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味中药——黄芪

 LYs4hj0gj1z9ba 2023-08-07 发布于广西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根。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处方用名】

黄芪、北芪、绵黄芪、炙黄芪、生黄芪。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主治】

本品性温味甘,入脾肺二经。补气之中且有升发及外达之特性。故既能补中气而生阳举陷,益肺胃之气而固表止汗,又能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为补气生阳之要药。

1、补气生阳:用于脾肺气虚及中气下陷之证。若脾肺气虚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气短自汗等证,常配人参或白术同用。兼阳虚者,可配附子同用。中气下陷之子宫脱垂,久泻脱肛、胃下垂等证,常配人参、柴胡、升麻等同用。

2、固表止汗:用于体弱表虚之自汗、盗汗证。治气虚自汗证,常配白术、防风同用。或配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治阴虚盗汗证,常配当归、熟地、生地、黄连等同用。

3、利水消肿:用于气虚不运、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等证,常配白术、防己等同用。

4、托毒生肌:用于气虚不足之疮疡内陷,久溃不敛或脓成不溃等证。如疮疡内陷、久溃不敛,常配党参、当归、肉桂等同用,以生肌敛疮。若见脓成不溃,可配当归、银花、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以托毒排脓。

此外,本品亦可用于气不摄血之便秘、崩漏等证。常配人参、白术、当归、龙眼肉等同用。治劳倦内伤而致的血虚发热或妇女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等证,配当归同用。

【用量用法】

9~30克,煎服。补气或升阳多炙用。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多生用。

【使用注意】

疮疡初期,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证,不宜用。

【药效比较】

人参、黄芪均能补脾肺之气,二药常相须为用。然人参能大补元气,且有益阴生津,安神定志之功,为治里虚之主药。黄芪能补气升阳,兼有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为治表虚之要药。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要药,痘证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本草正义》:“黄芪具春令生发之性,味甘气温热黄,皆得中和之正,故能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其皮味浓质厚,力量皆在皮中,故能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但升举有余偏于阳分,气虚阳弱者,宜升宜提,而阴虚火扰者宜禁。”

药物成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质、胆碱、甜菜碱、叶酸等。

药理: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有扩张血管作用,可使血压下降。口服或注射黄芪均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大白鼠口服大剂量黄芪粉对血清性肾炎的发病有阻抑作用,并能延迟蛋白尿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能保护肝脏,有防治肝糖原减少的作用。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每日一味中药——黄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