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6次科考落榜,我毅然成才,原因在于...

 新用户8546LsRJ 2023-07-28 发布于广东


这三天是高考日,总想着通过一种更好的方式给广大学子们加油鼓劲。思来想去,可算有了个较满意的答案。
借着自己刚看完《曾国藩传》中曾国藩六次科考失利的案例,其中折射出曾国藩的良好心态,对美好追求的韧劲等优良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去领略和学习,最是今天站在年轻战场上的各位高考学子们。
那么,仅以此篇献给所有的高考学子们。
说实话,我总无法忘记曾国藩科举考了9次,6次落榜,且每次都是用功用力去考。曾国藩还自认真笨,他不像很多人失败了就去找各种借口,例如什么我没有认真复习,我粗心大意了,我心态不好导致发挥失常等。
曾国藩的每一次考试,都可以说是在正常水平上的发挥,也正是因此,他才说自己是真笨。其实曾国藩也并没有多笨,只是他在最开始时的备考方向错误了。如果真要说他笨,那他就笨在缺乏对错误引导的醒觉力。
但醒觉力这种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要知道曾国藩四五岁的时候就被教育引导走上科举之路。他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被授予非常系统化的应试模式,且他最大的老师还是他的父亲,一个同样混战科举多年终告败的考生。
所以说,父亲能授予曾国藩的,就是他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应试技巧。这些条件于曾国藩而言,可真是一把双刃剑,但无疑利的成分更多,只是代价也有点大,就是6次科考失利。
连续六次考秀才失利,让曾国藩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自己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上天没有给自己一个与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
但是曾国藩和爷爷一样,身上也有一股天生的倔劲。他曾在家书中说道: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意思是在困难面前表现懦弱,被失败击倒,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耻辱。因此他一生做事都和爷爷一样,倔强到底,绝不放弃。
为了弥补自己雄心与头脑之间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当然,用力不能用蛮力。再重复走老路不行了,曾国藩下决心一定要从过去的学习思路中突破出来,寻求改变。
他开始有意识去把自己考卷跟历年的模范考卷去作对比,纠察出自己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这一次,他终于开悟了。事实上,经历过此前那多次备考,他的基础已经打得非常扎实,只是还欠缺如何去调用的方法。
在遭受了第六次科考失利,还得了个被学台“悬牌批责”的待遇之后,曾国藩身体里蕴藏已久的绝地反击的巨大能量也彻底被激发了
有了一次彻底省思答题方法,应试技巧的打磨之后,曾国藩第七次走上考场。这一次,曾国藩没有像以前那样急于下笔,而是先默坐思考了半个时辰,在胸中构思好了整体脉络,然后才一股一股地展开,最后在文笔上细细打磨。几场下来,他自己感觉发挥得比以前都好。
事实也果真如此,放榜那天,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这之后的举人,进士,翰林等考试中,曾国藩都一一拿下。曾国藩的时代来了!
漫长的九年秀才考试生涯,是曾国藩生命中的痛苦记忆,却也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这些经历强化了曾国藩“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
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自己比较笨,但是也能走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走不通的科举路,可见只要努力,天底下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曾国藩在后来的生命历程中,越遇到挫折,越能燃起斗志,这一点对于他后来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俗语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
曾国藩就是个榜样。他用他的亲身经验告诉我们,什么叫越挫越勇,越努力越幸运。
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