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临终下诏,让一个男人殉葬,雍正听后被吓破了胆,他是谁?

 四季视野 2023-08-04 发布于山西
康熙帝是古代帝王中少有的一代英主,更是满清十二位帝王中,仅有的3位庙号为“祖”的皇帝之一,他的功绩和成就足以彪炳史册。
不过,不管一个人创造过多少丰功伟绩,最终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威胁。公元1722年寒冬,69岁的康熙帝外出狩猎时,不慎受凉,后来逐渐发展为严重的伤寒病,要命的是还引发了其他并发症。
自此之后,康熙帝不仅非常怕冷,而且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当时,“九子夺嫡”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这对于年近古稀的康熙帝而言,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打击。
自知大限将至的康熙帝,内心显得十分矛盾,他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很显然,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这位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满清江山的千古一帝,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既有对权力的无限眷恋,也有对大清江山走向的万般担忧,但却无法逆转生命的齿轮,一步步接近死亡。
他深知该到交代后事的时候了,于是,在临终前命人,将雍亲王叫到畅春园,他要亲口告诉这个未来满清王朝的接班人,在自己驾崩后,需要让一个男人为他殉葬。
         
彼时,44岁的雍亲王似乎正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他不敢有半点怠慢,连夜赶到了康熙帝下榻的畅春园,他知道这是自己登顶帝位最后的机会了。
当雍亲王风尘仆仆地赶到康熙帝的病榻前时,这位命不久矣的老皇帝,在临终前,下了最后一道圣旨,命雍正将九门提督隆科多杀掉,给自己殉葬。
据说雍正帝听闻此事之后,差一点吓破了胆子,毕竟在电视剧《康熙大帝》中,隆科多可谓除了老十三胤祥和邬思道之外,是帮助雍亲王夺得帝位的关键性人物。
如果没有隆科多这个九门提督封锁皇城内外,并派遣重兵把守畅春园,那么,皇帝之位或许就会落在老八或老十四的手中了,到时候,雍亲王的下场自然不言而喻了。
隆科多身为雍亲王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兄弟,按照辈分属于是雍亲王的“舅舅”,他为了佟佳氏的将来和自己的前途着想,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帮助这个“外甥”。
当然,这只是二月河小说《康熙王朝》中的经典桥段,实则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亲儿子。
康熙五十年,也就是康熙帝去世的前一年,隆科多被攫升为步军统领。
这个职位看起来似乎官职不大,实则却是掌握京师警卫的关键性岗位。康熙帝之所以会做这个安排,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雍亲王继承大统增加了一个“保险”。
事实证明,隆科多后来在“九子夺嫡”中,的确发挥出了无人能及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帮忙,雍亲王才能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九五之尊。
雍正成为最终的“夺嫡”大赢家之后,不久便将隆科多封为一等公,他个人和佟佳氏在雍正朝时可谓荣宠备至,但隆科多其人晚年时期恃宠而骄,为此也曾多次被雍正帝降罪。
1727年,隆科多因结党营私等数罪并罚,并囚禁于畅春园内,一年后被圈禁而死。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雍正帝为了除掉隆科多,上演的一出自导自演的“卸磨杀驴”大戏。
不管隆科多晚年如何,但因为有他,也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雍正帝继位合乎理法。
不过,民间野史疯传雍正帝得位不正,讹传他为了夺取帝位,给重病在身的康熙帝,喝了一碗有毒的参汤,在康熙帝咽下最后一口气后,在御榻前更改了康熙帝的传位昭书。
按照野史中的记载,康熙帝原本是想将帝位传给十四皇子胤禵,但捷足先登的雍正帝却大笔一挥,将“传位于十四皇子”改成了“传位于四皇子”,这才成功坐上了皇帝宝座。
可实际上,康熙帝为了确保皇四子胤禛能顺利登基,赐死隆科多,是不得已使用的一招障眼法。
康熙帝为了将皇四子胤禛推到皇帝宝座上,曾亲自下令将原来的九门提督托合齐罢免,并让和雍亲王有亲戚关系的隆科多,担任这个重要职务,这种安排可谓用心良苦。
但康熙帝对隆科多还是不够放心,于是,才会连夜将雍亲王召入畅春园,并亲口告诉他让隆科多为自己殉葬。
正是因为隆科多在“九子夺嫡”中所显现出来的重要性,雍亲王才会在听到这个难以置信的消息后,差一点被吓破胆。
实则,康熙帝的真实意图非常高明,当时隆科多在面对“九子夺嫡”时,一直将自己化身于世外,既“不站队”也不表露心迹。
康熙帝下旨让隆科多陪葬,他为了活命肯定会做出选择,在这一招险棋中,如果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一切都好说,反之则可能成为“九子夺嫡”的牺牲品。
事实证明,隆科多是一个聪明人,他猜透了康熙帝的心思,并选择了自己的外甥雍亲王。最终,在他的帮助下雍亲王顺利登基为帝,而他和自己的家族也备受荣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