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质与价值 | 武都花椒:椒香四溢红满枝

 培训班背包 2023-08-05 发布于陕西

图片





编者按:“甘味”凝结着醇厚,传承着道地,飘溢着香醇,寓意着甜美。搜集整理“甘味”特色农产品形成的历史文化,综合甘肃特色农产品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营养品质、质量安全和产业规模等方面的资料,为“甘味”品牌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支撑,是编辑《甘味品牌品质与品牌价值》一书的目的所在。在调查分析和科学试验数据基础上,甘肃农业融媒体中心组织采编人员,历时半年完成文稿编写工作,文章兼具科学性、文学性和传播性,是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价值科普传播的典型案例。

图片
武都花椒

火锅,一种凝聚着中国人美食智慧的饮食方式。关于火锅,《地道风物》里有这样一段话:“火锅,就是中国人生活的江湖。浮沉一方天地,汇通四方食材,涮得了山珍海味,也烫得了杂碎边角,热气鼎沸之间,多了几分人情来往。”作为平民美食的代表,火锅活跃在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无论什么季节,当你走进一家火锅店,总是人声鼎沸。

图片

丰富的食材是火锅永恒的主题,但只有辣和麻才是火锅的底色和灵魂。如果要麻得过瘾,麻得地道,麻得劲爽,一定少不了甘肃陇南的武都花椒。

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

早知有陇南,何必下江南。素有“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之称的武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盛产油橄榄、中药材、狼牙蜜,当然还有蜚声世界的武都花椒。

武都是我国花椒原产地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见于多部史料记载。《齐民要术》中有:《范子计然》曰:“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 熟时收取黑子,俗名椒目,不用人手数近捉之,则不生也。四月初,畦种之…… 方三寸一子,筛土覆之,令厚寸许;复筛熟粪,以盖土上。旱辄浇之,常令润泽。生高数寸,夏连雨时,可移之……若移大栽者,二月、三月中移之……此物性不耐寒,阳中之树,冬须草裹。不裹即死。”可见武都花椒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

图片
《甘肃乡土志稿》中也记载:“花椒为西北必需佐餐食品,其消费量仅次于辣子,青宁新三省出产极少,大部分由本省供应,故为本省上行成庄货品之一,且陇南尚有少数地方用以榨油,清香绝妙。”而关于花椒树,明代《救荒本草》中记载,(其)颗 ( 粒 ) 调和百味俱香;宋朝诗人刘子翚的《花椒》诗云:“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壁香凝汉殿中。鼎餗也应加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武都花椒在陇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芳香馥郁,气息氤氲,一粒粒饱满的红珠,裹挟着最迷人的气息,撩动着人们的味蕾。
今天的武都花椒为多年生经济林木,多在山地栽植,椒园阳光充足,病虫害发生少,人工拔除杂草,不使用除草剂。采用山地绿色高效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了收益。武都花椒形成了“标准化基地建设+优良品种+病虫害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为主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生产过程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解锁花椒的各种身份

今天的花椒多为调味料,而在历史上,花椒的身份可不止一种。“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是《诗经·唐风·椒聊》中对花椒的记载,因其果实繁多,有寓意多子多福之意。而在《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花椒还象征着爱情信物,“视尔如荍,贻我握椒”。除此之外,花椒还有以下用途。祭祀物品:我国自古以来便有野生花椒生长。《山海经》云:“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榖、柞、椒、柘。”先秦时期,人们祭祀先祖鬼神等为十分重要盛大的活动,通常有椒、椒浆等祭品。按照古人的理念,花椒树枝叶茂密,果实繁多,芳香馥郁,具有繁衍、盛大的美好寓意。用花椒酿制的椒浆芳香清醇,故以花椒或椒酒为祭品。
图片
椒酒:用花椒酿制的酒。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椒酒、椒柏酒、屠苏酒之中均加入了花椒。椒酒来源于先秦时期用于祭祀的“椒浆”,后来演变为椒酒。从汉代开始,椒酒为正月之时敬献长辈之酒。这一习俗在甘肃陇东南地区有小部分传承。
药物:花椒在《本草纲目》中记有三种——秦椒、蜀椒、崖椒。花椒果实入药主要分两种,一为椒红,一为椒目。椒红为椒实的外皮,味辛、性温、有毒。《神农本草经》载:“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
调味品:在清至民国的陇东南地区,花椒作为调味品已经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西北地区多食肉制品,花椒可去腥、解毒、生香,故花椒是西北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现在还用椒子榨油,提炼出麻油这一新的调味品。
深藏陇南的瑰宝

北方菜系多半偏重口味。在寒冷的天气里,吃一口麻麻辣辣的热菜,顿觉酣畅淋漓,这才是爽快和惬意。所以在西北菜里,辣椒和花椒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芳香浓郁、麻味醇正、色泽艳丽的武都花椒,渗透了西北人的每一根神 经,这种感觉刺激而又销魂。
花椒的生长习性为喜光、喜热,耐瘠薄、耐干燥,喜沙质土、砂壤土、壤土,喜中性偏碱土,喜水不耐涝,喜农家肥、氮磷钾硼肥,最佳适生区为海拔1150~1850米的阳坡或半阳坡地带。武都“大红袍”能名声斐然,与它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
图片
武都的地貌属南秦岭侵蚀、剥蚀构造山地,地处岷山山系与秦岭山地的接合部,海拔667~3600米,是南北气候过渡区,年均470毫米的适度降水量,独特的地域性气候,创造了大红袍花椒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境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温暖。生产地域的沙质壤土,土壤酸碱度在7.1~8.1之间,适宜花椒的生物特性。因此,武都是全国花椒最佳适生区之一。武都还是国家林业总局首 批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之一,“武都花椒”先后获得外贸部优质产品奖、全国林果名优特新产品金奖等。 
武都花椒属于芸香科花椒属的小落叶乔木,一般4~5月份开花,8~10月份结果。武都栽培的花椒品种较多,大红椒(大红袍)及其变异品种是当地的主要栽培品种,在陇南全境均有分布。各栽培品种成熟季节有很大差异,采收从农历五月下旬一直到农历八月。花椒中含有挥发性精油、甲氧西林(酰胺)、生物碱(主要是喹啉和异喹啉)、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蛋白质、不饱和脂 肪酸、乙酸芳樟酯、芳樟醇、d-柠檬烯、香豆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和芳香物质。
一簇簇花椒挂满枝头,将整个田野染成了红色。微风吹来,阵阵麻香沁人心脾。蜿蜒玉带红绸舞,美景处处是农家,这是丰收季节最好的写照。 
麻香沁脾大红袍

武都素有“千年椒乡”的美誉,盛产的大红袍花椒“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以其精油含量高等优良品质著称。干制后,外果皮呈深红色,内果皮黄色,果皮开裂后呈梅花状,果皮较厚,颗粒均匀,干花椒千粒重平均为20.09克。
图片
研究发现,武都花椒的椒麻鲜香主要来自挥发油类和麻味素类物质。武 都花椒的挥发油含量高达每百克6.09毫升,其中芳樟醇、 柠檬烯、月桂烯、 罗勒烯等含量较其他产区花椒高。武都花椒中羟基-α-山椒素的含量高达每克130毫克,较其他产区花椒每克高出37~110毫克。花椒醇提物含量高于17%,不饱和脂肪酸高于59%。武都花椒中铬、镍、铜、镉等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较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武都就开始发展花椒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武都花椒实现了从“零星栽植、地埂模式”到“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蜕变, 如今,在海拔1000~1900米适生区域已基本实现花椒全覆盖,规模由当初的几万亩发展到如今的上百万亩。在全国花椒主产区中,武都花椒面积、产量、 质量、农民种植收入占比均居第一,是全国知名地域品牌,武都也成为川渝地区火锅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 
随着花椒产业不断壮大,武都花椒稳固发展面积100万亩,总产量超过2000万公斤,综合产值42亿元以上。2016年7月,阿里“亩产一千美金”项目落地陇南,形成了“农户+合作社+电商产业带+电商平台”的模式,电商助力让武都花椒摆脱中间环节,以原产地直达需求市场,凭借好品质拉升了价格,中间利润大多进了椒农的钱包。电商合作社联合电商,帮助当地从松散的小农经济变成产业,“小花椒”也种出了致富经,使武都成为全国最大的优 质花椒生产基地和花椒产品研发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奔流不息的白龙江水,养育了善良的武都人,连绵不绝的群山,赋予了武都人勤劳坚强的性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粒色鲜艳、厚重丰盈的武都花椒“抢抓机遇”,红遍武都,火到国内外,用品牌价值描绘着红火的产业蓝图。
END

监制 | 刘国华

审核 | 刘诗吟

编辑 | 李树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