途中,又写了《雨》《晴三首》《杂言》等诗,其中《晴三首》诗,专门写平桥或平桥沿途风景。

乾隆帝第五次、第六次南巡时,往返御舟4次均驻跸平桥大营,地方政府还将大营建成临时行宫,以最高规格接待。

四、平桥豆腐,“天下第一菜”

平桥豆腐相传己有260多年历史,是闻名淮安府内外的淮扬名菜。乾隆年间,林秉直成为平桥镇豪富,田亩仓储不计其数。他有了钱,就炫耀自已富有。

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第三次南巡,给林秉直提供了好机遇。返程后四月初五,御舟到达平桥镇,从平桥大营(镇北首)到林家(镇南首)3里多路上,张灯结彩,让乾隆帝一行人马经过。他提前指派佃户,在若干顷土地上,按照设计好的文字图案,套种好小麦与油菜,正当小麦拔节抽穗长得绿油油一片片,而油菜花长得黄灿灿一朵朵,利用庄稼自然形成的青黄相间,显示出“万寿无疆”4个大字,非常醒目,十分壮观,乾隆帝站在运河堤上向东一眼望去,龙颜大悦。

乾隆帝第四次南巡,二月十三日御舟驻跸平桥,又将乾隆帝下榻处安置在林家,一边品尝仙鹤茶,一边用“土产野味”进奉。林秉直绞尽脑汁,他请本地有祖传手艺、头牌掌勺胡镜林厨师,用鲫鱼脑加鸡汤烩制豆腐羹,乾隆帝品尝后连声赞道:“妙哉妙哉,乃天下第一菜矣!”,并当场作诗抒怀:“夕泊平桥渡,夜宿商家林。”随后,乾隆帝奖授林秉直一个州同知(知府副职)空头官职,并加道台衔,三品顶戴。还称:“你家资产很大,非百万不可。”于是后来人们对林秉直便以“林百万”称之。从此,用鲫鱼脑加鸡汤烩制豆腐羹,成了淮扬菜里的传统名菜,平桥豆腐誉满江淮。

平桥豆腐制法很有讲究。在选料上要用油脚点浆,而点浆前生浆和熟浆用白细布各过滤一次,去除豆渣。烩制前,先要将豆腐放人冷水锅里蒸煮,水开后很快捞出轻轻挤压,除尽豆腐中的“黄浆”,以保持豆腐的鲜嫩,然后以快刀切成小如瓜子、薄叶如蒜的碎片,再放进清水浸养。配料有:香菇屑、虾屑、鱼屑、笋屑、瓜子仁屑、松仁屑、蛋丝等。佐料有:鸡汤、肉汤、猪油、葱、蒜、姜、酱油、盐、淀粉,宴请名人贵客还配以鲫鱼脑、蟹黄等。烩制时,以炒锅上火,猪油滑锅,先将少许姜葱下锅,随即将豆腐片、肉屑等一起下锅,炒拌几下后,再倒进鸡汤、肉汤和其他佐料,温火煮沸,淀粉勾汤,再次煮沸后掇入少许胡椒粉、味精、淋上麻油。这样烩制出来的豆腐鲜嫩可口,油而不腻。

五、淮关之门户,运河之重镇

古镇平桥,地处里下河,西枕运河,南傍泾河,北依溪河,为黄金水道上的重镇,成为“淮关之门户”。由于平桥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优越,乾隆《山阳县志·建置·镇集》称之为“往来通衢”。在漕运兴盛的时期,发挥了漕运总督部院门户作用,运河堤成为东路一条重要的陆上官路——通京大道和驿道,从镇中心穿过。水上轮船运输业,从清光绪三十一年(1897)起,多艘挂英美商旗号的轮船,经营镇江至清江浦航线,往返均在平桥轮船码头停靠,平桥也就自然承担了南来北往陆路、水路商旅的接待,很多相关行业也应运而生,促进了平桥的繁荣发展。

平桥古镇,起源于运河,发展于漕运,繁荣于商贸。每天傍晚,北上南下成百上千艘船舶上的商人、船工纷纷上岸,带动了粮行百杂、客栈旅店、酒楼饭馆、洗浴理发、烧香拜佛等各行各业的兴盛,也吸引了四面八方人口向平桥集聚,寻求商机。当时镇上2街5巷,南庵到北庵长三里三,街上商贾行不绝,有管、沈、吴三大姓带头经营创业,商家店铺生意兴隆,河中漕船接踵、帆樯林立、桨声灯影,岸上人流如织、昼夜传喧。又因平桥地处周边四镇八乡的中心区位,街道傍依运河,集镇上店铺林立。

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有“天下第一菜”平桥豆腐,还有烩干丝与扬州大煮干丝、烫干丝相比并不逊色:有被康熙帝称为“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的菠菜烩豆腐;有四荤四素“八大碗”;有乾隆帝将“雪片糕”写成“云片糕”的平桥大糕;有20余种原料配制的平桥月饼等。

六、丰厚的人文底蕴

平桥古镇,素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吟诗作词、撰写文章。乾隆皇帝、王公大臣、达官贵人、墨客雅士等50多人,吟咏平桥的诗篇近120首,给古镇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乾隆帝在平桥驻跸期间,还作了一首诗:“小泾南接大泾河,浅洞沿堤泄涨波……”描写了平桥南端,众多涵洞和大小河道排黄泄洪画面,表达了乾隆帝对平桥水利设施、防洪排涝的关注。

明代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经常往返于平河桥,曾写《平河桥》诗一首,曰:“短蓬倦向河桥泊,独时清溪枕臂眠……”意思是说,有蓬的小船划累了,靠着河边桥头停下来,船公独自对着岸上酒幌,以船为床,枕臂而卧。既呈现出了平河桥水乡的美景,又描写船公因囊中羞涩不去酒馆,独卧船中的困顿。

平桥名人潘埙(1476-1562),字伯和,号熙台。他有奇特的天赋和特长,擅长吟诗作词写文章。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开始做官,明嘉靖七年(1528)正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地方,罢官回乡后,在平桥南端(今九洞村)买田置产,60岁自寻好墓地,起了个美名曰“乐丘”。 有一天他走在平河桥上,即兴以《平桥》为题作了一首诗;“古渡徒杆成,南北分半路,极目望征帆,名利竞朝暮……”

沈氏是明代平河桥镇上的三大姓之一,三代人“一门三进士”,均先后在朝廷和地方为官。先祖沈翼,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儿子沈珤,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孙子沈绶,进士,官至南京中军都督府都事。

清康熙九年(1670)秋天,大文豪、《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陪同好友孙蕙(孙树百),从山东沿运河骑马赴宝应,在平河桥写下诗句:“平河桥上会通津,桥下黄流注海漘……”诗人笔下平河桥南北通津,桥下水色是黄的,是黄河水泛溢过来的,直通江海。

清著名诗人沈起元等都十分欣赏平桥这块“稻有出南亩”的土地。诗人黄达在《做平所林氏园》中说:“寒亭窈窕枕河源,曲径烟深锁碧筠。门外高积长似鸟,篱边寒菊瘦于人”。他写到平桥首富林百万:“不妨酒客常喧座,定有诗僧爱结邻。月上还乘孤艇返,一声拨拉想垂纶”。

乾隆五十八年(1793),著名诗人,文学家吴锡麒,休假期满还京时路过平桥,他写道:“十八日晓,过黄浦镇。镇以黄浦溪得名,其水西通运河,东入凌溪,旧有堰,相传吴王濞所筑,今废。十五里至平河桥,贾贸之区,带以村落,林边晒网,肆上飞帆,亦一巨镇也。” 还有吴承恩的舅舅,明代军事家、户部右侍郎胡琏等,在平桥也留下了许多著名诗文。

通常古镇中都有一些庵堂寺院,平桥也不例外。《续纂山阳县志》卷二“建置·寺观”中记载:平桥镇上有四个寺庙,分别叫归一庵、圆通庵、东圣寺、西圣寺。归一庵在南边,因此又称南庵,圆通庵在北边,故称北庵。俗语云:“南庵到北庵,相距三里三”,大约平桥镇南北有三里三长。东圣寺在镇东部,又称兜土庵,是小(笑)人会的会址。平民大集是过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借助宗教形式,发起的民间集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舞龙灯,花船跑驴、蛤蜊精等表演活动,热闹非凡。西圣寺坐落在运河西林码头平河村北。还有明天启《淮安府志·舆地志二》“形胜”记载的“淮阴十景”之一的平桥“社鼓”,是一种农民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社日聚在一起敬神,鸣鼓奏乐,祈求或庆祝丰收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