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一个拗字,说尽了他的人生

 苏澜曦 2023-08-08 发布于贵州

为天地立心,为身民立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谈到唐宋八大家,我们首先会想到苏轼,那在政事观点和他做了一辈子的敌人又是谁呢?

却是唯一在乌台诗案为他说话的人:“岂有盛世,杀才乎。”

这便是我们口中的临川先生,也是和苏轼有着截然不同性格的同事。

我们都知道苏轼有个名头叫苏东坡,即使遭受一再贬官,半生都在外漂泊,也能把别人不愿吃的羊肉骨头、猪肉变成美食;而王安石官至宰相后,身边的人为了解他的喜好,观察了许久才发现他是个不在意吃食的人,在生活上更是节俭。

说来在生活上如此随意的人,在做人却是出了名的拗性子,作为一个因为变法失败而饱受非议的人物,他认为天命是靠人去改变的,人言也没有什么可畏的。

他像一个超前于时代的人物,在所有人都在顺应自然的时候,他却坚定的告诉别人:人定胜天。

对于王安石来说,他一生醉心的便只有两件事,第一件是读书,为了拿到同李白手里一样的生花笔,他花了无数个日夜,写秃了一千只笔,终以一篇策论闻名天下;第二件就是他此生最悲痛的事,他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当时的社会局面,让百姓脱离贫困的苦海。

王安石政绩斐然,初入仕途时,他便立下了“矫世变俗”的志向。

他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常州知府等官职,为了当地老百姓,曾数次拒绝到京城做官,在别人眼里“香饽饽”的京官,他却只是为了做事而做官,而非官场那些名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在等待机会,等待可以展翅高飞的时机。

《答司马谏议书》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时年46岁的王安石迎来了人生转机。

一个是有着雄心壮志的少年君王,一个是有着改天地之能的贤臣。两人一拍即合,决心为国富民强的局面奋战。

宋神宗坚信,王安石是能拯救国家,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人物。

宋神宗先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第二年有又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

自此,王安石全面主持变法运动,改革变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他带领着他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

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青田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等一系列新法

新法的推行遭受了以朝中权贵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就连昔日好友司马光都曾三次写信,劝他放弃变法。

他却以一封《答司马谏议书》 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和立场。只要他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书中写道: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在他的推行下,一年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了 数倍,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初步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为天地立心,为身民立命

站在上帝的角度来看,历史的每一次改革,必定都会触动到旧派的利益。

对于变法,王安石认为够猛够快,才能出真效果。因此为他自己树立了不少的敌人,他们联合在一起反对他,更有利用天灾构陷者。

由于变法过急过猛,措施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百姓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激化。而一幅《流民图》成了压垮神宗的最后一棵稻草,这位忧国忧民的君王潸然泪下,在面对“王安石乱天下的”言词和重重的压力下,促使他罢相归家。

面对这样的结局,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遭遇,他首先想到的是,若这个位子不是他,他的新法要怎么继续发挥作用。他推荐前任宰相韩绛接替他的位置,曾经的手下吕惠卿为参知政事。

在意欲横流的官场,王安石的心里装的是家国天下,是黎明百姓。

以母改字,史称元祐更化

熙宁八年,朝中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大厦将倾的局面,王安石再次拜相。同年,吕惠卿外调为陈州知州,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很难继续推行。

次年,因长子王雱病故,白发人送别黑发人,王安石陷入极度悲痛中,辞去宰相之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王安石虽然人在京城之外,却身系国家,挂念百姓,他一面沉迷于诗词,一面关注着朝局的变化,心里默默祈愿新法能够顺利推行。

然,国家大局,却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宋神宗去世不久后,宋哲宗赵煦极位,时任宰相的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字”,全面废除新法,王安石的变法终止。

数年心血,毁于一旦,很难想象王安石怀着什么样的痛苦和绝望下,在临终离世前写了一首《新花》诗,花儿的生命不过须臾之间,而我也将不久于人世,不管是花儿与我,终将被世人遗忘——

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

汲水置新花,取慰此流芳。

流芳柢须臾,我亦岂久长。

新花与故吾,已矣两可忘。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历经千辛万苦才获得的成就,却要将自己的身后之名交付于他人,那些编写史书的是否能够秉持客观的角度,如实的记录他人的一生呢?没有人知道。

对于王安石的政治成就,褒贬之者皆有,但说起文学成就却是毋庸置疑的,从文学角度来看,王安石列入唐宋八大家,不仅在诗、词、文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

王安石

无论《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在用词上都是出了名的严谨,单就一个绿字,他就曾在“到、又、入、过、满”反复琢磨了十余次,最后才定为“绿”,成为千古佳品,而一个绿字更是名扬千古。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为官数十载,几世沉浮

他的人生,几世沉浮。

无论境遇如何,他始终以铮铮铁骨的形象示人。

他就是一株傲雪的梅花,历经一番彻骨,依旧能够留下一缕梅香。

梁启超称赞王安石,说他的德行就像千万顷湖泊一样宽广;他的气节就像是万仞高山一样高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开来,为万世开太平。

这便是王安石,为官数十载,他信奉的真理。

作者:苏澜曦

图:网络搜寻

公众号:零点一度

这里是

城市里最后一盏灯火

等待着你的开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