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一张挂有“老万全酒栈”招牌老照片中的老南京街道

 旧京遗韵 2023-08-02 发布于北京

探讨一张挂有“老万全酒栈”招牌老照片中的老南京街道

1 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图书馆馆藏的克诺普·道格拉斯(Knoop Douglas)1913年-1914年远东之行时,1913年冬在南京拍摄的九张照片之一 。 

由于该照片的作者明确,时间相对精准,照片中表现的实景更具参考价值。

自该照片在道友中出现后,对图中的街道产生各种推想,主要依据图中的“老万全酒栈”招牌(图2、图3 ):有认为是夫子庙贡院街的,有人为是中华路和贡院街交叉地……也有人引用名人的回忆录以证明其位置。

  

 认为是贡院街的起于海达·莫理循在1945年左右拍摄的“夫子庙永安商场”(图4)照片,图左朝街的木楼有商名牌“老万全酒家”,从其位置的状态看也非新建,应该和“1932年规划后建在中华路119号的老万全酒栈”(引用道友论述。)可以说存在于同一时期。

  民国时期南京称作“老万全”的应该不至一家。

“老万全”原本是指一家运用“洋机”参与“酿制”的“绍兴黄酒”,其中包括不同分类,如:“善酿”“加饭”花雕“女儿红”的酒坊名 民国后在南京各地名酒云集的环境下,老万全作为商号名全面开花,负盛名,当时南京走亲访友请人办事,选购两瓶贴有老万全酒家商标的绍兴为体面的礼物,也成为一种时尚。以致日占期间著名的“南京毒酒案”: 爱国人士把毒药放在日本人喜欢的“绍兴老万全黄酒”里,在日本大使馆内(南京鼓楼)举办的宴会上,多个日本人服后中毒, 二人死亡。

我对“南京老万全”的历史未作深入研究,身边也缺乏资料,只能根据常识作些解析。

绍兴黄酒在中国自古以来不仅是著名的“佐餐酒”,还是著名的“药酒底酒”。中医中的大量“治疗酒”都用黄酒炮制。《本草纲目》详细介绍69种黄酒制成药酒如:开胃健脾,顺气消食的“神仙药丸酒”;温补肾阳,健脾利湿的“仙灵牌肉桂酒”;治风湿性关节痛,四肢麻木,筋痹的“五加皮酒”;主攻反胃的“松节酒”等。北京同仁堂药铺“同仁堂酒”使用的酒就是向绍兴阮社章东明酒坊定制的“石八六桶”的专用酒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篇中说,以黍为原料的黄酒“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因此用这种酒在“邪气来时,服之万全”。

绍兴黄酒的酒坊很多,当地十户有七都和制作黄酒有关,清乾隆时期多达2300家酒坊。

绍兴人有其独特的推销酒模式:水客。他们是专门推销一种酒的“推销员”,不仅领“工资”,还可以从“营业额”中抽取“佣金”。因此挂上哪个名号的商品,只能买那个名号的商品,不得混卖。这种水客常由一些商埠码头,集市商街的不同行业的老板充当,如:客栈,旅店,酒铺,菜馆……

由于“黄酒”有之万全之说因此在绍兴黄酒中早有用“万全”命名的“铺名”,比如“万全”,“万全堂”“万全号”,“老万全”,“老万全东号”……

鉴于绍兴黄酒营销的这种模式,无论是老板,还是水客都可能打出“老万全”的名号。

老南京的“老万全”不仅代表“专属黄酒”,还代表“浙江菜系”,包括绍兴名菜中与酿酒有关的“霉糟醉卤系列”,如“醉鸡”、“醉蟹”、“糟鱼”,“.霉千张”,“霉干菜烧肉”“霉豆腐卤鳖”,“霉豆豉”,”霉菜梗根”……

民国后民国政府内多浙江人,用“家乡菜”招待“主宾”是很好的社交手段。所以出现多家“老万全酒家”很正常。在同铺名的情况下,为方便记忆,以便区别,商家会在铺名前加上以老板名字的堂名如“李记”,“华记”……

1中“老万全酒栈”,按照江南铺名含义“栈”指“临时停息之地”,包括人和物,除有“货栈”,“客栈”,“大车店”的功能外,还包含“同乡会所”,“途中驿站”,“商品存放”,“批发仓库”等作用。

照片中表现的街道为商品中转要冲之地,并非零售云聚之街,因此我估计就是转运货物和人的临时歇脚地。在1913年的大背景下,南京具有这种环境和功能的街区有:下关,汉西门,水西门,中华门外。

在图2“老万全酒栈”招牌的上方还有一块黑底浅色字的招牌:复诚信轮船客栈。这是轮船公司开办的“轮船客栈”,即:购买这家公司船票的旅客或托运的物品,可以在这里下榻或存放。轮船在当时专指长江江轮,因此这个“客栈”一定离江边码头不远。在以上提到的商业街区中,只有下关码头承担长江航运业务。

也就是说图2中的商业街应该离下关轮船码头不远。

通过图2中的光影可以推定:该大街为“东西走向”,图左朝南,图右朝北。两家“栈”都是朝北,这种大门朝向不是正常的“旅店”而是“货栈”,进入门内肯定有很大的场子,有其它朝南的住房,院子里还有其它的大门口,通往另一条街,供货物进出。

1860年成立由洋人监管的金陵关之后,从下关的官码头至惠民桥西桥头的地段基本由政府洋务和税收银行以及外国洋行的有关部门相继占据;惠民桥以东至“新筑马路”(后来的热河路南段)为较早的老百姓居住区,也是下关一带最早的商业区,那里有“鲜鱼巷”、“永宁街”……;新筑马路北口向东至仪凤门,路北是静海寺,路南部分地段为政府有关机构的办事或储运单位,因地势低洼,有大片空地。城门前因城防需要,是大片开阔地。在惠民桥桥东居民区形成之后,把仪凤门外至惠民桥后延伸到官码头的大路称作“仪凤门大街”,后来又改成“大马路”。这条“大马路”弯弯曲曲(图5),即使从惠民桥到仪凤门为东西向的马路,也是多曲线,很多地段并不能看到“城门”,只能看到仪凤门城门两侧的“城墙”。

  

  图2照片中显示的街道应该是位于惠民桥以东“新筑马路”以西的地段,离“鲜鱼巷”南口,“永宁街”北口不远。(图6.红线地段为图2照片的位置)。

图中的“老万全酒栈”和“复诚信轮船客栈”位于路南。

背景中“城墙”为仪凤门南侧的城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