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也需要童子功

 亦然花开 2023-08-01 发布于山西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我们读过的书、背过的古诗,有的到现在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但有的东西直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特别是过去一些曾经熟读熟背过的东西,到现在仍然能够背得滚瓜烂熟,这就是童子功的好处。

一、读书习惯

小时候我们读过去的书,就像一个大杂货铺,大部分是没有用的废铜烂铁,但中间也夹杂着一些名贵的古董。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有用或没用的东西,才使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虽然我们书读得博而不精,往往总是浅尝辄止,喜欢东奔西窜,但也让我们对很多东西激发了兴趣,为我们留下了一些或深或浅的印象。

这些小时候的读书印象,将对我们长大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间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些书,一下子明白了某些诗句或某段文字的意思和意境,或者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启示。

二、熟读成诵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的私塾,教书先生总是带着孩子们大声地诵读,也不告诉他们具体的意思。

一方面可能是教书先生水平低,不太了解那些文字的深意,另一方面对于小孩子而言,见识比较浅,也根本理解不了那些文字的深刻含义。

于是,孩子们只是跟着先生学,一边听一边读,形成了“先背再讲”的教学方法。

这时候,读书用眼看不如用耳听。因为用眼看也不认识那些字,更不明白那些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用耳朵来听先生读出来的声音,有时先生读错了,孩子们也只好以讹传讹了。

年少时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过来滚过去,即使当时不明白具体的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能不断地产生许多新的感悟,很是意味深长。

这种熟读成诵的方式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那些装在我们头脑中的书直到现在仍然有印象,那些到现在仍然能够熟背下来的文字,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是在不经意间突然出现的。

三、语感

不管是学习语文,还是英语,只要是语言类的知识,都讲究大声地朗读,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平时大声地朗读、背诵,目的是要产生语感,抓住文章的气势和神韵。这样读多了、背熟了,文章的骨架和腔调,甚至用字造句就会形成某种肌肉记忆。一旦去写文章,这种“骨力”和“神韵”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出现神来之笔。

我们去做那些阅读理解类的题目,不管是英语的,还是中文的,只要读过去就能找到正确答案,尽管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为什么用这个词语,为什么是这句话,但总是感觉它放在这里是最合适的,也是最正确的,这就是语感。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表象,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有效手段和必由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