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凭啥这么吸引年轻人?

 大遗产 2023-08-07 发布于北京



大部分人对景德镇的印象,都源于“瓷都”这个称号。千百年来,陶瓷赋予了景德镇无限的荣耀:宋代它受天子青睐而得名“景德镇”,元代惊艳世界的元青花瓷在这里诞生,明清时期御窑厂立于此走进这里,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厚厚的“瓷海”。如今,3万“景漂”汇聚于此,寻觅陶瓷艺术梦想,当传统制瓷技艺和现代创意相融合,古老的瓷都逐渐个性张扬起来,成为了一处现代“桃花源”。

2023年7月28-31日,“中华遗产”团队携手“同程旅行”团队,招募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子,共同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开启了一场别具特色的陶醉”之旅


   

危机时刻,多亏还有高岭土

龙珠阁位于景德镇珠山之巅,是当地人心中的城市地标性建筑。

1792年,乾隆皇帝迎来了八十大寿。英王乔治三世派特使马戛尔尼由海路北上,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并献上贵重的寿礼。在乾隆接见时,特使请求通商减税,还请求援助英国一座瓷器工厂,并在制瓷原料(黏土、高岭土和釉料)方面给予保障。

没想到,乾隆爷以“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不过,乾隆皇帝回赠了马戛尔尼丰富的礼品,其中包括他们所渴求的景德镇瓷器。当时的景德镇,已是大清帝国最著名的瓷器产地,在欧洲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 清代景德镇全图,御窑厂处在城区的中心地带。
返国途中,英使没有选择海路,而是由杭州转富春江到达玉山,再转信江,经鄱阳湖溯赣江,翻南岭至广州出海。这是一条颇为曲折的水路,他们为何弃易选难?原来,这正是景德镇外销瓷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与马戛尔尼同行的化学家吉兰(Gillan)博士在著作中写道:“直到现在,中国瓷器制造还是最优秀的。它卓越的技艺关键是瓷土和高岭土的高纯度,还有绘在瓷器上蓝色颜料的良好质量……”

确实,景德镇瓷业的崛起与北方战乱、制瓷工匠南迁有关,但更与当地盛产优质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分不开。

闻名世界的高岭土。

高岭土,俗称瓷土,因首先发现于景德镇的高岭村而得名。高岭土呈白色,含铁量极低,是配制高级细瓷坯和釉的最好原料,耐火度高达1735℃。

高岭土作为制瓷原料大量引入瓷胎,最早发生于元代的景德镇。此前,景德镇制瓷采用单一的瓷石为原料。南宋以后,表层瓷石的逐渐枯竭,景德镇制瓷业开始面临原料危机。幸运的是,元代的景德镇瓷工找到了一种新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岭土,他们把高岭土与瓷石配合使用,发明了“二元配方”制胎法,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瓷石经水碓舂碎后,反复淘洗,可制成块状不(dŭn)子,用于制坯。

高岭土的使用是我国乃至世界制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此前,单一的瓷石泥料(称“一元配方“)只能烧至1150℃左右,为软质瓷,变形率高,胎色也不够白净。而高岭土耐火度高,在瓷胎中起到骨料的作用,提高了瓷胎的耐火度,可烧至1330℃左右,景德镇瓷器从此由低火度的软质瓷,提升为高火度的硬质瓷,这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给景德镇瓷业带来一系列重大变化。

正是由于高岭土的使用,使景德镇安然渡过了南宋时期的制瓷原料危机,在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

▲  直到今天,景德镇仍旧保留着一整套的手工制瓷技艺,上图分别是拉坯、利坯、浸釉。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以清代镇窑为原型,外观上极具设计感。

景德镇市的中心是珠山,一座几丈高的小山。上世纪初,有人在珠山脚下开了家瓷器店。尽管铺子生意一般,但依然坚持了几年才停业走人。房主收房时,赫然发现一条地道,一直挖到珠山下面……于是,一个让古瓷研究者愤恨不已的消息炸开了:贼快把官窑瓷片偷光了!

这话未免夸张,珠山地下的御窑瓷片号称以吨计量,偷是偷不光的。那么,为啥珠山下埋着那么多官窑瓷片呢?

▲ 图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正门。这里曾是明清两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也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

英国人李约瑟说,景德镇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此话不假,景德镇自唐代开始烧造瓷器,宋代发展成著名窑口。元以后则一直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制瓷中心但是,景德镇地处丘陵地带,境内三分之二是山地,陆路闭塞。不过,好在这里还有丰富的河流,所以旧时交通主要依赖水运

早期景德镇的窑口多建在河边:一来瓷石、高岭土、木柴等制瓷原料走水路方便,二来烧好的瓷器也走水路,昌江直通鄱阳湖,再转到长江和大运河又或是出海,四通八达。

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和大部分长江流域的城市一样,景德镇一到夏季便洪水暴涨。从明早期开始,一些窑口不堪水患,逐渐向地势高处迁移,至高点珠山,您猜被谁占了?肯定是官家窑口嘛。元代的官窑——浮梁磁局的位置已不可考。明代的御器厂,清代的御窑厂,都在珠山之上。

▲ 景德镇文创雪糕“珠山之巅”借鉴龙珠阁造型,带着满满的瓷都文化。

御窑厂作为明清陶瓷的“研发中心”,几乎所有新品都在这里创烧。瓷器的烧制过程充满未知数和挑战,在窑中经历一千多度高温,全过程几乎不可人力控制,再加上古代技术有限,一窑烧下来,歪瓜裂枣绝不会少。出于成本考虑,民窑对瑕疵品的态度较为宽容,能用的就折价卖掉,实在不堪的才丢弃。

官窑则不同。但凡烧出瑕疵品,比如变形或釉色不纯正,解决方法是,就地砸碎掩埋。要知道皇帝的专属品,即便是砸碎了,也不是平民可以拥有的。不过,正是这种极端做法,“打”出了官窑瓷器的至精至美

▲ 相传明万历年间,童宾在烧制御器大龙缸时投火祭窑,后被奉为窑神。

一般认为,如果市场上出现了一件明代官窑瓷器,在御窑厂遗址里没有同样的瓷片,那这器物就是假的。不但外面有的遗址里有,外面没有的遗址里也有,比如宣德皇帝的蟋蟀罐。

1993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御器厂遗址发掘出一堆青花瓷片,经修复全部为宣德朝的蟋蟀罐,罐身绘有凤凰、天马、海兽、珍禽、小鸟、牡丹、瓜果等纹饰,其中有五爪龙纹,说明这批蟋蟀罐是皇帝私人用品,属于宣德朝御窑最重要的遗物。

 御窑博物馆内陈列着宣德朝蟋蟀罐(修复件),极为珍贵。

按野史记载,宣德皇帝酷爱斗蟋蟀。但如今,宣德蟋蟀罐在两岸故宫博物院都鲜有收藏,这或许是因为宣德帝突然驾崩后,即位的正统帝年仅8岁,宣德帝的母亲张氏为防止小皇帝玩物丧志,“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悉皆罢去”,这当中自然就包括了蟋蟀罐,就连景德镇烧好的蟋蟀罐也一只不留。

因为太皇太后张氏的原因,官方文献没留下任何宣德斗蟋蟀的证据,但这却给传说留下了发挥空间,到了清代,被蒲松龄整理成小说《促织》。现代又被选进了中学课本,第一句就是“宣德间,宫中尚促织”,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宣德斗蟋蟀。


御窑遗址出土的明代瓷枕,据说是明英宗的度夏神器。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内展出了大量明清御窑瓷器的修复件。假使有心,你会发现其中大部分是明代的,这是因为清朝制瓷技术进步,残次品较少的缘故吗?

督陶官唐英给乾隆的奏折上说:“所造之器出自窑火之中,不能保全件件全美,每岁每窑均有落选之件,计次色、脚货及破损等数,几与全美之件数相等。”也就是说,乾隆朝御窑瓷烧制成功的比率在五成。光绪时是七成,估计明代的比例至少是在六成以上。所以,清代御窑的落选瓷总量不会少于明代。只是当时的落选瓷全部堆积在仓库里。一直到乾隆七年(1742年)六月,皇帝下旨,御窑厂烧造的落选瓷器可直接在景德镇当地变价处理

 暑假期间,小朋友们来到御窑博物馆,学习陶瓷文化知识。

官窑次品流入民间,对景德镇的民窑来说,是福还是祸呢?

对于中小型的作坊而言,应该是不乐见的,这样多少会影响到买卖的交易量,然而对整个景德镇,甚至国内外的陶瓷市场而言,却是开创了瓷业城市的新局面,它使官窑、民窑之间的制瓷技艺产生了良性竞争,更加活络了市场上的各种因瓷器而产生的交易,这是在中国或世界其他城市都难得一见的。




    
3万年轻人,「漂」在景德镇
▲ 陶溪川创意园区不仅是“景漂”聚集地,更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景德镇自古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只不过古代人口流动,局限于周边的几个县城,而今又是另一番光景了,陶瓷行业从事者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是漂洋过海。这些来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及创业的年轻人,被称为“景漂”。

2022年,在景德镇从事与陶瓷相关工作的30万人中,“景漂”人数超过3万人。虽说“景漂”名头远不如“北漂““沪漂”响亮,但要想在中国陶瓷美术界获得认可,就必须去景德镇。所以,那些陶瓷艺术爱好者,还有把陶瓷作为毕生追求的人,都开始向景德镇“漂”去。

▲ 陶溪川创意市集上,正在做直播的摊主。

支撑着个体或群体与在地联结的,有情感、情怀、社会责任感等。景德镇的特别之处在于,这里不仅适合生活,也非常适于创业。除了生活成本低,有良好的艺术交流氛围,多元、包容之外,景德镇与丽江、大理等同样国际化、艺术化的城市的不同,大家总结了最重要一点:在这里,你的劳作能通过市场得到回报!

▲ 市集上的商品。

首先,陶瓷可以与绘画、雕塑、首饰等各种形式结合,这为陶瓷外围产品的延伸提供了无限可能,也就是说,你的创意和劳动发挥空间很大,可以转换为市场上门类繁多的商品。景德镇有许多集市,它们各有特色:乐天集市只在每周六上午开放,是质量高、历史较久的知名集市;陶溪川创意市集则是近年的网红集市,声势规模更大一些。每隔几个月,陶溪川还会举办“陶然集”,是一个更大型的集市。这些地方都是“景漂”大展拳脚的舞台。

▲ 创意市集上售卖的陶瓷柿子摆件,属于象生瓷品类。早在清乾隆时期,景德镇烧制的象生瓷就作为清宫赏玩之物了。

其次,景德镇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制瓷的72道工序,可见产业链之完整。在这里,购买制瓷原料,就像超市买菜那样方便。在老厂、雕塑瓷厂等街区,有各种原材料店铺,从瓷泥到釉料,再到素坯,一站式买齐。创作过程中,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合作。景德镇还遍布着公共窑,你可以把做好的半成品拿去公共窑烧制。此外,当地提供各种陶艺课程,从7天入门课程到30天系统课程,任君挑选。

▲ 陶艺体验,是来景德镇游玩必须打卡的项目。

 景德镇周边有许多风光秀丽的古村镇,保留着江南韵味,正所谓“苏杭本是好时节,江西亦是真江南”。

最重要的一点是,世界陶瓷艺术市场上,中国有绝对的话语权。千年窑火未断的景德镇因此也居于中心与开放的地位。在这里,艺术与市场接轨得非常紧密。

 图为西班牙奢华品牌LOEWE罗意威2023年“中国单色釉陶瓷展览”中的场景,这些美到极致的单色釉瓷器,由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邓希平打造。

景德镇就是这样神奇,人们在把新想法与经验带给它时,又能从它这里汲取更多的养分与灵感。在这里,人们享受的不仅是生活的状态,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工作状态。

▲ 景德镇是一座被瓷器装点的城市,青花瓷做路灯灯柱,大瓶小瓶装饰砖墙,艺术感十足,很出片。

如果说时光是一条河流,那么制瓷工艺的历史就像是河面的粼粼波光。它蜿蜒穿过千年瓷都,连接起古与今新与旧人与瓷

我们努力地了解、想象着景德镇的过去,也尽情享受、感知着她的现在。在景德镇,流传千年的制瓷技艺一丝不苟,接力传承的“新瓷人”不拘一格,这就是越活越年轻的古老瓷都。


编辑  |  张舒羽
图片来源  |  同程旅行、张闻倬、张舒羽
参考文献  |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8期、《中华遗产》2022年03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