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镇平桥,素有厚重的政治遗存、素有显豁的交通轨迹、素有丰厚的人文底蕴、素有繁盛的商贾积淀。认识平桥,从翻阅《平桥史话》开始。让我们捧读《平桥史话》,认识一下这座千年古镇的乡贤才俊。 在平桥,流传着一则“林百万工于心计迎圣驾”的故事,故事大致的情节是这样的: 乾隆时期,有个大财主叫“林百万”,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见乾隆帝南巡往返已几次驻跸平桥,料想以后还会来,就盘起了心思,一定要乘机好好巴结讨好皇上。机会终于来了,乾隆二十七(1762年)年二三月,乾隆帝南巡往返时又要驻跸平桥大营。为了讨好皇帝,加封受赏,他便从平桥大营(镇北首)到他家(镇南端)的三里多路上,张灯结彩,地铺罗缎,把乾隆圣驾接到家里。皇上来到他家后,他一边泡仙鹤茶,一边令厨师用鲫鱼脑子加上老母鸡原汁汤烩豆腐给皇上吃。此前他就心想,皇帝在宫中什么东西吃不到啊,山珍海味早已吃腻了。如果吃海鲜、鲍鱼、鱼翅没什么意思,于是动出脑筋用鲫鱼脑子烩豆腐招待皇帝。这二月天气还很寒冷,河里尚未解冻,他就命人敲冰冻下河捕鲜活的大鲫鱼,然后请厨师改进平桥豆腐做法,取出鲫鱼脑子加老母鸡原汁汤烩豆腐来招待皇上。 鲫鱼脑子烩豆腐做好,林百万满脸堆笑,亲自把鱼脑豆腐羹端上桌来,顿时满屋鲜香扑鼻。乾隆虽然尝遍山珍海味,可是他何曾品味过具有如此地方特色的风味呢?因此边吃边品,感到十分可口,别有风味,高兴地问林百万:“爱卿,这是道叫什么菜呀?”林百万为讨皇上欢心,笑着回答说:“启奏万岁,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此菜叫鲫鱼脑烩豆腐。”皇帝吃了以后十分满意,当场作诗抒怀:“夕泊平桥渡,夜宿商家林。”还继续追问:“这道菜你家常吃吗?”林百万随口笑道:“启奏万岁,这个菜是微臣家常便菜,天天吃。”乾隆爷听了一愣,心想:我堂堂一国之君,也未能顿顿吃到这样美菜,便信口说道:“爱卿,像你这么大家业,就是海枯石头烂,也穷不了你林百万啊。”当即敕封为“天下第一菜”。 听了皇上的封赏,这林百万便忘乎所以了,心想自己刚生了儿子,尚未起名,忙把儿子抱来请乾隆帝给他起名。乾隆皇帝正在懊悔刚才失口,看到此人竟贪心不足,内心暗自高兴。于是,皇上把那小孩子的小手拉拉,随口说:“就名叫林子完吧!”这林百万根本没听清皇上封他家儿子什么,就扑通跪倒在地,直磕响头,满口感恩:“吾主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走后,独具一格、别有风味、鲜美可口的平桥豆腐便不胫而走,从此誉满江淮,成为淮扬菜系里的传统名菜。 再说林百万的家业,传到林子完的手里时已大得不得了。有一天吃完饭,林子完得意地对伙计夸口说:“淮南淮北我富有,驴驮钥匙车装锁。”伙计们见他这样得意忘形夸海口,一个伙计气愤地顶口道:“你家业再大,也经不起三个人命三把火。”林子完火冒三丈,一甩碗就砸在这个伙计的太阳穴上,一下就把那个伙计砸死了。穷兄弟们气愤已极,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拖到官府去打官司。由于林家人狂妄,官府也很嫉恨他家,加上有穷兄弟们的压力,林家官司打败了,花了不少银两。没过几天,林子完骑着毛驴下乡收租。那年因水旱虫灾,田里欠收,佃户无法交租,两下争吵起来,林子完接连打死了两个佃户,穷兄弟们群起而造了他的反,把他拖到官府,官府在大伙儿的压力之下,他家的官司又打败了,这次又花了不少钱,家业已花去大半,此后林家又接二连三地失了三把大火,把剩余的家业烧了个精光。 这个故事中的传奇人物“林百万”,在历史上是个真实的人物,他的真正的名字叫林秉直。从历史上来看,清朝前期,平桥林氏很繁盛。林文俊,顺治戊子(1648年)科举人,壬辰科(1652年)进士。其子林汝杰,官至吏部主事,后来殁于北京。乾隆年间,林秉直成为平桥镇之豪富,田亩仓储不计其数。秉直字紫垣,他有了钱就想巴结官府,想弄个官当当。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南巡,给他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机遇。他提前指派他的佃户,在他家的若干顷土地上,按照他的设计图案,种植不同的庄稼,到了一定的季节,青黄相间,自然显示出“万寿无疆”四个大字。乾隆皇帝南行经过平桥时,登岸一观,龙心大喜,决定回鸾时再来看看。皇帝一句话,既给林家带来了恩宠荣耀,又给他家增加了繁重的任务。 封建社会,天子巡幸,臣民接驾,铺张靡费,需要花费多少人工和银子,是一般人所不敢想象的。《红楼梦》宁国府迎接一个元妃省亲,就使得贾家不堪其劳了,更何况一个平民百姓!林秉直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他竭尽所有,建筑行宫,高楼飞霞齐云;地上新铺地毯,均为极其珍贵的兽皮所制。乾隆回鸾时,果然又在平桥林家驻跸。用什么制作御膳呢?他认为皇帝龙肝凤髓、山珍海味是家常便饭,我办得再丰盛也比不过皇家。林秉直绞尽脑汁,最后决定搞一些“土产野味”进奉。他请胡姓厨师用鲫鱼脑子烹制豆腐,请乾隆爷品尝。皇上吃了以后十分满意,赞不绝口。当场作诗抒怀,其中有两句云:“夕泊平桥渡,夜宿商家林。”作诗以后,奖授林秉直一个州同知空头官职,并加道台衔,给予三品顶戴;又当场提起御笔,亲自书写“福”字和“懋乃嘉猷”匾额赐给林秉直。乾隆爷还说:“你的家资很大,非百万不可。”于是人们便以“林百万”称呼他。 林秉直花了大笔的银子,得了一个三品衔的空头官职,并得了一个“林百万”的雅号。应该说他的这次接驾是成功的,对于他今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他的家道却从此日渐衰落下去。林秉直的大儿子名叫林大本,字立斋,官云南大理府知府,后升为盐运使。这本来是一美差,可以捞很多银子。谁知他官没有当好,后来因为解运铅铜失误,卖掉家中田地赔偿,便更加衰败了。然而,尽管林百万家破落了,而林百万接待乾隆皇帝的鱼脑豆腐却成了平桥的传统名菜。如今平桥豆腐名扬四海,吸引了不少旅游者和美食家的光顾和赞扬。 乾隆驻跸平桥的事,淮安的私人笔记和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关于庄稼长出“万寿无疆”四个大字的事,是出于阮式的《阮烈士遗稿》。然乾隆过淮都是在二三月间,庄稼均未成熟。最迟是第五次南巡回銮,时在四月初七,合阳历为五月十几,在小满之前,麦子还在田中,要有就在这次了。关于乾隆诗中有“夕泊平河渡,夜宴商家林”之句,赏林秉直道衔,赐“福”字及“懋乃嘉猷”匾额等事,则出于《续纂山阳县志》卷15“杂记”的记载。段朝端《跰鲜余话》卷六记载则更详细一些,说乾隆做诗的事是“乾隆二十七年南巡回銮过平桥,富民林秉直备行宫一所,供张华丽。纯庙驻跸,御宴于其中,赋诗有'夕泊平河渡,夜宴商家林’之句。”而且还说,这是从《林氏家谱》中看到的。我想这应该是可靠的。 今天无法找到《林氏家谱》,以便寻根就底。但我们从他的亲戚家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丁亮采(1730—1779)是林家的女婿,他的妻子是林秉义的女儿。林秉义曾官四川茂州吏目、垫江知县署忠州知州。生子林大本、林德九。林大本曾官四川成都府通判、湖南永州府通判、广东广州府同知、云南大理府知府、楚雄府琅井盐提举司提举。林德九为太学生。这个林秉义(又作秉毅)字致果,林秉直字紫垣,应是一家弟兄。林大本不是林秉直的儿子,而是林秉义之子。丁亮采是丁晏的伯祖,是林大本的姐夫,是雍正乾隆年间人,时间正好相合。林秉直、林秉义、林大本均非科举出身,他们的官时花钱买来的,或即乾隆赏赐的。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