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新意》-1-螽斯-新解

 karlinms 2023-08-04 发布于上海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一般都把这首诗解读为祝福诗,说是祝福多子多孙。用蝗虫多子来比喻人的多子。

还有一种说法,说这是形容后妃子孙多,要不嫉妒才能子孙众多。

我觉得以上这两种说法,都是胡扯。

他们两者,都把“诜诜、薨薨、揖揖”,翻译成群集、聚集、众多之类的意思。也把“振振、绳绳、蛰蛰”翻译成繁荣、持续、和睦之类的家庭样子。

我的看法是,诗经来自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在重复中,有不同,有差别,有深化。绝不是简单的没有差异的重复。

诜诜,“诜”,《说文》中,是“致言也”。《徐曰》,“先致其言也”。《广韵》,也说“众人言也”。所以,我的理解是,螽斯的羽毛,胡乱拍打,就像一群人抢着讲话,乱糟糟的。子孙要引以为戒才好。那正确的讲话方式是什么呢?“振振”的样子,才是好的。

振振,本意是鸟群飞的样子。突出表现鸟的有力有律。不像昆虫振翅,太快了,给人感觉急躁无序之感。通过螽斯之羽和鸟的翅膀的区别,来让子孙选择做人该有的样子。

薨薨,形容众虫齐飞的声音。这里特指螽斯羽毛抖动的声音,比较噪杂,吵死人的样子。绳绳,《管子·宙合》:“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尹知章注:“绳绳,戒慎也。”北周庾信《周祀圜丘歌》之五:“思虔肃肃,致敬绳绳。”通过前后比较,让子孙不要像螽斯那样浮躁,要肃静戒慎。按照经学家的解释,都解释成众多的意思。那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揖揖,按照经学家的解释,也是群集的意思,还发明了一个读音,通“辑”,集结的意思。而我的看法是,这里就是作揖的样子。揖,合也,形容螽斯的羽毛合在一起,形状犹如作揖,终于安静下来了。蛰蛰,按照经学家的解释,也是众多的样子。实际上,蛰,形容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我的看法是,蛰蛰,这里就是让子孙善于潜藏,才能存身。

纵观整首诗,前面两句,是对螽斯争恐展开翅膀,以及发出的噪声的批判。最后一句是对螽斯安静时的赞美。前后比对,看似矛盾,实际上统一表现了作者的价值倾向。那就是希望子孙有律振奋、持久戒慎、谦逊深藏。

这与多子多孙,好像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单纯就是诗歌唱作者,简单朴素的通过对螽斯的缺点和优点的观察,从而借此教育子孙们,培养美好品德。

子孙虽多,无德必衰;子孙虽少,善存者昌。这才是超越数量论的本质论。才是原创者的本意吧。

戒诜诜,宜振振;

戒薨薨,宜绳绳;

多揖揖,善守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