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肺癌检测,诊疗路上就不再迷茫!

 肺癌康复圈 2023-07-29 发布于安徽

👇

对于罹患肺癌的患者来说,在诊断初期,除了影像学检查以外,通常会听到“穿刺活检”、“肿瘤标志物”、“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各种检查项目,以致于患者经常搞不懂这些检查有什么区别和作用。本文将带领大家认识肺癌的各种检测项目,对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01  

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通常是为了获取病灶病明确其病理类型而做的有创检查。肺部病灶目前通常采用的是CT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还包括支气管镜下通过磁导航EBUS进行穿刺活检,而对于可进行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获取肿瘤病灶进行后续的病理检测。CT引导下的肺部穿刺通常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包括肺内或胸腔内的出血、气胸、肿瘤的种植转移等,因此需要医生的严格判断。

  02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目前认为与肿瘤相关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由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尿液或其他组织,再被检测出来,主要的监测目的是协助诊断和监测肿瘤。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是发生了恶性肿瘤,因为除了恶性肿瘤会释放这些物质,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的时候也可能释放此类物质导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


  03  免疫组化

随着肺癌诊断的精准化发展,不管是通过穿刺活检还是手术获取到的组织,都需要做免疫组化明确病理类型。免疫组化就是病理医生对病灶组织进行处理的一种常用技术方法,通过一系列操作使病理医生可以判断出哪些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属于那种病理类型,进而给出准确的诊断。如一位患者在穿刺活检后取到病灶组织后,会送到病理科,病理科会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及显微镜下观察,然后最终给出病理报告,明确是肺腺癌还是肺鳞癌等。


  04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目前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如PCR和NGS方法对患者的组织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主要是看患者的肿瘤病灶中是否提示存在基因突变,如果发现的基因突变(如EGFR基因突变)为明确的致癌突变且有对应的靶向药物,则患者有机会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对于有相关基因突变的患者来说,相比化疗,靶向药物的疗效更好且毒副作用更低。随着靶向治疗的普及且获得了国内外肺癌指南的推荐,目前基因检测已经成为常规检测项目。

对肺癌常见检查的认识理解及对肺癌诊断的进一步明确,有助于肺癌患者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式,使战胜肺癌成为可能

👇

喜欢的觅友请点个“在看”吧,星光不负赶路人,祝大家抗癌成功!

肺癌

相关好文

5年生存率高达84.8%,这一治疗是否能够改写肺癌患者的命运?

这个指标看似不重要,实则掌握着肺癌患者的“生存命脉”!

肺癌概述|了解这种致命疾病

审批编号

CN-119107

内容制作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