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国仅4年,后汉为何如此短命?真相:除郭威,满朝没几个正常人

 where5 2023-08-06 发布于四川

开运四年(947年)二月,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此时的中原地区已然处在契丹乱兵的蹂躏下,而对于刘知远来说,这正是他逐鹿中原的最佳时机。

1、心狠手辣的刘知远

当耶律德光入汴、中原军民奋起抗辽之际,刘知远据河东,积极策划,扩充实力,趁乱称帝于太原。

Image

刘知远本是沙陀部平民,冒姓刘,初为军校,隶石敬瑭部,梁、晋战于德胜,刘知远在战阵中救护石敬瑭得全,遂为他所亲信。

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以刘知远为都押牙,充心腹之任。石敬瑭在太原策划叛乱,倚他和桑维翰为左右手。

石敬瑭发动叛乱,后唐大军进围太原,他以5000之众,守卫太原,抵住了张敬达10倍之众,不但深得石敬瑭的信任,而且甚为耶律德光赏识,告诉石敬瑭:“此都军甚操刺,无大故不可弃之。”

天福元年(936)十一月,石敬瑭入汴梁称帝,用他典禁军,遂握兵权。天福四年(939)三月,与杜重威同加平章事,自以为有佐命之功,耻与凭裙带关系、庸劣无功的杜重威比肩,愤不受命。石敬瑭怒其倨傲,欲罢去兵权、勒归私第。

虽经侍臣劝阻,刘知远勉强受任,但从此与石敬瑭离心离德。

天福五年(940),石敬瑭借防范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之名,任刘知远为邺都留守,仍兼待卫亲军都指挥使,将他挤出朝廷。次年,又改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免除其禁军统帅职,以杜重威代之。于是,刘知远更加愤郁不平,萌生异志。

刘知远是个心狠手辣、诡计多端的人物:

晋安寨之役,张敬达部有千余名骁卒投降,石敬瑭想把他们编入亲军,刘知远却把他们全部杀掉。

他招诱吐浑白承福等部,置于太原东山及岚石之间,表白承福为大同节度使,收其精骑以隶麾下,后来又诬以谋反通辽,杀白承福及其家族400人,尽夺其杂畜财货。

辽兵南犯之际,他保聚河东,利用“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的有利条件,扩军积粮,坐观成败。阳城之役,他不发一兵一卒援救,却收诸军散卒数千人为己用,“由是河东富强冠诸镇,步骑至五万人”。

等到耶律德光准备北逃,部下文武将更纷纷劝进的时候,他遂于天福十二年(947)三月在太原称帝,因为冒姓刘,故以汉为国号(史称后汉)。为了掩人耳目,他仍用晋天福年号而不改元。

他称帝之后,仍然没有发一兵一卒追袭辽军,对浴血抗战的军民和惨遭杀害的百姓,仍然冷限旁观,不予任何救援。

而在各地将校逐杀辽将,上表归诚时,他就一例收纳,正式给以任命。

Image

他在太原组织好新的朝廷班子之后,就乘虚向洛阳进发。恰恰在这时发生了陕州兵变,将士杀辽将,上表归诚,刘知远得到通向洛阳的咽喉要地,大喜过望。

是年夏六月,他一路顺风地到达洛阳,不等入宫,便派亲信杀害李从益母子(947年,契丹灭后晋,李从益被当时留守汴梁的辽国国舅萧翰任命知南朝军国事,为中原帝),李从益的母亲王淑妃临死号哭说:

“吾家子母何罪?吾儿为契丹所立,非敢与人争国,何不且留我儿,每年寒食使持一盂饭,洒明宗陵寝!”

闻者为之酸鼻。

2、不该宽厚的人

刘知远到了汴梁之后,便颁布诏书说:

亡命不逞之徒,残民蠹物之类,或隐藏山谷,或畏惧典刑,及今日已前,结集为非者,并不问罪。仍令所在长吏,丁宁晓谕,如愿在军都者,量材安排;不愿在军都者,即任归农业。与限两月,明示招携。如限满依前结集为非,不议宽恕,即严加捕捉,复罪如初。

又“诏天下,凡关贼盗,不计赃物多少,案验不虚,并处死”。

这副狰狞面目,还有什么宽厚可言呢?那么,刘知远完全不宽厚吗?

也不是,他对那批卖国降辽的文武将吏是很宽厚的,甚至对罪大恶极的卖国贼杜重威,都十分宽厚。耶律德光将要北逃之前,遣还诸方镇,杜重威回天威军。

刘知远入洛、汴,移之为归德军节度使。杜重威拒不受命,刘知远先遣宿将高行周讨伐,继又亲率诸军前往。

杜重威向辽将麻答乞援,麻答也被镇州军民逐走,哪能救援他?杜重威粮尽援断,只得开城纳降。这次战役,杜重威负隅顽抗,杀伤汉兵甚多,而“邺城士庶,殍殆者十之六七”。

对于这样罪大恶极的卖国贼,刘知远仍封之为楚国公,授以冗职,安置于汴京,直到刘知远病危,才下令诛杀杜重威父子。

对杜重威尚且如此,则罪恶次于他的藩镇,就更加姑息了。

3、乌烟瘴气的后汉朝廷

刘知远称帝之后,旧日亲信将佐、幕僚都执掌了要害部门,杨邠、郭威任正副枢密使,苏逢吉、苏禹珪同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章任三司使,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兼平章事。

Image

这批人之中,只有郭威识见深远,接纳贤才,体察民情,有所作为,其余都是横蛮无知、残暴绝伦之徒。

苏逢吉善伺人意,惯于谄佞,而又嗜杀成性。刘知远出镇太原,他日侍左右,把奏疏藏在袖内。当了宰相,更爱杀人,刘知远欲镇压各地起义群众,他就草诏说:“应有贼盗,其本家及四邻同保人,并仰所在全族处斩。”

苏禹珪庸碌昏庸,一切照苏逢吉眼色行事,和他一个鼻孔出气,分一杯羹而已。

横蛮暴虐的刽子手,无过于史弘肇,他是个行伍出身的无知军人,自牙校以功擢至亲军主将。刘知远入洛、汴,他充当前锋,严束部伍,还能做到“兵士所至,秋毫不犯”。

进了汴梁城,他的狰狞面目就日益显露无遗了。

他“都辖禁军,警卫都邑,专行刑杀,略无顾避”,而且“不问罪之轻重,理之所在,但云有犯,便处极刑,枉滥之家,莫敢上诉”。

王章理财,惟事暴敛,堪与后唐时期李存勖的敛财奸臣孔谦相匹。

后汉建国前后,边防形势是比较缓和的。耶律德光死后,东丹王突欲(李赞华)之子耶律兀欲(永康王)在恒州自立为帝,率其党羽北返,击败述律太后,将她囚禁起来。

兀欲幼年随父居内陆多年,“慕中华风俗,多用晋臣,而荒于酒色,轻慢诸酋长,由是国人不附,诸部数叛,兴兵诛讨,故数年之间,不暇南寇”。

Image

兀欲与契丹守旧贵族的矛盾,实质上是改革与保守的斗争。辽朝内部发生摩擦,对内陆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使内陆得以从容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积贮力量。然而,后汉政权却让这个大好时机错过了。

后汉高祖刘知远在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进入大梁(今河南开封),半年后病故

4、郭威的崛起

他死之后,年幼无知的后汉隐帝刘承祐登上帝座,所引用者更是一批庸碌无知、又爱轻举妄动的浮躁之徒。

刘知远拉拢、姑息降辽方镇,无所不至;不但优遇活人,而且优恤死人,给活人做样子看。就连勾结辽朝、逞兵叛乱的杨光远,都“赠尚书令,追封齐王,仍令所司追谥立碑”。

他用了这么大的气力,本想用以安反侧,结果并没有达到他的主观愿望而适得其反。

杜重威叛乱甫定,李守贞等又联兵叛乱了。

晋昌节度使赵匡赞是赵延寿之子,与凤翔节度使侯益都受辽官职,虽经后汉留任,仍不自安,乃南联后蜀,举兵叛乱。

刘知远遣使招抚,赵匡赞便离长安入朝。后汉将王景崇率禁军至长安,后蜀兵已出大散关,王景崇恐赵部牙兵趁乱亡逸,欲令文面为计。

军校赵思绾狡狯异常,自青文面以骗取宠信。刘知远死后,侯益也从凤翔到达汴京,厚赂权贵,得任兼中书令、行开封尹。汉廷征调赵匡赞于兵入京,赵思绾便在长安发动兵变,联合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举起叛旗。

Image

与杜重威同时降辽的后晋宿将、护国节度使李守贞于是联合两镇,密通辽朝,自称秦王,据潼关叛。

以、王二人受李守贞官爵,又联合后蜀为援。三镇叛讯传三汴京,举朝震惊,朝廷遣将讨伐,既不置主帅,事权不一,诸将又怯懦畏敌,互相猜防,以至出师无功。

昭义节度使常思屯潼关,永兴军节度使白文珂屯同州,都畏惧李守贞,不敢进逼河中。凤翔节度使赵晖屯同阳,拥兵不动,也不敢进逼凤翔镇。

永兴节度使郭从义,河中行营都监王峻逼近长安,本可一举攻克长安,而二人势同水火,相互摩擦,形成了旷日持久、师老无功的被动之势。

后汉朝廷无奈,遂任枢密使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节度西征诸军。

郭威至军前,曲意收揽人心,他认定“擒贼先擒王”,把主要力量用来进攻声望最高、兵力最强的李守贞,李守贞久典禁军素有威望,自恃功高。他以为禁军一到城下,只消他三言两语,禁军就会倒戈投降。

不料事实全然与他的想象相反。为了截断叛军西逃之路,郭威亲率牙兵阻击蜀兵,蜀兵不战而退,叛军失援,陷于孤立。

为了严肃军纪,郭威斩违禁饮酒的爱将李审以示众,撤走不能作战的常思。

乾祐二年(949)夏,河中被攻克,李守贞自焚死。赵思绾在长安,势穷投降,被处斩。是年底,攻克凤翔,王景崇自焚死,三叛既平,郭威不自居功而推功于诸将相、方镇,遍加升赏,博得朝内外的普遍称颂,威望大增。

方镇叛乱的平定,后汉朝廷免除了外面的压力,内部倾轧、角斗反而更炽烈了。

5、奇葩的削藩

自后晋灭亡,耶律德光拘留诸镇节帅,不予遣返,等到抗辽斗争高涨,才匆匆命他们还镇,而在这时,各地将校杀辽将自立为帅者甚多,旧时藩镇即使能回到原镇,声威、实力也远非昔时可比了。杜重威和三镇叛乱先后被平定,方镇势力又一次削弱。

Image

于是,后汉朝廷便想趁此形势,策划削藩。乾祐三年(950),乘诸镇入京朝贺,来一个大调动,把他们调离本镇。这个调虎离山之计,本来无可厚非,但因将相擅权,营求货赂,滥用赏罚,反而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如保大留后王饶,曾暗通李守贞,本应受到法办,他却因厚赂史弘肇,靠史弘肇的援引,非但逃脱了法纪惩治,反而擢升为护国军节度使。以一个小镇留后,有罪无功,居然一跃而为大镇节帅,诏下之日,朝野骇异。

这样,削藩的效果非但不能收到,而后汉朝廷威信也大为降低了。

虽然削藩未收实效,然而,方镇势力削弱,暂时也无人敢于逞兵作战了。这时,朝内角逐趋于白热化,由将相倾轧发展到隐帝集团杀戮重臣,一幕幕的闹剧、凶杀剧,终于导致了后汉的覆灭。

刘知远的顾命大臣郭威、杨邠、史弘肇、苏逢吉,分为两派,势不能下。

杨邠出自小吏,本无知识,显贵之后,异常歧视文人,常言“为国家者,但得帑藏丰盈,甲兵强盛,至于文章礼乐,并是虚事,何足介意也”。

史弘肇说得更加露骨:“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

三司使王章也是小吏出身,只知钱粮,他说:“虽有长枪大剑,若无毛锥子,赡军财赋,自何而集?”

然而,他也鄙视知识较多的文人,公然说:“此等若与一把算子,未知颠倒,何益于事!”

像这样一批鄙俗无知、横蛮贪暴的人,还有什么治国之道可言!

杨邠为相,尽夺苏逢吉、苏禹珪之权,双方仇恨日深,乃至在宴会上吵闹起来,史弘肇还几乎动刀杀人。这场角斗,并不是将相意气之争或者文武重臣之争,它实际上包含了君权与相权、朝廷与方镇之争。

同是以幕僚起家,杨邠、王章都是不学无术的小吏出身,而且沾染了藩镇的骄悍恶习,不但偏袒方镇,倚重武夫,而且杨邠尤其独断专行,不识大体;苏逢吉虽名为书生出身,但全没有一点治国安邦的学问,于谄佞之术、贪暴之政,则是他的专长。

所以说,双方之争,很难说是什么进步与落后的矛盾。

乾祐三年(950),辽兵扰边,横行河北,诸镇拥兵自守,不敢抗击。后汉任郭威为邺都留守,主持河北军政,统率诸镇。郭威未出朝,廷议郭威是否仍领枢密使。

苏逢吉认为,大臣调外任者,从无带枢密使的先例,主张免去他的枢密使职。

史弘肇却说:“领枢密使则可以便宜从事,诸军畏服,号令行矣。”

苏逢吉反驳说:“以内制外,顺也;今反以外制内,其可乎!”

Image

争论结果,郭威还是领枢密使,出任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隐帝诏书规定:“河北诸州,凡事一禀郭威节度。'

于是,郭威就握有控制朝廷的实力了。

6、大乱斗

汉隐帝刘承祐即位时才18岁,年幼轻佻,狎于近习,专事荒淫。

他十分不满杨(邠)、史(弘肇)2人倨傲跋扈,而甚为信任善于谄媚的苏逢吉。

杨、史2人根本没有察觉,因而依然故态。

汉隐帝积恨已久,左右乘机谮言2人蓄谋异图,汉隐帝更加恼恨,便纠集舅父李业、近侍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等一伙亲信,密谋翦除杨(邠)、史(弘肇)等人。

翦除权臣,非同小可,即使是英明有为、手握强兵的君主和老于谋略的重臣宿将,都非易事,而乳臭未干、荒唐无知的汉隐帝和一批轻率无知、毫无政治经验的贵戚幸臣,轻率从事,除了招致灭顶之灾之外,还会有别的效果吗?

汉隐帝和亲信计议已定,伏兵殿门,趁杨、史、王3人入朝时,突然攻击,杀死3人,尽灭其族。

同时,又用苏逢吉为权知枢密院事,刘铢知开封府,命刘铢杀郭威家属。

复颁急诏,征河南诸镇至汴京,密遣使者赴澶州,杀戮郭威。

郭威闻讯,召集诸将校,哭诉杨、史之死和自己的遭遇,激怒将士:

“今有诏来取予首级,尔等宜奉行诏旨,断予首以报天子,各图功业,且不累诸君也。”

于是,亲将郭崇威(后改名郭崇)带头,率领将校纷纷要求郭威率兵南下,清君侧,洗冤诬。

Image

郭威遂命郭崇为先锋,自统大军随后,长驱渡河。河北诸镇闻讯,纷纷响应,一时声势大振。而汉隐帝召河南诸镇,诸镇皆按兵不应,仅刘知远同母弟慕容彦超率部入援。

郭威至滑州,节度使宋延渥开城迎降,郭威取当州府库财物,赏赐将士。监军王峻公然向军中宣布:“我得公处分,俟克京城,听旬日剽掠。”

郭威大军迫近汴京,汉隐帝才感到大事不妙,惶恐万状,连忙开府库劳军,赏赐禁军士卒每人20缗。

禁军得了赏赐,刚出城门,便不肯作战。次日,慕容彦超拥隐帝出阵,兵锋甫交,诸军纷纷弃戈迎降。傍晚,汉隐帝逃回汴京城下,城内已降,不能入城,被乱兵所杀。

7、首场“黄袍加身”

郭威率部入汴京,“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发”,一些贵戚达官也遭到杀掠。原任义成节度使白再荣,在任内“为政贪虐难状”,人们认为他和辽将麻答酷虐无二,称他为“白麻答”,移镇滑州,“箕敛诛求,民不聊生”。

罢任之后,搜刮所得巨万,居于汴京。然而,受害最烈的还是市内百姓。在混乱中,只有右千牛卫大将军赵凤和一个不知名的童子守住一个街口,手持弓矢,抵挡劫掠的乱兵,射死多人,保全了全里。

部将郭崇、王殷见军纪乱得太不成话了,急忙报告郭威:“不止剽掠,今夕止有空城耳。”

郭威便下令分委诸将分部禁止劫掠,违者当场处斩。

大军入城,捕杀刘铢等人,苏逢吉自杀。郭威请太后临朝听政,迎立刘知远之侄武宁节度使刘赟继位。刘赟未至汴京,镇、邢2镇报辽兵南犯,郭威率禁军北上抵御。

军至澶州,将士哗变,将黄袍披在他身上,拥为皇帝,转回汴京。刘赟至宋州,被杀。广顺元年(951),郭威受后汉禅让,即皇帝位,国号周(史称后周)。

这是五代兵变拥立皇帝的第四场,也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样板。其实,辽兵南侵不过是个假情报罢了。

后汉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从建国到灭亡,前后仅4年,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沿袭了后晋的暴虐统治,且又过之,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背道而驰,尽失人心。

在当时,虽有各地的农民起义,但却不具备发展成规模宏大的、足以扫除污秽、刷新局面的农民大起义的条件,因而也只能通过政变、改朝换代之后的改革来实现这种历史任务,这就不能不使新局面里蕴藏着大量的病毒,使以后的新的统一王朝染有积贫积弱的病症。

Image

后周建立后,刘知远之弟、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河东,于太原称帝,自命为后汉的当然继承人,仍用汉为国号(史称北汉),俨然以正统自居(《新五代史》称为“东汉”,包括在十国内)。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