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方治百病”系列之协调方

 经方人生 2023-07-31 发布于四川

近代以来,国内的伤寒研究受日本影响很大,胡希恕、刘绍武、黄煌等伤寒名家的学术中,都有日本汉方医学的影子,他们的著作不太重视五行阴阳、五运六气这些理论上的东西,而是从临床和西医方面来认识临床问题,因此实用性高,容易理解、推广,其中山西的刘绍武是其中的佼佼者。读书的时候,有个山西同学,他对于刘绍武就很推崇,认为他的经验通俗、明了,重临床、不尚空谈。

刘绍武创立的“三部六病学说”中有三大疗法,其一为纠偏疗法,用于急性六病的治疗,其二为协调疗法,用于三部慢性六病的治疗,其三为复健疗法。协调疗法是当机体处于慢性的整体的气血不协调,疾病的寒热虚实同时存在又不很明显,或此处寒彼处热,或此处虚彼处实的病理状态时所采用的寒热补泻,升降散收同时应用,以使整体气血恢复协调平衡状态的治疗方法。协调疗法的基础就是协调方。协调基方体现了刘绍武协调疗法的思想。协调疗法是刘绍武“三部六病”学说诊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方剂组合有其独特之处,归纳起来,包括两个方面:协调整体的主方组合和改善局部的诸药配伍。

在协调整体的主方选择上,刘氏继承和发展了《伤寒论》中的和法。从148条中得到了启示,其云:“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结,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矣,此为半在里半在表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从证候看,“头汗出”证属少阳,“微恶寒”证属太阳,“手足冷”证属厥阴,“心下满”证属太阴,“大便硬”证属阳明,“脉细”证属少阴。在此六病俱在,“必有表,复有里”和“半在里半在表”的辨证模糊情况下。仲景以小柴胡汤主之,给临床上解决了一大难题,为协调疗法开了先河。刘氏引伸此义,把小柴胡汤作为协调整体的主方,一用应验。

方中黄芩清少阳之热,柴胡散少阳之实,人参补少阴之虚,生姜温少阴之寒,柴胡之开,半夏之降,构成宣通表里,贯注上下的有效治疗。方中七药,清散并举,温补同用,升降相合,使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从而使后天之本得固,气血之源得充,正气得扶,诸病得消,实为协调妙方,又恐其久服之弊,以苏子代半夏,降而不燥,川椒易生姜,热不仿津。从病性的角度分析协调基方的方义,柴胡治实,党参大枣甘草治虚,黄芩治热,川椒治寒,柴胡升散,苏子沉降,即通过调理人体虚实寒热升降达到协调正邪胶着状态的目的。

刘氏以此为基本方协调整体,针对不同病症添加改善局部的药物,创制了诸如调神汤、调心汤、调肝汤、调肺汤、调胃汤、调肾汤、调肠汤等在临床上反复使用、疗效卓著的验方。刘老晚年把调心汤,调神汤,调胃汤合在一起。命名三部六病全息方,该方升降上下,出入表里,其作用可上可下、可攻可补、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内外妇儿皆可应用,用之得当,疗效卓著。。

“三部六病”学术对传统中医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突破了传统观念,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刘老认为,在整体病证的辨证论治方面,中医占优势,但在顽固恒定的局部病症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应当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充实、提高。刘老创立了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的体系,且对辨证的规范化和剂型的合理化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刘绍武将其经验写成了专著,《三部六病》于1979年正式出版。此后又对先后对“三部六病”学说进行了42次更为详细和系统地讲述,其讲稿由弟子宿明良整理出版了第二部。此书被加印达10次,累计发行60万册,堪称现代中医书籍中的奇迹,一直畅销至今。他的弟子马文辉所著《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一书,以刘先生的学术思想、临证体悟、证治经验,进行收集和整理,内容可谓有源有流,互为表里,是开启中西医结合大门的一把钥匙,非常适合中西医从业者以及爱好者学习参考。

(注:刘绍武及其弟子的专著比较多,内容丰富,从理论到病案都有,在国内较为少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