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军李续宾六千精锐全军覆灭于三河镇,曾国藩痛心疾首数日不食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7-27 发布于陕西

1858年11月7日,李续宾成功地攻陷了三河镇的九个太平军营地。然而恰在当日,陈玉成和李秀成带领的十万大军突然杀到,清军被围得严严实实。

李续宾的部队陷入了重重的包围之中。湘军将士们感到了末日的恐惧,李续宾自己也认识到形势堪忧。

尽管部下劝他退守桐城,但在攻占九江后的李续宾,虽然知道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却仍然坚守阵地,决定在三河与太平军决战至死。

11月14日深夜,李续宾派出七个营的兵力,由金国琛和毛有铭等领导,分为左中右三路偷袭金牛镇。

次日黎明,抵达了距离三河镇十五里的樊家渡,并与陈玉成的部下发生了遭遇战。在激战开始时,湘军一度占得上风,成功击退了太平军。

然而,就在湘军准备追击的时候,突然大雾弥漫。随着一声炮响,陈玉成亲自带队从湘军的左后方杀出,湘军的左路率先溃败。

陈玉成成功地将湘军的中路和右路围困在烟筒岗一带,斩杀了湘军的副将刘神山、参将彭友胜和游击胡廷槐。湘军的伤亡超过一半,无法撤退。

听闻战报,李续宾急率四个营的亲兵前往增援。尽管他们连续冲锋了十几次,并杀死了两千多名太平军,但仍然无法突破包围。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七个营的部队被太平军歼灭。

李续宾带领部队撤回大营坚守。此时,驻扎在白石山的李秀成部队闻声赶来支援,三河的守将吴定规也率部从城内突出,三路兵马将李续宾的大营围住,逐个攻破李续宾的七个营地。太平军的包围圈如同铁桶一般紧密,让湘军无路可逃。

李续宾反复冲杀但始终无法突围。太平军像铜墙铁壁一样,向湘军压来。李续宾返回营地叹息道:“我们要败了。”

到了傍晚,李续宾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剩下的队伍下令:“等到月光时分,我们就突围。”

部队整装待发,等待月亮升起。但当月亮升起时,李续宾突然改变了主意,他认为分散逃脱是一种耻辱,决定继续坚守。

他对部下说:“打了十年的仗,很多将领因为逃跑而有失国威。我打了几百场战斗,每次出兵都没有想活着回来。今天,我们必须面对死亡。如果有人不愿意跟我一起,就先走吧!”

他的部下们都回答:“我们愿随李公一死!”

日落时分,太平军的攻击更为猛烈。李续宾下令决战,湘军将士们骑马冲出,斩杀了几百名太平军。

到了深夜,二鼓时分,总兵李续焘和副将彭祥瑞率领部下冲破营垒,太平军占据了营地,破坏了河堤,切断了湘军的退路。

李续宾意识到战局已无转机,整装待发,解开诏书和御笔披折,向北方行了两礼,随后焚烧了书信,骑着马离开营地杀入重围。

然而,湘军已开始崩溃,士兵们四散而逃。李续宾骑马奔驰,指挥战斗,却落入敌军包围之中,左突右冲,身上重伤累累。

他目光锁定前方的一面黄旗,知道那是太平军的大将所在,他对身边的人说:“那就是我生命的终点!”然后他径直冲向那里,直到战死。

有传言称李续宾是自缢而死。但无论如何,他确实是在战场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仅四十岁。李续宾去世后,舒城的难民找到了他的遗体,将其送到清军霍山大营。

三河战役中,李续宾麾下六千人全军覆没。湘军失去了数百名文武官员,以及一支重要的精英部队。在千里之外的湘乡,白幡飘扬,家家户户都在哀悼,祭拜亡魂。

李续宾是一位能带兵的将领,敢于担当,勇挑重任,毫不畏惧危难。他的部下军纪严明,无所违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和浙江五省的清廷官员,都极度依赖他。

他所到之处秋毫不犯,也从未发布任何严厉的命令,而是因为他的睿智和明察,加上他的英勇,多次救部下于危难,待人公正和平,因此深得部下的拥戴。

自李续宾加入湘军到在三河战役中牺牲,七年间,他先后攻占了四十多个城市,参与了六百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军中的一名悍将。他的战死,给湘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胡林翼将他比喻为清廷的长城,他的离世,就如同长城突然崩塌。他说,李续宾身经百战,却在一夜之间全军覆没,使得湘军将士无不胆怯,剩下的数万人,彼此劝告,不能再鲁莽行事。

胡林翼还说,三河战役失败后,湖北的湘军元气大伤,四年来集结的精兵在一夜之间损失殆尽,而且敢于战斗的将士,聪明才智的书生,也都凋零殆尽。

曾国藩则悲痛欲绝,几天都无法进食。清帝听闻这个噩耗,也不禁落泪,他祈愿上天能再赐予他一个李续宾来辅助他。

他下令按总督阵亡的规格,尽全力赐恤李续宾,并将他入昭忠祠。对他的父亲李登胜,赠予一品封典,并赏银五百两。他的儿子李光久和李光令,也赐予举人头衔,服丧期满后将会被皇帝接见。

三河战役的胜利,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激发了太平军的斗志,使太平军在战场上获得了主导权。

陈玉成和李秀成在战役中展示了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们在太平天国后期成为了声名远扬的将领。

曾国藩在1854年急忙带领湘军出征,这可能并非他心甘情愿的选择。他总是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够做到充分准备后再出省作战,然而当时的形势已经并不允许他有更多的犹豫。

曾国藩在1854年急忙带领湘军出征,这可能并非他心甘情愿的选择。他总是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够做到充分准备后再出省作战,然而当时的形势并不允许他有更多的犹豫。

他对李续宾轻率进攻三河并因此失败感到非常恼火,但他也明白李续宾是在执行命令,即使他个人不愿意,也无法抗令。

湘军是咸丰时代的军事巨头,而李续宾则是湘军中的猛将。李续宾的失败是一种强者的悲剧,是力挽狂澜者的命运,也是湘军的命运。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明知不能胜利却还要去做。

人们可以预见悲剧的结局,可以选择逃避,可以选择放弃,但如果那样做,就会失去强者的光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