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踝关节水肿,5剂而愈,讲述鸡鸣散的临床运用体会

 中医林佳明 2023-07-24 发布于广西

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764天。

女性,67岁。

晚上我在写日记,接到我厦门徒儿陈芳的电话。

说妈妈又出现新的问题。

我翻开记录,她妈妈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原来西医原判死刑的,被我用中医抢救回来了。

上个月,陈芳还带妈妈来钦州住了一次院,做了全面的检查。

结果每个指标都非常好,阿姨特别的开心,我也是为她能健康的活着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目前情况:

师父好,我妈妈现在就是,踝关节水肿,这几日感觉口干,膝关节有时会微疼痛。

脉寸沉,关弦细,尺沉细。

拟方:鸡鸣散,苓桂术甘汤,黄芪防己汤

槟榔10g,陈皮15g,木瓜12g,吴茱萸6g开始洗7次,桔梗10g,生姜10g,紫苏叶10g,茯苓30g,桂枝15g,白术20g,防己15g,黄芪30g,5剂,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师父,我妈妈前面五贴药吃完了,脚踝处水肿全部消了。

谢谢师父她最近一切都好,就是脚指甲有些不平整,还想接着常规调理下身体,辛苦师父了。

按语:鸡鸣散是我临床中运用一首常用方子,原来是治疗湿脚气的。

鸡鸣散介绍

(《证治准绳》)

【组成】槟榔七枚(15g)、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各9g)、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各3g)、桔梗、生姜和皮,各半两(各5g)

【用法】上㕮咀,只作一遍煎,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滓,再入水二碗煎滓,取一小碗,两次药汁相和,安置床头,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服亦得。

服了用干物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服之亦可。

服药至天明,大便当下黑粪水,即是原肾家感寒湿毒之气下也。

至早饭痛住肿消,只宜迟吃饭,候药力作效。

此药不是宣药,并无所忌。

【现代用法】水煎,两次相和,凌晨空腹冷服。

【功用】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主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恶寒发热,或挛急上冲,甚至胸闷泛恶。亦治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

方中以槟榔为君,质重下达,行气逐湿。

臣以木瓜舒筋活络,并能化湿,陈皮健脾燥湿,更能理气。

佐以紫苏叶、桔梗宜通气机,外散表邪,内开郁结,吴茱萸、生姜温化寒湿,降逆止呕。

诸药相合,祛湿化浊,宜通以散邪,温散寒湿,行气开壅。

但总以宣通为要,适用于湿脚气而偏寒者。

防己黄芪汤临床运用体会: 

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

益气祛风利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的原则是腰以上肿发汗,腰以下肿利小便。

防己黄芪汤即是一张治疗腰以下肿的利小便代表方。

《外台》以之治“腰以上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即是以下半身浮肿,腰以下酸重为特征。

当然,腰以下肿也包括膝关节、踝关节的肿胀。

另外,还可以见到脚重,爬楼梯拖不动腿的情况。

然而,对于本方主治的认识却又不能停留在上述的层次,还应探求体质上的特点。

就体质而言,本方证多见于虚胖体型,其人多肌肉松软,触之如盛水的皮囊;

皮肤多黄,上半身多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肤干燥。

其人多为悠闲者,或为养尊处优之人,或为大病恢复期养病之人。

因为体内水分容易外渗,故而平时容易多汗、浮肿、身重。

整个人如同一块吸满水的海绵,一动就有水液外流。

由于多汗与水肿,病人多伴有小便不利。

掌握了这种体质特点对于辨别方证是大有帮助的。

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方主治,很有必要与其他方作鉴别。

就体型而言,防风通圣散与大柴胡汤也多用于肥胖之人,但那是实胖,是腹壁肥厚,按之有力的壮实。

而本方所主则是虚胖,是水胖。

桂枝汤也主脉浮、汗出恶风,但却无浮肿身重,也无小便不利,而且多见于白瘦之人。

牡蛎泽泻散也主“腰以下有水气”,但多为“大病差后”,出汗也不及本方证多。麻黄剂也主水肿,但多为全身性的,至少是侧重于上半身,属于腰以上肿当发汗的范畴。

本方以黄芪固表止汗,主肌表之水;

以防己、白术利水于内,以杜外渗之源。

不惟治标,久服也能改善体质。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去皮)三两,白术、甘草(炙)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从六经层面来说,这是一首太阳太阴合病的方子。

没有表不解,能不能用苓桂术甘汤?

从临床的角度来说,我运用的还是比较多,这里可以从桂枝这个药证来理解,桂枝能够降冲逆。

苓桂术甘汤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是有气上冲,大家可以在临床中去看看是不是这样。

很多人会问,林老师,你这么说,苓桂术甘汤是太阳太阴合病。

外邪里饮,你又说没有表也可以用,那不是乱套了吗?

我觉得是要理解经方方证背后的方机,深刻的理解,然后去运用临床,不拘于条文,扩大经方运用范围。

我们来看看苓桂术甘汤条文,反复去读及理解背后的东西: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160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桂术甘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肾气丸亦主之。

后面两条条文来说,应该是没有表证的,也用到了苓桂术甘汤,核心是饮上冲。

这样去学习,我觉得就会特别有意思了,就是临床中会有特别典型的条文病,也会有不典型的。

这时,需要我们内化书本的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慢慢的看这个病多了,什么样的眩晕/头晕都见过了,治疗起来,心中会更有自信及把握。

林佳明,来自钦州的一个小城,默默的努力及传讲中医,传承经方。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5期全国基层经方传承班。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2022年7月,与利城老师出版了《林佳明经方实践录》,算是对自己学习经方6年的一个小结。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

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强调本气自病,重视先后天两天。

欢迎扫上面二维码,加我的微信,可以交流、学习中医,在中医路上一起成长。

​关注另外一个公众号,可以交流、学习中医,在中医路上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