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问|孔子创立的儒家,究竟是个什么儒家?

 文冠厚朴 2023-07-29 发布于安徽

图片

Read + Think = Rethink

读思之所 灵魂之乐

图片


说到孔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天纵之圣”、“万世师表”,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不言而喻。真要详细说来,恐怕写很多本书、很多篇博士论文都说不完。今天呢,咱们就围绕着文化简单来说几句。

图片

说文化,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而儒家文化又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核心文化。这套文化形成体系后,能被后世的知识分子普遍接受并流传至今仍保持强大生命力,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其内在原因就是孔子创立儒家的先进性,也是孔子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这种先进性和贡献,在于孔子对“儒”的发展。

儒者的概念在孔子之前就有,指的是掌握技能的术士,含义非常广。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中,“儒”字是一个人趴着在水下淋浴的形象,这是最早关于“儒”的释义。由此可以推 测,“儒”的本意就是“濡”,即淋浴、浸湿之意。殷商的“儒”种类繁多,除了跟“礼”有关的职业比如祭祀人员外,还包括巫医、方士等职业。这个定义与儒家后来讲的“君子”概念完全不同。



经过商代和西周的发展,特别是周公对条例的制定,社会的礼制逐渐固定下来,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也逐渐完成了彻底的社会分工。

孔子在刚出道的时候,就从事助祭之类的工作,是当时典型的儒者。凭借着聪慧好学以及超常的记忆与领悟能力,孔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精通礼乐制度,成为当时有名的礼乐大师,并获得国君的赏识。

图片

但孔子可不是一般人。与一般儒者不同,孔子的志向非常远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他逐渐发现礼乐教化对人的向上的引导作用,在此之上,他总结出一套以“仁”为核心的帝王之术。

他以社会上普遍敬仰的古圣先王为样本,研究其内在的高尚道德,并把这些道德都划归到“仁”的体系中。而制定《周礼》的周公,不仅具有高尚的德行,同时还对礼制的固定有决定作用,所以更成为孔子的偶像。孔子在晚年曾说: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可见周公一直是孔子的精神指引。

在这样的一套思想下,孔子对当时社会鱼龙混杂的“儒”,以及人们由之而起的对“儒”的误解和偏见感到担心。实际上,孔子一生都在为“儒”正名,努力把自己信奉的新儒家,与社会上其他职业的从业者区分开。

图片

《礼记·儒行》中,有一段孔子与鲁昭公的对话。孔子对儒的品行、形象、操守、气质等进行了全面描述。这段描述中的儒,已经与西周的儒有了截然不同的定义,完全是“士”或者后世常说的“君子”。所以,孔子倡导的儒学是一种新儒学,是一种发展了的儒学。

新儒虽然也演礼习乐,但只是作为一种修身传道的形式。相较于以往学门手艺就能称为儒者,新儒更注重个人身心的修养与境界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孔子一整套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于是,塑造中国文化内核的儒家就产生了。

最后再说两个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人不太注意的小问题。

第一,虽然孔子发展儒学,开创儒家,但孔子自己却很少以“儒”自称。
纵览《论语》全书,有一处“儒”: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女”通“汝”。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你应当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你瞧,孔子即便提到了“儒”,也在努力做着区分。他告诉子夏,你老师我就是君子儒,不是烂大街的小人儒。我们都知道,孔子用“君子”来要求自己和学生,这大概是他在回避当时社会对“儒”的不良印象。

当然,孔子的影响力在后世不断增大,儒家的群体也逐渐独立出来形成新的学派,所以后世的孔门信徒就不需要继续回避了。

图片

第二,孔子创立儒家,是一个无意识的行为。

纵观孔子一生,他大概没有刻意创立某个学派或开创某种文化。从儒学和儒家文化的历史发展来看,儒家的形成,依靠的是后世知识分子对孔子思想的概括、总结和发展。

儒家文化的起点肯定是孔子,以及其弟子。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把自己的思想推而广之。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的社会实践,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孔子的思乡。但我们仍然要认清,儒家文化的创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绝非孔子可以为之。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这显然说明他创立儒家的自发性。当然,这本身也是对儒学创立过程的精确描述。

聊孔子,聊儒家,聊文化,都是几辈子都说不完的话题。无论再过多少年,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贡献,都依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存在。

图片





读思之所长期征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