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绍九如何治下虚之人的咳喘①

 熙越 2023-08-07 发布于上海

当我读到沈老以下这则医案时,我决定统计下书中所有出现的下虚咳喘。

素有痰喘,夏日感外邪,高热汗出,咳喘痰多,倚息气短,舌苔白滑,口渴不欲引,六脉虚大而数,重按似有似无。此为下虚痰饮,热伤元气,用益气固肾,佐以清热祛痰。
洋参须三钱、法半夏三钱、杏仁三钱、茯苓四钱、菟丝子五钱、淫羊藿五钱、枸杞四钱、连翘三钱、淡竹叶三钱、黄芩三钱、甘草一钱

根据我后来做的数据,此处方包含:补气、补阴、补阳、利水、化痰、清热,对应沈老说的“益气、固肾(阴阳)、清热、祛痰”。

既清透了卫分之热,又清化了痰热,同时顾及气虚与下损的体质。因而我开始着手将沈老书中“咳嗽”与“喘证”两类中,涉及下虚的医案,做药味统计。

将所有药物分为九大细分类,按照沈老使用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①补阴、②补阳、③利水、④补气、⑤温阳、⑥化痰、⑦运脾、⑧敛降、⑨清热。

由此会发现,处理外感相关或外感遗留问题中,一般不会使用的①补阴②补阳,恰是沈老治下虚之人的咳喘中,用得最多的,在下面的图表中都有反映。

沈老的这些医案若能读顺,也就能明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那段“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为什么苓桂术甘汤可以,肾气丸也可以。

用本篇的归类来看,苓桂术甘,组成为:利水、温阳、益气;肾气丸,组成为:利水、温阳、补阴、清热。

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有补益下元的成分。己土喜燥,苓桂术甘益土气而助土克水;肾气丸从培补下焦入手,下焦阴阳足则气足,能恢复正常纳气,亦能有效化水行水。

数据源为《沈绍九医案医话类编》“咳嗽”与“喘证”中相关的31则医案的处方。

图表一,为31则医案处方中,涉及的药味类别组成;

图表二,为九大类别药味出现的频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