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当初对于是否开战,英国人也是举棋不定。 好好的鸦片生意,被林则徐一锅端了。英国人恨得咬牙切齿! 于是就想通过军事手段进行报复!但是跟清王朝这个庞然大物开战,英国国内支持的呼声并非一边倒,相反赞成跟反对的几乎各占一半。 但基于对“日不落帝国”武力的强大自信,赞成派占据了那么一点点上风,最终的投票结果显示为:271(赞成)VS 262(反对)。 仅仅9票之差,关乎中国历史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02浙江定海为何成为鸦片战争爆发地? 林则徐在广州开展禁烟工作,收缴洋人贩卖的鸦片,广州又是清政府规定开放的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那么问题来了,英国人为何不在广州开打,找回场子,反而山长水远的跑到浙江定海撒野呢?终极原因是他们想北上! 定海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舟山”,它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部,是所有航线北上南下的必经之地。 英国人战略意图是:先行占领舟山群岛,将其当作军事基地,然后封锁岛屿,直接沿海北上,威胁京师,逼迫清政府屈服。 凭借着船坚炮利,英军舰队一阵重炮狂轰,只用了不到十分钟,便将清军炮台以及木质战船一一摧毁。其中定海总兵张朝发被英军炮火击中,壮烈殉国!其余的一千多名士兵没做什么像样的抵抗,纷纷四散逃命,百万岛民也是尽数逃离。当地知县姚怀祥坚决不降,选择了自杀殉国。 03清军也有热血者。 在距舟山港一百多公里处有一座乍浦镇,在英军进攻这里时,在城外遭到了三百名清军的伏击,其中一名英军被打死,有数人受伤。 英军哪里吃过这种暗亏,当即动用强大的火力压制,然后将那些还没战死的清军士兵抓住,把他们的辫子系在一块,随即进行游街示众。 这种折辱人的卑劣行径,让城中仅有的一千七百名守军十分愤慨,誓要与英军死磕到底。 但是清军的装备实在太落后了,完全不是英军的对手!但是即便是这样,很多清军宁死也不降,壮烈殉国者有很多。并非很多人所想的那样,丢盔弃甲、望风而逃。 04镇江一战,英军战死者达一百八十五人。 英军虽然手握武器方面的绝对优势,但是清朝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也让他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比如镇江一战。 作为南京的门户,镇江也是英军重点攻击的目标。负责守卫镇江的是清军将领海龄,以及他带领的2700名官兵。 其实在英国舰队到来前,海龄就紧锣密鼓的进行布防,他采取了闭城固守的策略,禁止运河通航,强令城内居民内迁等。 1842年6月12日,英军集结了12000人开始登岸攻城。英军士兵尽数配备毛瑟枪,还有炮队的支援,清军的人数却不到3000人。海龄与广大官兵抱定必死的决心,与英军死战到底。城破后,又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城中留守的民众也纷纷加入到战斗的行列,其中包括了很多妇女。 此战包括海龄在内的绝大部分清军战死,很多女性不甘受辱自杀殉国。各方面都占据优势的英军也付出了阵亡185人的代价。 05英国人不太了解清廷的想法。 英军原本打算在占领定海后,立即封锁中国沿海地区,想通过阻断清朝外贸,以此要挟道光帝就范! 这计划看上去很美好,但是他们太过乐观天真了。他们这种封锁的举措对清政府来说无关痛痒,地方官甚至都没有将其呈奏道光帝。为啥呢? 因为清朝皇帝历来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他们觉得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就连道光帝本人也是海禁派,你封吧,我还求之不得呢。因此英军的如意算盘就此落空了。 06清朝也曾抓到过英国俘虏。 上边提到英军在进攻定海乍浦镇时,曾将幸存的清军士兵用侮辱的方式游街示众!那么英军有没有当俘虏的呢?答案是:有。 通常那些落单的英军士兵,会成为目标。 比如有一艘叫“凯特号”的双桅船,在岸滩搁浅后,船上二十九名英国船员尽数成为了俘虏。 为了出一口恶气,这些俘虏都被装在笼子里,然后游街示众。其中的两个倒霉蛋被愤怒的群众,从笼里拖出来打死了。 得知消息的英军舰队司令义律,以武力相威胁,态度强硬地要求清廷放人!但被告知,人可以放,但是必须得把占领的舟山群岛吐出来。 英国人当然不能答应,因为自打他们占领舟山后,那里就囤积了很多的鸦片,数量多达一万五千箱,这倒腾贩卖出去可是一笔横财!他们断然不会为了这区区二十多条人命,而放弃舟山这个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战略要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