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乾隆斗彩绿龙纹罐价位如何

 博搜艺术 2020-09-24

清乾隆斗彩绿龙纹罐

  清代陶瓷产区很多,但是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并且比明代更为突出,除了宫廷用瓷外,社会上的民间用瓷绝大部分也由景德镇供应。景德镇以外地区的窑场多数只是生产一些缸、坛之类的日用陶器。

  清朝废除明代的编役制度,实行“官搭民烧”。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废除匠籍。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恢复御器厂后,御器厂300余名工匠与其他办事人役都“支领工值食用”。工匠有较多的自 由,提高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把官府御窑的生产任务交给民间瓷窑去完成。这就普遍地提高了民窑精细瓷器的制作工艺。乾隆年间出现了“官民竞市”的局面。官窑、民窑互相影响、竞争的结果,促进了整个瓷业的发展。清朝景德镇制瓷业规模空 前,制瓷区域在景德镇地区延袤10余里;在这个山环水绕的地带,民间作坊有300多处。据《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载有“官窑户”、“哥窑户”、“龙泉户”等专 业工人数十万。其他从事与瓷业有关行业的人就更多了。人们生活和陶瓷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故有工人“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稌”之说,景德镇真正成了名不虚传的瓷都。清朝陶瓷生产无论在规模、分工或雇佣关系方面,比之明朝,都有明显的变化,制瓷业的成就也远远超过明朝。

  在瓷器收藏圈子里官窑曾经是人们一度追逐的焦点,不过随着瓷器收藏的火爆在加上官窑瓷器的日渐稀 少,因此价值也变得让人们咋舌。尤其是对于品相完好的官窑瓷器,基本上只要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就会动辄几百上千万的价格。因此在近几年中出自于民窑、品相完好的瓷器,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

  清朝的釉不如明代的肥亮,施釉薄是一大特点,胎釉白亮洁,顺治和康熙年代釉比较细平,后期嘉道釉层不均,有波浪,雍正釉细晶莹,但有橘皮皱,乾隆的釉平整泛青,但整个清朝的釉和胎的结合比较紧密,晚清的釉稀薄,釉质也疏松,缺少平亮感。

  随着日本瓷器的竞争和欧洲瓷器的发展,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制瓷业渐趋衰落。20世纪上半叶,制瓷业更加衰败。进入5O年代以后,瓷都景德镇才开始苏醒,一些名窑中断了一段时期后,也获得了新 生。

  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 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光耀灿烂的一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