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妈妈说过一句话: 无忌,你长大后,要当心被女人骗,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 不过,张无忌终究也没听妈妈的话。 不仅被骗得团团转,连心也一起被拐走了。 同样,在世界的另一端也有个漂亮女孩。 她用一滴血,在硅谷这个分分钟诞生亿万富翁的地方,造了一个价值600亿的骗局。 她叫伊丽莎白·霍尔姆斯。 一双清澈湛蓝的大眼睛,一副磁性低沉的嗓音。 见过她的人,都觉得她漂亮、自信,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听过她的人,都会为她清晰的思路、远大的抱负,以及那浑厚的嗓音折服。 美女学霸、名校辍学、19岁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这个简历闪光到任谁一看,都会认定: 她,也许就是下一个乔布斯或马克·扎克伯格。 这种认定不是没有理由的。 她一手创办的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从0开始,在10年内做到了市值90亿美元(600亿人民币)。 然而,随着《华尔街日报》的曝光,这个昔日的先锋公司一夜之间跌落神坛。 伊丽莎白也从人人敬仰的“血检女神”,摇身一变成了“硅谷第一女骗子”。 2018年出版的小说《滴血成金》,详细讲述了事件的内幕和细节,令世界震惊。 好莱坞正在改编同名电影,由“大表姐”珍妮弗·劳伦斯主演。 而今年,更是有一部纪录片,扒开了这个“美女骗子”的故事。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 The Inventor: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2025年,你确定的事会是什么?” “更多的人将获得他们自己的健康信息。” “2025年,你的愿望是什么?” “更少的人不得不过早地和他们爱的人说再见。” 面对镜头,伊丽莎白说出了这样的话。 听起来,真的是伟大的愿望。 尤其当她动情地讲出那个故事: 自己的叔叔身患癌症,因无法及时知晓病情,最终离她而去。 就像每一有着悲惨经历,决心改变未来的英雄一样,她的故事令人动容。 而这个改变,就从一滴血开始。 以往,检测疾病需要静脉取血。 可正如伊丽莎白所说,她和很多人一样,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打针。 并且,这种传统方式取血量大,效率低下,周期过长,且价格不菲。 要是能只用一滴血,一个小小的仪器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那该有多棒。 带着这样一个想法,她从斯坦福辍学,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同时,她也说服了众多大佬,有钱的捧钱场,有权的捧人场。 名为“Theranos”的血检诊疗公司风风火火地建了起来。 董事会成员熠熠生辉: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美国前国务卿兼财政部长-乔治·舒尔茨 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前任主席-萨姆·纳恩 美国前海军上将-盖里·罗海德 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将军-詹姆斯·马蒂斯 富国银行前首席执行官-迪克·科瓦切维奇 …… 检测手段也相当先进: 在指尖取血,用纳米容器盛装,然后放入一个小巧的检测仪“爱迪生”中。 如此简单的操作,就能检测出超过200项的血液指标。 好像科幻电影中的桥段啊有木有!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以后跑医院排队挂号的情景将成为历史。 大佬背书,前沿医学,造福人类…… 伟大的设想+顶级的团队,这一切,让年仅30岁的伊丽莎白登上了福布斯全球最年轻女富翁行列。 《财富》等杂志竞相采访她; 前国务卿为她办生日party; 跟各种政商界大佬同框…… 人们都喜欢天才的故事,尤其在硅谷这样的地方,每分钟都有奇迹发生。 大家都相信她就是那个奇迹,将会改变医学的未来。 然而,现实往往不像想象的那么美。 这个项目从研发开始,就困难重重。 其中有两个重大问题无法解决: 一是取血量太少,完全不能满足检测。 二是验血仪太小,根本无法完成检测。 可偏偏在这两点上,伊丽莎白展现出自己执拗的一面,不肯妥协。 她坚信,自己只要像偶像乔布斯一样偏执,就一定可以像乔布斯一样成功。 为此,她愿意做“这个世界上最偏执的人”。 然而,现实支撑不了她的偏执。 很快,她拉来的投资就要花完,可实验却没有进展。 为了继续取得投资者的信任,伊丽莎白凭借她的关系,在亚利桑那州促成了一项法案的通过: 每个居民可以自主申请血液检测。 同时,她的公司Theranos与连锁药店合作,“爱迪生”开始在线下投入使用。 当然,麻烦也随之而来。 因为这个小巧的,如同电脑主机一般的机器,根本无法完成他们网站上承诺的200多项检查。 对此,他们的解决方案是: 买西门子的仪器,验消费者的血,然后说是“爱迪生”测出来的就行了。 行吧,仪器的问题暂且算解决,但指尖取血量太少,依然检测不出结果呀。 他们的操作更绝。 首先,哄骗前来验血的消费者,依旧采用静脉穿刺的方法取血。 对于不肯配合的,他们就偷偷在血样中兑水。 这样出来的结果怎么可能准确呢? 简直是把人的生命健康当儿戏啊! 所以,不难想象出来的结果错误率极高。 据说,如果有100个梅毒患者前来测试,结果只有65人能被筛查出来。 这样的后果,导致疾病不能及时被发现,病人会延误病情,甚至传染给其他人。 事已至此,已经不仅是欺骗那么简单了。 这威胁到了每一个消费者的健康。 然而,对于这一切问题,伊丽莎白都选择视而不见。 并且,她变得越来越偏执。 她坚信:“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装,直到你成功)——这条硅谷人的金科玉律。 这从她为机器取的名字不难看出。 爱迪生,就是第一个奉行这种“硅谷文化”的人。 他曾大肆宣扬自己发明了电灯,但在当时,他甚至还没找到常亮的灯丝材料。 有记者前来调查,他就用公司的股份贿赂对方,堵住他们的嘴巴。 可以说,此时的爱迪生,和“骗子”无异。 然而最终,他解决了难题,也从欺骗,转变为成功。 只可惜,伊丽莎白没能复制爱迪生的成功,她只做到了前半部分。 并且她的事业,可不仅仅是做个灯泡而已。 这关乎人的生死与健康。 可她就是陶醉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不肯醒来。 所有试图点醒她的员工,也会被她“解决”掉。 曾经有个验血专家,为Theranos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就因为对技术上的质疑,而遭到伊丽莎白的排挤。 最终,他罹患抑郁症,竟然自杀了。 而其他良心发现的员工想要告发公司的秘密,也会被所谓的保密协议牵制,面对他们无法承担的诉讼风险。 最终,还是乔治·舒尔茨的孙子,曾经在公司做过实习生的泰勒·舒尔茨,联合几个员工以及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共同努力,才让这个惊天大骗局昭然若揭。 文章发表后,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其中就包括乔治·舒尔茨,这个曾为伊丽莎白背书的前美国国务卿。 为此,他竟然还和自己的孙子闹掰了。 看到这里,不仅让人疑惑: 这么一个女骗子,究竟凭什么让这些大佬如此信任? 片中的一个行为学家的说法很有意思。 当人们说谎的时候,都会心虚,测谎仪能够测出来。 但当人为了一个善意的理由说谎时,这种心虚就会消失,测谎仪就无法识别。 伊丽莎白就是如此。 她相信,自己在进行一项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 她相信,自己一定会改变世界,改变未来。 所以,她的眼神里总是流露出真诚,她的话甚至会让怀疑的人回心转意。 老实说,看了她的故事之后,你也很难简单地将她定义成一个无耻骗子。 童年的她勤奋好学,不看电视,把书本当朋友。 工作的她是个“狂人”,每天只睡4个小时,吃饭都在公司,每天工作到深夜。 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上,也切实地做出了努力。 只不过,她的努力和偏执都用错了地方。 再美好的愿景,都不该建立在无休止的谎言之上。 更不能打着改变世界的旗号,在生死攸关的医疗事业中抛弃底线。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她说过的那些鸡汤,未免觉得有些讽刺。 她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情况,不用过早地和世界说再见; 结果,她因为隐瞒实情,反倒让更多的人耽误了治疗。 她说真正的努力没有捷径,只有一次次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最终成功; 但她靠关系拉投资,伪造数据作假,走尽了捷径。 说和做之间,隔着万水千山; 做和成功之间,也相差十万八千。 通向成功的路也许有无数条,但一味的欺骗甚至丢掉底线,绝不是其中之一。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假装成功,你就永远只能做到假装。 就像精致小巧的“爱迪生”,外壳做得再漂亮,内里也污浊混乱不堪; 就像夸夸其谈的伊丽莎白,再美丽聪慧,终究也难逃惩戒。 改变世界,终究不只是说说而已。 作者:乔一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