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砖石拱券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黄之中 2023-08-06 发布于上海

拱券指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形成弧形的部分,使用块状材料堆砌而成的跨空砌体,所以拱券实际上是一种建筑结构。

拱券结构在中国出现比较晚,在我国古代的建筑应用中是由地下逐步发展到地上的,最早始于西汉时期的墓室营造,过渡到魏晋时期的砖砌佛塔,东汉时期的拱桥,宋代修建城墙、水门,南宋用于城门洞口,明初开始采用筒拱建造房屋,清朝以后普遍应用于官式建筑。

一、砖石拱券在地下建筑中的应用

1:墓葬

中国最早的砖石拱券技术出现于西汉早期的墓葬当中。西汉中叶以后,砖石拱券技术在墓室营造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表现为筒拱和穹窿两种结构。

2:排水涵洞

除了墓葬建筑以外,汉代的砖石拱券技术也应用于排水涵洞的建造。

二、砖石拱券在地上建筑中的应用

1:佛塔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拱券技术被用在砌筑佛塔之上。我国古代的佛塔经历了一个由木架结构到砖石结构的发展过程,而砖石佛塔对于拱券技术的使用更为广泛,如建于五代时期的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不但塔门为砖拱券,塔的内部各层走道也使用了砖拱券

2:拱桥

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尔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联拱拱桥又有厚墩联拱和薄墩联拱两种基本类型,拱数以357911奇数为主,如桥孔特别多的也有偶数的。

拱桥根据拱的形状,有多种拱券形式,如半圆、马蹄、椭圆、圆弧、抛物线及折边(五边、七边)拱券,还有全圆的拱桥等等。拱桥,根据其构造情况以及拱券的圆弧和排列形式可分为:陡徒和坦拱式拱桥、尖拱和圆拱式拱桥、连拱和固端式拱桥、单孔和多孔式拱桥、实腹和空腹式拱桥,以及虹桥等等。

石拱券的砌筑方法分为十种:一是并列砌筑;二是并列榫卯;三是横放并列;四是纵联砌筑;五是分节并列砌筑;六是联锁分节并列砌筑;七是锒面纵联砌筑;八是框式纵联砌筑;九是乱石砌筑;十是锒面乱石砌筑。

3城门

北宋以前的城门洞多为梯形的木架结构,这与古代主流建筑在材料和结构等方面的使用都是一致的但从南宋开始,火药开始在战争中频繁使用,木构架城门便成为军事防御中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强城防,砖石拱券逐渐推广到城门的横楣之上。

4宫殿

在明代,为了发挥砖石拱券技术的优势,常常建造无梁殿用来防火无梁殿是用来存放皇室档案或佛经的地方,整座建筑不用一根木梁,完全用砖为基本材料,以拱券技术砌筑券洞及穹窿顶始建于明初的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无梁殿,其寺内木构建筑在后来均毁于战火,只有砖砌的无梁殿至今巍然屹立

5民居(以窑洞建筑为主)

砖石拱券结构(也包括土坯拱券结构)在黄土高原的民居———窑洞中使用广泛,地下窑院的进院门、鼓楼、宗祠等有时也使用这种结构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等因素的影响,晋中、陕西和陇东等窑洞集中的地区,对于拱券结构的使用也有差异,主要体现为筒拱、十字拱、扶壁拱和丁字拱等不同形式

窑洞建筑从建筑布局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地下天井院)、独立式三种基本窑洞类型。

1)靠崖式窑洞

①靠山式窑洞:出现在山坡土原边缘地区。窑洞靠山崖,前面有开阔的川地,很像靠背椅的形式。因为它要依山靠崖,必须随着等高线布置才更为合理,所以窑洞常呈曲线或折线形排列。

②沿沟式窑洞:是在沿冲沟两岸崖壁基岩上部的黄土层中开挖的窑洞,或就地采石,箍石拱窑洞,很多只在窑脸和前部砌石,纵深部仍利用黄土崖,俗称结口窑洞,陕北许多农户很喜欢这种窑洞。

2)下沉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实际上由地下穴居演变而来,也称地下窑洞。在黄土塬的干旱地带,没有山坡、沟壑可利用的条件下,农民巧妙地利用黄土的特性(直立边坡稳定性),就地挖下一个长方形地坑(竖坑),形成四壁闭合的地下四合院(俗称天井院、地坑院),然后再向四壁挖窑洞(横穴)。

下沉式窑洞还可以细分为全下沉型、半下沉型和平地型三种。

3)独立式窑洞

从建筑和结构形式上分析,独立式窑洞实质上是一种岩土或覆土的拱形建筑。

①土基窑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土基土坯拱窑洞;另一种是土基砖拱窑洞。

②砖石窑洞:在陕北窑洞区,由于山坡、河谷的基岩外露,采石方便,当地农民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石料建造石拱窑洞。因为其结构体系是砖拱或石拱承重,无须在靠山依崖既能自身独立,形成一种独立式窑洞,又因为石拱顶部和四周仍需掩土1~1.5米,故仍不失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