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与抑郁症不一样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7-28 发布于北京

“抑郁症”这个名称说得多了,让大家误以为:抑郁症就像新冠病毒一样,具有实体存在人的体内,而且都是一样的;治疗抑郁症也像治疗新冠般消灭病毒,消灭“抑郁症”就行。

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目前通用的是DSM-5和ICD-11),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很清楚。

纸面上的抑郁症都一样,但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专业、负责的精神科医生,是否觉得抑郁症很简单,都不会得到肯定回答。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确定,但每个得抑郁症的人不同。

当我们说新冠的时候,可以剥离人的个性因素,谈的是“病”,治病手段也可以相同(除去少数有基础疾病或婴幼儿病人不适用)。

这是身体疾病的特点。

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相差不大(体重、身高等的差异,不影响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共性)。

因而身体疾病,通常可以不考虑身体差异:高血压可以用同样的降压药;疼痛可以用同样的止痛药;高烧可以用同样的退烧药;……

相比身体疾病,可以把“病”与“人”剥离开来,忽视人的身体素质差异,对不同人用相同治病方式,心理疾病的特殊性,“病”与“人”融合在一起,“病”是“人”存在属性的一部分。

或者说,对于心理疾病:

当你在说病的时候,说的就是人,不能像身体疾病一样,脱离人来谈论病。

当我们用描述身体疾病的习惯用法,用“抑郁症”的缩略形式,代替“得抑郁症的人”的完整称呼时,语言使用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觉得抑郁症是一样的,忽视了:

由于心理疾病离不开人的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每个得抑郁症的人必定不一样。

即使治疗抑郁症的生理病因,药物治疗也没法像身体疾病的药物治疗一样,不同人可以用相同药。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不同患者疗效不一,因而需要定期复诊,根据疗效调药。

如果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虽然可能要调药,但因为药物种类总共十来种,对不同患者调药在药量和类别上调整范围有限,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的调整范围便是无限:

必须根据每个得抑郁症的人的个性特征,实施定制化个性治疗(其他心理疾病类同)。

为何心理治疗师的经验无法规模化复制,对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比如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开发出对应的治疗方案,从而像医生治疗身体疾病,开具处方,病人自行服药一样,患者自行实施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病数量?

因为:

面对的每个患者都有其独特性,心理治疗师无法完全依据以往的同类病情经验,予以治疗,必须提供个性化的匹配方式。

不是说经验没用,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共性经验有帮助,但无法仅靠共性经验便能保证有效,必须重视当前得抑郁症的人的独特反应。

有的人,会对身边得抑郁症的人说:

你看别人得抑郁症也能扛过去,也能坚持学习,坚持高考、考研,坚持工作,为什么你不行?别人得抑郁症也没整天无力,什么都不想做,怎么就你没动力?

别人得抑郁症也没寻死,就你动不动想死?

……

因为抑郁症的实质,是“得抑郁症的人”,没有两个人完全相同,也没有两种抑郁症,即两个得抑郁症的人完全相同。

心理是非常主观的内容,就像人的痛苦是无法绝对横向比较的。

不能说A遭遇双亲去世,又配偶出轨和被裁员,而B只是失恋,就说A比B痛苦。

痛苦就是痛苦,A感受到的痛苦很痛苦,B感受到的痛苦也很痛苦。对当事人来说,都很痛苦。

对于得抑郁症的人来说也一样,不能横向对比,去谴责谁不如谁努力改变,不够坚强,没谁痛苦等等。

这样的态度,缺乏对心理疾病的了解,忽视了心理疾病说的是“病”,实际无法脱离“人”的个性差异。

没有两个人的抑郁症(其他心理疾病同样)是相同的,也不适合把不同得抑郁症的人横向比较。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相关文章:

《抑郁的进化根源》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如果抑郁症叫“好人病”》

作者:许标,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全职心理咨询师。预约咨询可加微信28022966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