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念营答疑】觉察的练习中,如何化解情绪?觉察的三个维度

 禅直修行 2023-08-02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图片

提问:观察自己,总想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跳脱不出来,不好的情绪感觉执着太重了,内心很纠结。心里想着这是内容,发现还是内心纠结怎么化解它?

藏影学长:这个问题是关于情绪的。当情绪发生之后,感觉难以跳脱出来,即使是提起了觉察,观察到了自己情绪的发生,也并没有很好的化解自己处在情绪中的状态。

在觉察的练习中,我们该如何化解情绪呢?它取决于觉察的深度、广度、速度。

其一,是觉察的深度。

我们内在的心念现象,是有细微和粗糙的差别的,我们能够从粗糙的程度,逐渐的观察到细微的程度,这个就是觉察的深入过程。

一个个细微的念头的和合,会形成了一个想法;一个个想法的和合,会形成了一个见解;一个个见解的和合,又会形成整个的思维活动。这就像一滴滴水珠,汇聚变成水流;一条条水流再汇聚,变成一条江河;一条条江河再汇聚,变成汪洋大海。

当我们的觉察程度最粗糙的时候,往往只能看到自己刚才有在思维活动,具体想了什么,只能有个模糊的大概,这就类似于我们只能看见汪洋大海。

当我们的觉察逐渐的熟练后,就能够观察到一些决定性的见解,并且能够大致看到见解是怎么来的,这就类似于我们认识到汪洋大海是江河汇聚的。

当再深入的时候,就能看得很清楚,每一个见解、结论,自己是通过哪些想法而得出来的,甚至能够看到每一个想法,又是基于一些什么样的因素而产生的。这就类似于我们发现每一条江河,其实是一股股水流和合出来的。

当看到最细微的时候,就能看到那些想法背后的细微念头。这就类似于我们看到了每一股流水,都是无数的水珠组合出来的。

当我们陷入到情绪中的时候,往往观察到的程度,只是在见解的层面。所以心中会十分执着对错,必须为此而争个输赢,否则内心会难以通达。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观察的很深入,见解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障碍我们,尤其能够观察到细微念头的层面,就能够体会到“自己陷入到情绪中”这件事,比起“争个是非对错”要重要太多了,毕竟自己对于这件事,已经完全失控,失去了自由,还谈什么对错。

这么说可能一下不好理解,我们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体会一下。

小孩子会因为玩具而闹脾气,就类似于“争是非对错”这件事,而长辈却不会因为玩具而如此。因为长辈的视角中,“理性”、“成熟”比“玩具”更重要。

而当我们能够观察得特别深入的时候,也会产生视角的超越,会认为“心的自在”比“争是非对错”更重要。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观察到了更细微的层面。那些更细微的内容,是自己过往不曾了知的。

当你没观察到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是自己在控制自己,在发挥所谓的自由意识。但是当自己能够观察到更细微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受控于哪些内容的,从而能够超脱于该内容的限制。

这个“内容的限制”的表现,就是“争是非对错”。

其二,是觉察的广度。

觉察的深度,体现在我们能够观察的越来越细致了,从思维看到见解,从见解看到想法,从想法看到念头,一层一层的递进、深入。

而广度,是整个的发展过程,是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广度决定了我们看待一件事情是否全面,是否客观。

就拿情绪本身来说,一个情绪的发展,它是有规律的。

从接触事件开始,我们会因为过往的经验、习惯,而产生感受,感受有苦有乐,苦的就会产生排斥倾向,这个倾向的力量就会逼迫我们去改变事件本身,事件本身如果没有被改变,我们的苦受、排斥得不到缓解,它就会逐渐的滋养负面的情绪。在这个情绪的发展过程中,内心的念头、想法,又是时时刻刻配合着感受、倾向而变化的。

如果我们能够对于这个过程看得比较的全面,它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我们会特别的理解别人,理解那些曾经不理解的事情。

因为所有的人,都是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所以即使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件,我们也能够特别的理解,知道这个不愉快事件的发生,并不是那个“还不知道心的规律”的对方决定的,它也是受自己智慧力不够所障碍的。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够相对容易的从自己执着的事件中跳脱出来,执着的力量化解了,情绪也会淡化。

这就是觉察的广度所带来的利益。

其三,是觉察的速度。

情绪,就像是火焰。

在最开始内心的不爽、微忿的时候,就像是一个火苗。如果我们能够在内心刚刚有微忿的时候,就觉察到自己的状态,那么这个情绪是非常容易化解的。

但是,如果微忿已经发展成了嗔恨、恼怒、甚至报复,则说明小火苗已经发展成了火灾。当已经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再采取措施灭火,就已经无法避免损失了,并且也不会那么轻松的就能够将火灭去。

所以,觉察的速度很关键。我们觉察到的越早,化解起来越轻松,越晚则越困难。当情绪已经很剧烈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多少手段能够有效了,更多的只是控制它不要更加的剧烈而已。

平时修行功课做的特别好,如果忽略了情绪的过患,轻视情绪,那么当自己还没有彻底克服的逆境来考验时,就容易让情绪发展起来,嗔怒之火壮大形成了情绪灾难,这个时候,用自己平时的功课来对治,往往就已经为时已晚了。

情绪特别激烈时,即使自己下地狱,也非得找回场子。而这样的发心,在自己还清醒的时候,是断然不会如此的,可见情绪的过患有多么的可怕。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当我们了解了情绪的特点之后,就需要去提高自己的觉察速度,让自己早一些觉察到,尽量在情绪的萌芽期去化解。

如果真的有所失察,陷入到了情绪中难以自拔,不妨短暂的离开让自己起情绪的环境。情绪是火,火需要燃料才能维持,而离开了引起情绪的环境,则是断开了情绪的燃料,这也是一种方便。

注:本文提问及答疑来源于“正念共修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