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敬畏,何来慈悲——读《Bad Blood》英文版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I couldn’t put down this thriller with a tragic ending。The story almost feels too ridiculous to be real at points (no wonder Hollywood is already planning to turn it into a movie). I think it’s the perfect book to read by the fire this winter.

——Bill Gates

1

引子
《Bad Blood》

都说医者仁心,慈悲为怀。

学医的人,都知道希波克拉底誓言,誓言中每一个字都是医护人员应该守护的初心,不作恶,就是起码的底线。

《Bad Blood》就讲了一个反面例子。

这本书源自去年底Bill Gates年度书单中的强力推荐( the perfect book to read by the fire this winter),于是加入收藏,作者是两届普利策奖得主John Carryrou。

《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Silicon Valley Startup》
《坏血:硅谷初创公司的秘密与谎言》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硅谷的创业巨头从估值近百亿美元到破产清算跌下神坛的狗血故事,这个故事中交织了名利、谎言、恐吓、法律和媒体的暗战,还有颜面扫地的达官显贵和血本无归的投资大鳄,堪堪一出投资界的大戏,读来令人感慨。

当然,故事中还有一群正直的人,正是他们,在恐惧和良知面前,选择了良知,他们的形象,在故事中闪闪发光。

阅读:2019.6.16~2019.8.7

类型:纪实文学,英文版

页数:352页,有点长,适合慢慢看

难度:3颗星,词汇量中上,部分医学术语需查阅

故事情节就不在此剧透了,仅列一些印象深刻的感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书,或读中文版《坏血》(不过中文版翻译错误较多,看来出版社和翻译小哥也缺少敬畏之心啊,几个章节对照过中文版,有多处很明显的翻译错误,下文我会列出),也可以直接看HBO纪录片《滴血成金:硅谷发明家》,很精彩。

2

女版乔布斯
Elizabeth Holmes

You ca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 and all of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but you can no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些人,你也可以在一些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林肯

Elizabeth Holmes 19岁从斯坦福退学创业,但她和其他退学创业的硅谷前辈相比,更牛之处就是还鼓动了导师教授一起创业,担任她新公司的顾问,不能不说她讲故事的能力和吸引人的魅力。

不仅如此,凭借过人的魄力、出色的攻关能力,以及对黑色高领衫的钟爱,Holmes也被称为女版“乔布斯”。

血检女神 Elizabeth Holmes

Who were bewitched by Holmes's mixture of charm,intelligence and charisma.

人们都折服于Holmes的魅力、聪慧和领导气质。

看前几章,对Elizabeth Holmes还是挺敬佩的:斯坦福高材生,个人魅力极强,充满了改变世界的梦想和激情,长时间呆在办公室,正是凭借于此,她吸引了大批的早期投资者和应聘者。

 但是有句话叫 Impossibly too good to be true,凡事说得太好听,背后必有蹊跷。

Holmes精心选择了不熟悉这个领域的VC投资者,并在产品距离ppt遥不可及的时候,在各种演示demo中采用了造假行为(用人工检测结果代替机器检测结果,甚至用破解西门子的设备来应对监管部门的调查),还在不同的投资人之间利用他们互相之间的影响力,最终在女主角的气质光环和投资利益的趋动下,硅谷精英们甚至连世界上最聪明的几个人也都犯了普通人会犯的错误。

She might be young, but she was surrounded by an all-star cast.

——John Carryrou

从Theranos的投资人团队可见一斑,这是一个怎样的全明星“亲友团”——

包括甲骨文创始人Larry Ellison,硅谷著名投资家 Tim Draper、传媒大亨默多克、美国教育部长 Betsy DeVos 家族、沃尔玛的 Walton 家族、墨西哥首富Carlos Slim等都不愿意放过这个具有无限潜力的机会,纷纷入场投资。2014 年,Theranos 已经获得了 4 亿美元的投资,估值超过90亿美金。

其董事会成员也是星光闪耀:前国务卿 Henry Kissinger 和 George Shultz,前佐治亚州参议员&军事委员会主席 Sam Nunn,前国防部长 William J. Perry等

It was OK to be optimistic and aspirational when you pitched investors, but there was a line not to cross.

You and I took the Hippocratic Oath, which is to first do no harm.Theranos is putting people in harm's way.

——John Carryrou

有时候,过度宣传没有问题,但它应该有个底线,Theranos的产品是用于患者的血液检测,直接关系到医疗伦理道德和患者的性命攸关,显然跨越这条底线了。

就如Carreyrou所说:“如果是个智能手机 App 或社交网络,准备好之前上线没问题,人们不会死。但药不一样。”

在这场“世纪骗局”中,这些被“割了韭菜”的投资大佬中,默多克的表现令我叹为观止:他向Theranos投资了1.25亿美元,就在他旗下的报社记者要曝光骗局时,他拒绝了Holmes撤下新闻稿的要求,个中的勇气、理智和行业操守,令人敬佩

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硅谷创投的圈子里,但它也体现了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老祖宗说“听其言,观其行”,胡适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永远不会错。

3

爱迪生的故事

Holmes认为她的发明堪忧爱迪生媲美,因此把第一个血检盒子产品命名为Edison。

爱迪生是美国知名的发明家,我们知道他很多名言以及很多发明的励志故事,可很多人不知道,爱迪生也是科技界过度承诺、Overpromise超前营销的鼻祖。即使是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也有一点那么不光彩的时光。

爱迪生可以认为是硅谷讲故事艺术集大成的第一人,在发明白炽灯泡的过程中,也夸下海口,对外宣称已经发明了灯泡,但此时还远远没有解决灯丝融化的问题,面临投诉和诘难,爱迪生只好出让股份堵住了爆料者的嘴。

但他用了四年时间,解决了灯丝融化的问题,自己挖坑自己爬,爬出来就是圣人。

也无怪乎Holmes会给产品名字命名为“爱迪生”,但她的问题在于,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用了4年,却还是没爬起来,爬不出来就是罪人。


要是她能把吹过的流弊都实现了,那就是一战成名,可惜没有如果。她和爱迪生的区别在于,Holmes和她的团队眼高手低,只能自己挖坑埋自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Holmes进入的是医疗领域,性命攸关,如果对患者、对科学毫无敬畏之心,谁会再相信她?

不由想起了乐视的“贾布斯”,4个坛子3个盖还能玩得顺溜,9个坛子6个盖就穿帮了,对比Holmes,两人竟算殊途同归,落得最后众叛亲离,怪不得别人。

4

Fake-it-until-you-make-it culture
一直假装,直到你做到

Those who the gods would destroy, they fist make mad.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she is a zealot and a zealot is such a believer, a ture believer in what they're doing, that they're blind to the reality what's happening.

她是个狂热分子,狂热者就是这样的一个信徒,对她正在做的事深信不疑,而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

——HBO纪录片《滴血成金》

Fake-it-until-you-make-it是一种硅谷的文化,其实它本身并不是贬义,甚至还有一点自我激励的意思(心理学上的“自我潜意识的自动实现“),但在科技领域,有太多的Overpromise,硅谷也有太多这样的狂热分子,我们身边也一样,在VC融资、IPO创富的巨大诱惑下,自然会有一大批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忘记了初心,丢掉了敬畏。

可能其他行业的要求没有这么苛刻。但是Theronas不一样,它生产的是血液检测的设备,检测结果决定了患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性命攸关。

爱迪生Fake it 了,但他有自己的天才和努力,熬了4年,熬到了time to make it 那一天,但Elizabeth Holmes却没有

5

闪光的良知
向坚守正义的人们致敬

在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迪克斯说:“在我能和别人过得去之前,我首先要和自己过得去。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

这个故事里,同样有几个人,坚守了“人的良心”,要向他们致敬:

  • John Carryrou:根据一个不起眼的线索,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在与对手知名律师的博弈中毫不退让,坚持了媒体人的底线。

  • Tylor Schultz:爷爷是前国务卿,并是Theranos的投资人,为了正义和良知也为了爷爷的名声,勇敢站出来,不惧律师的恐吓与威胁,揭露Holmes的骗局。

  • Erica Chung:前员工,被Holmes的律师团队跟踪、恐吓,仍然鼓起勇气向监管机构CMS实名举报,在Carryrou的报道之后,给了Theranos实锤一击。
I don't feel like it's sort of a cold-blooded scam,right? It just seems it started off as something small like one lie, and snowballed into this really crazy situation.
——Erica

Tylor谈到他那曾当过国务卿的祖父George Schultz 在整个事情曝光结束后,对他孙子说的话——

He said he had no idea how much deception there was and he was proud of me.

我看了腾讯视频的纪录片《滴血成金》,小伙子讲述这一段,令人动容,太喜欢这个帅气而又正直的小伙子。

书中还有一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个前CIA特工,Elizabeth Holmes儿时的邻居,书中的专利流氓(patent troll)Richard Fuisz。虽然是个下三滥,在输掉了和Holmes的专利官司后,竟然是第一个从外部看出Holmes的骗局的人,属于书中少数几个智商还过得去的人。

6

本书的翻译问题

有几个章节稍显晦涩,也有一些医学术语,就对照了中文版《坏血》(翻译:成起宏)的对应章节查了查,还是发现了不少错误。

现在的畅销书翻译无论是水平还是治学严谨程度,已经不能和傅雷、朱生豪、徐迟这些翻译大师相比了啊,略感悲哀。

有限的对比,就已经发现的多处错误:

  • 第二章,Elizabeth的男友Sunny,原版是印度人,翻译为巴基斯坦人。

  • 第四章,“Never said no reflected a can-do attitude”,翻译为“他从不对她说不,这一事实反应出一种坦诚的态度”,有点晦涩。
  • 第十章,“he would have given his left arm to get access to anonymized samples from service members in theater”,明明是虚拟语气,翻译成“他用自己的左臂去接触军人的样品”,这句翻译显得low了,应为“他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搞到匿名样品”。
  • 第14章,抽取血液“4.4 microliters”,是4.4微升,翻译为“毫升”,整本书所有涉及这个容量的单位,都翻译错了,差了10倍。
  • 第21章,Carryrou和Boies律师团队pk时,Playing the good cop to King's bad cop,翻译为“扮演与金的坏警察对应的好警察形象”,实际上,“good cop and bad cop”是个俚语,指审讯时采用的心理战术,就是中文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意思。

7

没有敬畏,何来慈悲
结语

到创业神话被戳穿,融资泡沫破裂后,Holmes还在坚持自己的无辜,把责任推卸到实验室的管理团队身上。很显然,她还没有吸取教训,对血检造假,还在幻想穿着皇帝的新装(The Empress has no clothes)。

同样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例,这个故事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不仅在硅谷,也在全世界、在我们的身边持续地、精彩地上演。

希波克拉底誓言又在耳边响起,举头三尺有神明,敬天敬地敬鬼神,别作恶。多几个乔布斯,少几个贾布斯,少几个霍尔姆斯。

没有敬畏,何来慈悲!

三个石头 2019.08.08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